分享

他写的一封书信,仅有124个字,却拍出了2.07亿,信里面写了啥

 百尺杆头进 2019-07-10
导读:2015年5月15日,在中国嘉德春拍大观夜场上,宋代文学家曾巩的一封书信——《局事帖》,拍出了2.07亿的天价。而这封书信,仅仅只有短短124字,如此算来,平均每个字的价值高达167万元!曾巩在这封书信上究竟写了啥?它又为何能一字千金呢?
曾巩,字子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自幼好学,博览群书,记忆力尤其超群。历史记载,他能够“读书数万言,脱口辄诵”。 20多岁时,他云游四方,拜大文豪欧阳修为师,深得其赏识。
可他偏偏又是大器晚成,直到39岁才考中进士。而关于这场科考,还有这样一段文坛佳话:
当时欧阳修和一个叫梅圣俞的官员同为主考官。当梅圣俞看到了苏轼写的《刑赏忠厚之至论》时,大呼过瘾,便将这篇文章推荐给欧阳修批阅。
欧阳修对这篇文章过目难忘,也大赞其才。但因为当时考试采用了“糊名法”,欧阳修也不知道考生是谁,但他感觉这很可能就是自己学生曾巩的作品,于是便将此卷判为了第二,而将原来第二的卷子判为第一。
没想到的是,欧阳修高风亮节的避嫌之举,反倒成就了曾巩,委屈了苏轼。欧阳修改判为第一的卷子,恰好是曾巩的。
史实是否是这样,目前尚存争议,不过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曾巩也足够优秀,而他与欧阳修的师生情谊也的确不一般。
可惜的是,曾巩官运并不亨通,一直在地方为官,最后才拜中书舍人,并且在第二年就去世了,享年63岁。了解了曾巩的简要生平,我们再来看看,曾巩的这篇书信《局事帖》,究竟讲了什么?
曾巩的《局事帖》,宽29厘米,长38.2厘米,其写作用纸,并不是一张信笺,而是书写在一张宋代的印刷书籍纸张背面,透过它,甚至还能看出图书上面的印刷字痕。其实这种做法被称之为“反故”:古人为了有效利用旧纸,通常直接在有字纸张的背面书写或者印刷。
据考证,此信为曾巩在越州通判任上所写,此时他大约50多岁。书信的收件人被称为“无党乡贤”,这个“无党”就是欧阳修另一位得意门生徐无党。
在给徐无党的信中,曾巩先是抱怨自己整日呆在这穷乡僻壤(越州即今天的浙江绍兴,宋代时因远离开封,因此曾巩才这么形容),还要处理无穷无尽的官场琐事,哪里有什么快乐可言啊?自己的任期将至,但朝廷里接替他的人却一点消息都没有,只能日夜焦灼的等待。
如果哪天能够结束这痛苦的“外放”生活,当然是出自“贤者”(徐无党)的帮助了。夏秋之交,自己将到贵府上当面致谢,希望徐无党能多保重,并早日得到升官的机会。
看完这封信,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分明就是一封委婉的“请托信”嘛,曾巩这是在请求徐无党,替他在朝廷给自己活动活动,好让他早日能够离开地方,回到开封,在朝廷任职,结束这痛苦的外放生涯。
但曾巩后面的生活却不如他意,离开了越州通判岗位以后,他又先后任济州、福州等地方任职,最后才到开封担任中书舍人,负责编修史书。可见,这封“请托信”,在当时并未起到多大效果。
当然,书信的内容并不是考量其价值的根本。《局事帖》之所以能够派出2亿元的天价,主要还是因为以下原因:
第一,此乃唐宋八大家曾巩的真迹;
第二,这是曾巩留下来的唯一一幅传世真迹,乃是孤品;
第三,此帖历经千年兴衰,国家画院原副院长赵榆就说:“用2个多亿买了中国一千年的历史和文明,其实是‘捡了一个便宜’。”
对此,您怎么看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