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妈妈,我从哪里来?

 pgl147258 2019-07-10

上礼拜闺蜜跟我说,有一天老公洗澡没带衣服,就喊她送衣服。结果女儿听到了,就跑进了浴室,看到了裸体的爸爸。从那以后,女儿经常赶在爸爸洗澡的时候去卫生间,"爸爸我给你送毛巾"、"爸爸我要上厕所"……即便锁了门,女儿也要在门外喊。

闺蜜意识到了问题,就借机和女儿大大方方的谈了一次,效果不错,女儿似乎是听懂了。

但没过几天老师就反应说,女儿"骚扰"男同学,说要看"小鸡鸡"。

"妈妈,我从哪里来?"这位妈妈的回答赞爆了

闺蜜崩溃了——"是不是谈的尺度有点大了,让女儿过于大方了?"

1

"妈妈,我从哪里来?"

"妈妈,为什么男生有小鸡鸡而我没有?"

其实对于这类问题,家长还真不是因为害羞才开不了口的。

真正的难开口的原因是:我们很难和孩子"讲清楚"。

用专业词汇吧,孩子听不懂。用"小鸡鸡"这种词汇吧,又怕把孩子带偏了。

咋办?

其实不光是性教育。在其他方面,我经常也"不知道怎么张嘴"。

比方说我家娃小时候特别喜欢一边吃饭一边嘻嘻哈哈,我总怕她呛着,我管了好几年,直到长大了才收敛一点。

"妈妈,我从哪里来?"这位妈妈的回答赞爆了

娃上学以后,我跟她说要坐直了、坐正了、不要趴着写作业……结果还是没啥效果。

在这些问题上,我就属于典型的"不知道怎么张嘴"——我总不能和她讲喉咙、气管、颈椎这些人体构造吧?我不会讲,娃也听不懂啊!

再比如早晚刷牙、饭前洗手、不要用脏手揉眼睛、抠鼻子……这些特别琐碎的小问题,我绞尽脑汁也不知道怎么和娃讲明白。

说真的,作为一个当妈的,最头疼的就是和娃讲道理了。说教和打骂肯定不管用,吓唬她吧,又担心吓出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80%的慢性病都是可以预防的。这些小习惯可是影响了娃的一生啊——我知道我是为了娃好,可娃不知道啊!

着急。崩溃。

2

如何让孩子听懂这些"道理"

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只要家长能讲明白道理,就没有"难管"的孩子。

后来我请教了一位儿童教育方面的专家。她说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把"大道理"转化成孩子能听懂的语言。

讲故事,就是最棒的方法。

比如,如何跟孩子说"吃饭的时候不能嘻嘻哈哈"?

你可以这样讲:嗓子里面有两根管道,一根是食道,另一根是气管。说话的时候,空气从气管走;吃饭的时候,食物从食道走。为了防止走错路,我们吃饭的时候,会有一个瓶盖把气管盖住,吃下去的饭就不会掉进气管了。但如果边吃饭边说话,这个瓶盖就会犯迷糊:我该不该盖住气管呢?如果这个时候你咽了一口饭,瓶盖来不及反应,就会让饭掉进气管,就会呛着、无法呼吸了。所以吃饭的时候千万不要说笑哦。

"妈妈,我从哪里来?"这位妈妈的回答赞爆了

再比如"我从哪里来"的问题,可以这么讲:

妈妈体内有一个叫"卵子"的精灵,爸爸体内有一个叫"精子"的精灵。它们在妈妈肚子里见面后,成为了好朋友,就一起住在了妈妈的子宫里。新家很舒适,他们两人在这里长大又长大,在这里住了10个月、慢慢长大成了小宝宝,这个小宝宝就是你呀。

这样最大的好处是:家长不需要过高的专业度,就能让孩子听懂这些抽象、复杂的道理。

3

但是,故事也不能乱讲

讲故事也要注意两点:

一是科学性。故事蕴含的道理必须是真实的,不能胡编乱造。

二是趣味性。把抽象、难懂的词汇拟人化,让孩子爱听、听懂。

"道理我懂,怎么才能讲出既科学严谨又有趣的故事呢?"

这里就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大牛了——史睿智老师。

史睿智老师毕业于耶鲁大学医学院,导师是耶鲁教养中心与儿童行为门诊部主任Alan Kazdin教授。所以她不仅专业知识渊博,还特别了解小孩子的心理,能把抽象的知识转换成生动形象、孩子爱听的故事!

"妈妈,我从哪里来?"这位妈妈的回答赞爆了

她还是果壳的特约作者,撰写过许多篇简单易懂、风趣幽默的科普文章——能把专业知识和通俗易懂结合起来的人,真的很厉害!

在我的强烈建议下,她在果壳开设了一门专门讲给小孩子听的《身体世界里的疯狂冒险》课程。她将用小孩子都能听懂的语言,用故事的形式,把人体11个重要器官知识讲给孩子们听。

"妈妈,我从哪里来?"这位妈妈的回答赞爆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