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古专家发现一千年古墓,墓中发现一桌酒席,还有一整碗板栗

 fxiaog 2019-07-11

1993年河北张家口八里村的一个居民,发现地面渗水,用锄头一凿,竟凿出一座古墓。之后考古专家们赶到,对这一座古墓进行了挖掘整理。

经过考古专家的挖掘之后,呈现出来的,居然是一座保存完好的辽代墓葬。整座墓室是用砖石搭建而成,但是给人呈现出的感觉,却好像墓主人生前居住的木质结构小屋。
墓门虽然是石头建成,却在上面用彩绘绘制了木门、房梁、瓦片等建筑结构。中间的木门上,绘制着两个留着契丹人发型的人。
进入到墓室内部,墙面上都是彩绘的壁画。壁画里的形象栩栩如生,反映着墓主人生前的社会生活的样貌。而最让人感到惊喜的,则是这一座千年古墓的墓室。墓主人张文藻以及他的夫人贾氏火化后的尸骨,被放在了一个小型棺木中。而在棺木之前,也就是墓室的正中央,则摆放着一桌酒席!
在一张大木桌上,摆放着黄色、白色的牒碗。在这些牒碗中,发现了早已经腐坏的葡萄、梨子、等等,散发出一种古怪的味道。而最让人惊喜的,则是一碗装得满满当当的板栗了。这一碗板栗有35颗,虽然经历了千年之久,它的外皮却依然新鲜,就好像刚出炉的一样。
根据墓中出土的墓志铭记载,这个墓主人名叫张文藻,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所以在他墓葬里的餐桌上,只有各类素菜。为了尽量还原生前吃饭的场景,在木桌旁还摆放着木椅子、酒瓶。墙边的陶仓里还盛放着小米和高粱。
有的人说,在墙上还写有“墓有重开之日,人无再少之颜”这一句话。其实是不对的,这一句是在高平墓中出现的,很多人将张文藻墓和高平墓给弄混了,导致产生什么“墓中是空墓,只有一桌酒席、一句话的谣言”。
张文藻墓的发现,让我们更加了解辽国时期民间的生活样貌和风俗习惯,是中国考古史上一个重大的发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