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壳计划”青年艺术家发现及推荐平台,旨在关注青年艺术生态,助力青年艺术家成长。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壁画系教授唐晖推荐青年艺术家赵天舜。 异构系列
意外是创作引擎 赵天舜是中央美院壁画系的研究生,他和众多学习造型艺术的学生学习历程一样,由心中有一个效仿学习的目标到自我绘画语言的初步形成。他的创作经历了好几个阶段,早期作品有一些荒诞、孤寂与恐怖的超现实主义风格,呈现了核爆现场与废墟的结合,这一阶段的作品更多关注图像环境的再现表达。接下来他的作品偏向了当代绘画的呈现方式,这是集绘画性、材料、图像的多种属性的综合呈现,能够从这些作品中看到一些流行艺术家的痕迹,也夹杂了不久前颇为时髦“坏画”的表现方式,色彩较之前的系列更为丰富了。https://www. 赵天舜的毕业作品《异构系列》是他最新阶段的作品,这个系列作品可以说是他前两个创作阶段的总结与延伸,在我看来这是他对绘画材料语言的新认识,可以理解为:先在画面中寻求意外,然后顺藤摸瓜,在意外中寻求突破的契机,从而达到一个难以预设的目标,这是一种“解决问题”的造型方法。什么图像,什么材料都不是那么先入为主了,方法与制作变得更为突出重要了。赵天舜的作品更像是在画布上撒了一粒种子生长出来,未来会长成什么样,我们拭目以待。 唐晖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壁画系教授
我尝试将抽象的元素带入到具象的语境中,试着将不同的材料所产生的不同的视觉效果糅合在一张画布上,在不同的语境中重新组合。这组作品的灵感来至于一次偶然做抽象画的经历。当时觉得自由流淌的效果特别梦幻且层次丰富富有变化。这种无法控制的流淌形状都使得作品具有唯一不可复制性。甚至可以说想要做一个事先想好的作品是不可能的。 这就有点像西汉的循石造型,我根据流淌出来的图形和色彩,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再次创作。所以每一次创作都是一种期待和未知的状态,作品不到最后一刻,根本不知道会是什么效果。这种创作状态相对以前的创作方式更有挑战性和期待。也增添了趣味性。如毕业创作这一组作品呈现的那样,这些图形所产生的多重现实相互交错,呈现出一种时间,空间,观念和风格的大集合,使画面呈现吸引人的梦幻神秘美。 梦境系列
梦境系列,也是属于风景“范畴”,但有别于另外的两个系列的是开始关注现代人的精神与欲望状态,探讨人与空间,人与其他生命体的关系。在场景中增添了人物、动物植物这些生命形态,以荒诞表现的形式呈现我所理解的现代人的困顿、无助、迷茫不安、焦虑和亢奋,这一系列的作品受到超现实主义那一批画家的影响和启发,如马格利特、达利、米罗的绘画。他们都深受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致力于探讨人类的先验层面上的潜意思试图突破符合逻辑与实际的现实观念,把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和梦的经验相糅合,以达到一种绝对的和超现实的情境,这种不受道德和理性束缚的美学观念也激发了我用不同手法来表现原始冲动促使了自由和荒诞意象的释放,梦境与潜意识里的画面是直接与个人生活、性格、情绪、自我思考相关联的,是极其隐私和个人的,我将对外思考和对内感知的东西融在一起,用景象去呈现出来,是梦境的真实再现,它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偏向于我内心世界,这种虚幻的场景既模糊又真实。 我很迷鹿和鸟,总觉得麋鹿,飞鸟等动物有着特殊的意义。象征着与远方未知世界的链接,对未知领域的渴望和憧憬。这些形象从一个生存层面自由的跨越到另外的层面,代表了灵魂化身或者精神存在的世俗形态可以进入到其他领域。这个系列的每一张作品我都使用了不同颜色的格子交错,红白相间的组合,我觉得特有意思,格子是一种很迷人的东西,它能有效的帮我推出画面的空间感,又能增添画面的趣味及神秘感,这些徜徉在现实物像之中的想象因子,支撑起我现在所感应到的精神世界的重量,也为我充实和弥补的内心与生活的失衡,让我得到了平静和安慰。 荒原系列
在荒原系列中延续着工厂系列的创作思路,更加深入的探讨人与环境的关系,这一时期受德国艺术家里希特的影响,他最早的一些绘画作品取自彩色照片,在作品和观念上,接受了波普艺术的影响,将大众化的照片从其原来的语境中解放出来,令其进入全新的绘画语境,从而产生出完全不同的图像,他更多的依赖于内心直觉,表现出的绘画特征既精确细致又与观看有距离感,从而使观赏者在这些模糊的作品会产生一种时光流逝,如梦似的疏离感,正是在他的启发下,我借助了黑白摄影作品对其进行改编和再创作,来表达我的观念,这一时期的作品并不是对现实自然景观的再现,而是充满了强烈的主观表现性,描绘的是一种心灵深处想象中的风景,压抑的深色色调,预示世界末日来临的混乱景象的恐怖的哀鸿遍野的对环境的忧患,当下与未来,现实与幻想,表现出戏剧性、悲壮性的场景。 工厂系列
工厂系列-很偶然的一次坐车经过武钢,老远的看见高大的烟囱,灰黑色的钢铁混凝土结构,荒寂的周遭,烟囱中还在排出大量的烟雾,带给我一种不安和压抑,可能作为一个南方人对城市工业化的感受,并没有东北人那么强烈,但它们壮观的结构附有极强的视觉冲击感,深深的吸引了我,我觉得工厂废墟在城市中扮演的角色是挺悲壮的,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业,而工业给人们的生活也带来了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却慢慢的被人们所遗忘直到空气污染,雾霾,沙尘暴带给我们遮天蔽日如世纪末日般的惨状时,它们才重回到公众的视野。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工业化,在慢慢淡出人们视野的今天,却以另一种方式向我们证明着它们的存在,这也让我持续关注我生活的这座城市中的工厂,在我的工厂系列中大多是深蓝冷调,写实的刻画了我身边的工厂“风景”,我画面中泼洒的松节油流下的痕迹,现在看来更像是岁月的洗礼,与时代的见证。 艺术家自述 作为图像的“风景”,它依然是艺术家传达思想表达内心的承载物,我这三年主要的创作思想也是围绕着“风景”而展开的,当代的风景趋势,在于它已经不仅仅是愉悦人们眼睛装饰墙壁的风景画。在当代艺术展中出现的风景画,已经不再像印象派,点彩派那些传统意义美学上的唯美风景,而新出现的画面开始由荒芜的草原、残破的废墟、破旧的厂房所替代,和其它媒体的当代艺术一样,成为传达艺术家思想的作品。其中有一位艺术家对我工厂创作影响极深,他被称为“出生于第三帝国废墟中的画届诗人”的德国艺术家基弗。他最常见的题材是风景,高高的地平线下是一片被耕过或已烧焦的田野。在他的巨大的黑色启示录绘画中,犹如深沉的低音号,他对大自然神秘之爱采取一种亵渎而又恭敬的姿态,他的作品引起了我对历史进程的兴趣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 今天的中国被巨大的荒诞所笼罩,这种巨大的荒诞已经可以被看成当代中国的一个重要文化命题。然而我们当下所在的时代,似乎被描述为一派清明盛世,然而虚华之后,分明是一片触目的废墟,对此我的感受是痛苦且悲哀的。 无论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或人的精神状况,都在加深废墟化,乃至于救赎的呼召也一再被无尽的废墟掩埋。然废墟的概念在这里不仅仅是物理范畴的建筑废墟,而是深入到社会历史和精神范畴,意指历史废墟和精神废墟。我的创作也是围绕着这些话题来探讨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人于人之间的关系。 艺术家
1991年6月生于湖北省武汉市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教育经历 2014年 本科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 2019年 研究生毕业于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第三工作室 师从唐晖教授 主要展览 2019年 夏季毕业歌 中国北京/北京798艺术区方圆美术馆 第四届保利学院之星 中国义乌/浙江义乌国际博览中心 传统,现在和未来 中国北京/北京目的艺术空间 2018年 “作壁上观”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青年艺术家联展中国北京/闳约当代艺术中心 2017年 “亮相“ 春季开馆展 中国北京/ARTANDSPACE 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第三工作室汇报展 中国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地下展厅 2016年 “初心” 第五届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优秀作品展 中国北京/798玫瑰之名艺术中心 “学院之星” 新锐艺术展 中国北京/深圳会展中心 第三届南京国际美展 中国南京 / 百家湖美术馆 2015年 “民间的力量“民生美术馆开馆展 中国北京/北京民生美术馆 中国优秀艺术家作品邀请展 中国上海 / 188艺术仓库 “保利学院之星”优秀作品展 中国北京 / 保利艺术博物馆 2014年 2014年度大学生提名展 中国北京 / 今日美术馆 “折桂枝“中国新锐绘画邀请展 中国北京 / hi艺术中心 “初计划”新锐艺术家作品展 中国上海 / 美丽道画廊 中国第五届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 中国成都/ 蓉城美术馆 “青春启航”作品展 中国武汉 / 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 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博览会 中国北京 / 798艺术区 获奖及收藏 2019年 获中央美术学院“衣念”优秀毕业创作奖学金 2019年 多幅毕业创作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 2019-2018 获中央美术学院年度学业奖学金 2018-2017获中央美术学院年度学业奖学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