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大(阴阳五行)

 悦草盆 2019-07-11

名目

(土)、(木)、(金)、(阴)、(阳)

其中前“五大”为色、声等境,“见大”为眼、耳等根,“识大”为视、听等识。

六根为体,故属阴;六识为用,故属阳。

引言

大空真如本体一无所有,只有无量种性,本来绝无征兆,而能托起为法界,好像有无量妙质(实则无质,惟具理性)在里面,依各别妙质 一 一 开为法相。

词意:

1、真如:谓永恒存在的实体、实性,亦即宇宙万有的本体。与实相、法界等同义。

2、种性:造化信息。

3、法界:一切世界。

4、法相:事物现象。

真如本体靠什么托起为法界呢?“坚性”之力也!无坚性内托,任何种子俱不能建立。任何种子皆处涅槃寂静之中,托以坚性,而后才能显露妙质于法界。从而我们将这种坚性之功能名之曰地大,为缘起万法之第一根本。

种性之显露必须依条理而开敷,即开敷种性之结构。这种开敷之能力乃“润性”所致,就像水灌溉种子令其逐渐发芽,乃至开花结果,物种之特性庶一一呈露。我们把这种润性之功能名之曰水大,成为缘起万法之第二根本。

种性依地大而托起、依水大而开敷,并无色相可见,能辉发色相(物的自显)者,唯在“炎性”,我们看到一物其实是看到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以世间之火具光、热两种能力,所以名之曰火大,成为缘起万法之第三根本。

任何种子之心,要想将所具特性推动并遍满十方,必须靠“动性”,以世间之风有运送能力,令所送物由彼达此,所以名之曰风大。值得注意的是法界所谓推动,非真由此送彼,乃是自心发动一种法性,波动一切他心皆起其蕴藏未发之性也,即启发他心同样法性,一一打入他心之中,他心能接受者,即起此性与之相应,得开出“共业”法相。就如大海的波浪一样,不是海水由此到彼,而是海水在波动。是故动性为风大之所依,展转成为缘起万法之第四根本。

万法本体不惟无质,且亦无性;似若有性者,原属地大作用,所谓一真法界指此。更能开出多法界,则水大条理之,火大辉发之,风大变化之。泯“四大”之力用,便一无所有,即归绝对空体。然空之中隐含万德,显现于诸法界,虽然是“四大”依以起用,但一有所碍,则“四大”便不能任意缘起万法。这种“无碍性”名之曰空大。是故无碍性之空大又为缘起根本中之根本

仗“五大”力用开出一切法界特性,心之所感惟觉光明理致,初无形相可观,宇宙万有之相靠“识大”显现,识大在种性扩为外迹的过程中,详分六根认识之,而后标成种种假相,这种辨相之“灵知性”,是名识大。“五大”依真如而分,识大依本觉而生;无“五大”固不能缘起万法,无识大亦无从辨别万法。辨别精熟,转能以识大操纵“四大”。是故万法之缘起复以灵知性之识大为主要依。

“六大”虽皆“缘力”之一分子,却非主力所在,无主力为缘,则无边种性恒自如如,一法不立,更不用说兴起众生、世界了。主力何在?见大是也!惟一切种性各具见大,各能自提本性,活现法界之上,才能兴起万法。而与他性互相摄受,彼此皆有所觉,亦仗见大之功能;乃至发为外迹,所有见闻觉知无非见大妙用之行焉。

结语

这样任一种性,就因地大支持而坚固,因水大滋润而开发,因火大照灼而光辉,因风大活动而流播,因空大无碍而互容,因识大了辨而有相,因见大而自提本性活现法界之上。一切种性各自发展其“七大”功能,众生、宇宙便兴起。

“七大”之义极为精微,地、水、火、风诸名只循俗谛借用之,直须会其本性乃得。若执六尘上之地、水、火、风作为万法缘起之原,反不若科学家分析之详矣。有志参究者尚留意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