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城上的守望者

 zzm1008图书馆 2019-07-11

在河北省保定市西部的深山里,有一处地处偏远、山路崎岖的村落——唐子沟村,由于依托本地资源难以摆脱贫困的生活,整村被列入国家易地扶贫搬迁的规划。唐子沟村的村民们在扶贫搬迁中,告别世世代代居住的小山村,住进了县城里的楼房。可是有一家人却放弃了城里的安置房,独自留在了已经荒无人烟的老村落。

这一家的主人李勇今年41岁,是当地的一名长城保护员,只因放心不下本村境内那绵延十几里的明代长城。在扶贫搬迁的过程中毅然选择留在了山里,带着他那条狗,日复一日地巡护着长城。

保定市涞源县境内,明长城蜿蜒盘旋百余公里,分为六个段落,乌龙沟长城是其精华所在,李勇所守的这段长城,正是乌龙沟长城最美的一段。

由于长城保护宣传做得好,在村里人配合下,保存得非常完好,按专家的话说叫“保存了明朝万历原貌”。

对于李勇来说,长城已经融入他的生命。在长城下出生成长,在长城边放羊务农,在这里娶妻生子。离开了长城,心里不舒服不踏实。

每个月固定收入100元,这是李勇作为长城守护员的“工资”。这份工作,需要他每个月爬过野山和城墙,沿着绵延15公里的河北涞源四百年古长城,往返两三次。

野长城路途崎岖,李勇每次巡视需要用上两天时间。除了从远方打来的电话,李勇说自己在一天里几乎无话可说,闷了在山脊上喊两嗓子,回应他的只有群山间的风声。

不惑之年以前,李勇也曾去看过外面的世界,他当过代课老师,也当过钢厂工人,看着父亲一天天年老,最终又回到了这个闭塞的山村。

在上一任长城守护员父亲眼里,守长城这件事儿并不需要“接班儿”一说,而李勇执意留下。他说,每个人想要的生活并不一样。

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山脚的小院中,只住有李勇一人。他不会做饭,若不是妻子来看望他,自己一天三顿基本都是以面条充饥。“偶尔媳妇儿走的时候给我蒸一些馒头留着,就算改善生活了。”诸如米饭这样的主食,李勇很少吃,因为吃米饭要有一两个配菜,“做起来不方便,太麻烦了”。

回到长城脚下,回到家乡的每一天,这空旷的大山里,最不缺的就是寂寞。可以时时刻刻看到长城的日子,李勇说他心里还常有那么一点欣慰和甜。

在明长城乌龙沟段,长城保护员李勇正在向户外旅行者们宣传长城保护的理念。

在明长城乌龙沟段,长城保护员李勇与他的“同伴”在大山里进行巡护。

在明长城乌龙沟段,长城保护员李勇与他的“同伴”在大山里进行巡护。

在河北省涞源县唐子沟村,长城保护员李勇在家中对一块收集的长城城砖进行编号。

在河北省涞源县唐子沟村,长城保护员李勇在山下的家中阅读长城史料。

在河北省涞源县唐子沟村,长城保护员李勇在山脚下的家中整理院落。

在河北省涞源县唐子沟村,长城保护员李勇在山脚下的长城保护碑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