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壮丽70年】场馆变迁 见证台州体育奔跑速度

 窗前有树905 2019-07-11


档案资料

1995年,黄岩体育馆完成选址,正式动工。

1998年7月,黄岩体育馆正式开馆。

2014年起,黄岩体育馆实行低收费向社会开放。

2018年12月,黄岩体育馆获中央财政资金补助。

见证者讲述

第一座体育馆,镌刻一代台州人的文体记忆

黄岩体育馆馆长 赵宝春

在现代都市人的眼中,体育馆已经是每个城市的核心配套设施。每个城市的体育场馆不仅是群众体育发展的“刚需”,也更是一个城市精神样貌和文化发展的表现手段之一。然而把时光表盘上的指针往回拨二十几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放眼整个台州,几乎没有一块像样的体育用地。体育馆的规划和建设,更是一片空白。

“那时候,一块平整的水泥地,拉上一张简陋的球网,就可以当做一个羽毛球场用了。”在赵宝春的记忆里,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黄岩人的体育需求就已经开始悄然增长了。建一个体育馆,也是当时不少群众的呼声。

1998年,从军队转业回到家乡黄岩的赵宝春收到了一个好消息——黄岩体育馆已经在三年前正式动工,并且马上就要完工了。“黄岩马上就要拥有台州第一个体育馆了。”这个消息令赵宝春和无数黄岩人都为之振奋,“在当年,这对黄岩人来说是十分有面子的一件事!”

同年7月份,黄岩体育馆正式开馆了,赵宝春也在黄岩体育馆办公室担任一份文职工作。

那时候,占地27亩、坐落在黄岩城市中心的黄岩体育馆不仅是当时全台州规格最高的体育馆,在省内的体育馆里也是能排得上号的,一时风光无二。

黄岩体育馆所在的区域是当时黄岩的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在黄岩体育馆建成后,这里也成为了黄岩人健身运动的热门场所。两个露天篮球场,一个室内篮球场,一个羽毛球场,几乎天天爆满。

黄岩体育馆的建成,除了给黄岩人提供了一个体育健身好去处外,也大大丰富了黄岩人的文化生活。“体育馆刚建成那几年,费翔、赵本山,好些一线明星都来我们馆里开过演唱会、见面会。”赵宝春说。当时,一张贵宾票要1888元,却几乎每场演出都是一票难求。

在黄岩体育馆开的演唱会和见面会,不仅吸引了别的县市区的歌迷和影迷,更有不少市外的观众为此而来。为了演出效果,当时黄岩体育馆还十分“大手笔”地采购了一套当时价值一百多万的音响设备。

随着台州各地群众体育需求的蓬勃发展,2000年以后,各县(市、区)也逐一建起了体育馆。黄岩体育馆的文化演艺功能渐渐被别的体育馆分流了。不过,文化演艺功能的流失并没有影响到黄岩体育馆承办各类大小体育赛事的频率。台州市国际武术大赛、全国女排对抗赛、中美篮球赛……各类体育赛事还是继续接连不断地为黄岩体育馆带去新的活力。

2014年,黄岩体育馆开始实行低收费对外开放,国家法定节假日及全民健身日则免费向市民开发。“我们还每年发放五万元的体育消费抵用券,可以减免部分消费。”赵宝春说,这一举措当时也得到了省体育局的“点赞”。

21年间,黄岩体育馆静卧在城市中心,见证这座城市的不断变迁与成长,源源不断地被注入新的活力。从办公室职员到体育馆馆长,赵宝春也和黄岩体育馆共同见证了一代黄岩人的文体记忆。现如今,黄岩体育馆已经不再是各大演艺公司青睐的演艺佳地,管内的各项设施也已经渐渐跟不上群众的体育需求了,黄岩新体育馆的规划也开始提上了案头。

黄岩这座城市在逐渐年轻,而黄岩体育馆却渐渐老去。尽管它仍旧还是黄岩人健身运动的热门场所,但黄岩人也在呼唤着一个全新的黄岩体育馆,静候它的到来。




记者手记

从唯一到遍地开花,台州人的运动劲头终于有处可发了

我到黄岩体育馆采访的那天下午,雨势颇大。从赵馆长的办公室往外看,刚好可以看到体育馆北侧的露天篮球场。两个少年正抱着球躲在屋檐下避雨。赵馆长告诉我,十几分钟前,这两个少年还冒着尚未下大的毛毛雨打球打得酣畅淋漓。

从2008年接任馆长一职起,赵馆长在这个办公室里坐了11年。他说,这样的画面他时不时可以看到,无论日头再猛,风雨再大,哐哐哐的击球声总能在这片篮球场上响起。“不是我夸张,台州人对体育的热情就是这么高涨。”赵馆长说。

在体育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的十几年前,不少台州人时常受困于“到哪里锻炼”、“怎么锻炼”诸如此类的问题。随着各地的体育馆场陆续拔地而起,台州人的那股体育劲头终于有处可使了。

2004年,台州市体育中心主体育馆正式竣工。这座台州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标准最高、功能最全的大型现代化体育文化设施的落成,给台州开展各类体育活动、承办各类体育赛事、演艺活动提供了又一选择。

越来越多高规格的体育赛事走进台州,给台州体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年10月,台州市体育中心也将迎来台州有史以来规格最高的一场国际大型赛事——第十六届世界软式网球锦标赛。届时,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运动员将来到美丽台州同台竞技,推动台州体育发展走向一个新的高度。

除了大型体育设施建设全面提速,这两年,老百姓身边的健身设施也如雨后春笋般建起来了。椒江区将荒废的白云山地块变废为宝,打造出全区首个综合性体育公园,运动设施星罗棋布,成了椒江人最爱去的锻炼佳地之一。玉环市道头村则将曾经的建筑垃圾堆放场改造成了一座占地超1200平方米的多功能村级体育公园。“创建智慧健身步道30条、新增绿道140公里”,这也在去年初被写进“台州市政府民生办实事工程”,目前正在全力推进建成中。

在台州,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从无到有,从寥寥无几到可以基本满足群众体育文化活动的需要,这些年,市民们运动、休闲有了更多的好去处,台州人也打心眼里感觉到大家的体育文化生活越发多姿多彩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