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首经典宋词写离愁别恨,最后14字意境无与伦比

 海边听潮 2019-07-11


北宋词坛上有一对著名的父子词人,并称为大小晏。晏殊和晏几道两人是一对父子,但对于宋词的创作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两人的艺术特点有相似之处,不过相对而言,晏几道的诗词内容更加的狭窄,多写男女相思之情。艺术技巧非常高超,但是内容相对而言算不上很高。

父亲晏殊就不一样了,多年的高官从政经历让他的眼界得到进一步的开阔。而且宋词当中独有的气质美,也在这个词里的诗词中有明确的展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就是其中的经典之句。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今天我们谈到的这首宋词就是晏殊的《踏莎行·碧海无波》,虽然看上去这首宋词也是写的相思离别,但最后14个字赋予了这首诗词无与伦比的意境之美。“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看上去带有几分凄凉,但是能从凄凉当中看得出一种含蓄,一种说不尽的意味深长。

上片写离别,更有几分悔意。“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年两人在一起并没有多少险阻,也曾经是想着双宿双飞。可惜当时不知道为什么“轻别意中人”,以至于今天带来了“山长水远知何处”的伤悲。

这种后悔的意味,在词中有非常真切的体现,倒也非常符合我们普通人的生活经历。今天的我们也是如此,在面临人生选择的时候,通常会走错路,以至于后来会后悔。但是最让我们无语的是,即便是我们再重来一次机会,我们还是会重蹈覆辙。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因为离别,因为不知道对方山长水远到何处,所以只能寄希望于书信传情。但是却不知道对方究竟在哪里,即便是有写好的书信,也不知该送往何处。

那该怎么办呢?只能是独上高楼,痴痴的望,盼望着能够看到对方的身影。“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但是看到的是什么呢?只有一副凄凉的场景。目光所及之处,黄昏已经来到人间。在看那梧桐树叶上潇潇秋雨,打湿了树叶,更打湿了词人的心。

虽然也是写离愁别恨,但在我们的视野当中,这首婉约词总有一种疏朗的情调,全然不同于柳永,周邦彦,吴文英,甚至晏几道笔下的离愁别恨的缠绵之苦。

由此我们也能看到,婉约词的创作从来也不只是一种价值取向,晏殊的这一类诗词,显然更有几分唐诗的韵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