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萨瓦大教堂,号称是世界或巴尔干半岛上最大的东正教教堂。保加利亚的亚历山大大教堂,也是同样的号称。客观点说,其实,它们都是最大的之一。
平心而论,保加利亚教堂的外观要比圣萨瓦教堂大得多,而且更漂亮。不过,圣萨瓦教堂的殿堂里,有人叫“地宫”,是我看到的世界上最大的独间殿堂,也最震人心魄的殿堂,那是一种宏大而简洁的大美,富丽堂皇而又清清爽爽,不像有些大教堂是种繁杂的富丽堂皇,到处都是祭台、满满当当的,有的是与其它殿堂相连而面积大。而圣萨瓦教堂就是一个大厅,很多支撑的柱子并不碍眼,反还成了装饰的一部分。




可惜的是很多游客错过了,地宫免费开放,只因为一进教堂,满眼的脚手架,误以为殿堂就这模样了。虔诚的信徒,还在非常简陋的装修殿堂里朝拜祭坛,更让人以为这就是大教堂的一切了,按地面面积,教堂确实就这点大,那就真是误会了,因为地宫是在地下,于是有些游客也就漏看了贝尔格莱德最美的景,真的太可惜。



其实,教堂里有一个指路箭头,顺着那箭头,就能到那个美轮美奂的地宫。我们就差一点漏看,幸亏是不甘心,总想在里面能多看点什么,那时我根本不知此景。看过的几篇网文,都只是教堂外观,可见漏看地宫的有多少。后来我们在教堂外面提醒过2个中国小伙子,千万别漏看,前面我向他们问过路。
顺着那个指路箭头往前走,就要到地宫,看到这个极一般的图案,拍了一张,因为对即将看到的没多大奢望。

摄人心魄,惊艳一瞥之后的第一感觉就是,塞尔维亚来对了。里面的人不多,估计大多人都错过了这个最华丽美艳的地方。
正面的这个金门,是主教进出的门,他们都是从那里面出来,讲经布道。我在俄罗斯多次看到主教在这种门里进出。








下面的是教徒和我们这些看热闹进出的大门。

精致无比的中央大吊灯熠熠生辉,与顶上的4圣人彩绘互相映衬。




从各角度观看美轮美奂的地宫,金碧辉煌的墙壁和顶上彩绘的壁画,都是圣人及圣人传播圣经的经历和故事,也充分表现着艺术的魅力。













圣萨瓦大教堂前矗立的一座青铜雕像,双手侧举,一手紧握十字架,一手持圣经,他就是圣萨瓦,教堂因其而得名。


圣萨瓦?奈马尼亚(1169-1236),1192年创办了塞尔维亚东正教,后被册封为第一个大主教。
萨瓦,是塞尔维亚开
国君主的第三子。11世纪末,塞尔维亚的民族英雄斯蒂芬?奈马尼亚,率领塞族人浴血沙场、南征北战,第一次建立了独立统一的塞尔维亚王国,后世冠以“伟大而完美的斯蒂芬?奈马尼亚”尊号。当这位国王溘然长逝后,三位王子爆发了夺位之争,长子武坎、次子斯蒂芬、幼子萨瓦。
萨瓦对世俗没兴趣,只对宗教情有独钟。在其父王也皈依东正教后,萨瓦掌管了全国的宗教事务。而武坎与斯蒂芬势均力敌,因此萨瓦的态度尤为重要。他坚定地站在次兄斯蒂芬一方,并以其的宗教影响支持斯蒂芬登上王位。
次兄即位后,萨瓦决定要利用自己的影响凝聚人心,创建塞尔维亚东正教,把民族整合成具有同样价值观的团体。
在王兄的支持下,1219年,萨瓦毅然独自动身,北上君士坦丁堡觐见大牧首,第一次建立了塞尔维亚总教区,他被册封为总主教。
这不仅仅是东正教传播史上的重要进展,也对塞尔维亚今后的历史起了决定性的改变。此后的数百年,塞又相继陷入了匈牙利、奥斯曼等国的统治,但无论压迫多严苛,塞族始终存在着强大的凝聚力,以不懈的斗争重又独立,由此,萨瓦也更受人尊重。
1594年,奥斯曼帝国的宰相思南帕夏,为打压塞尔维亚人的起义,摧毁塞人的意志,焚烧了圣萨瓦的遗骨。
300年后,塞人为纪念圣萨瓦,1894年决定在贝尔格莱德为其修建教堂,就建在他的遗体在1594年被施以火刑之地。
圣萨瓦大教堂虽然名列欧洲十大教堂之一,但其建造的时间很晚。设计完成于1894年,以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圣索菲亚教堂为蓝本,但由于一战(1914-1918年)的爆发及其它原因,1935年才真正开建。1941-1945年又爆发了二战。
因近代的塞尔维亚动荡不已,而教堂的建造所费不赀,建建停停,
1985年再建,1992年南斯拉夫分裂后又中断。2000年,塞国总理求得国外援助,教堂再次开工,2003年12月,教堂的外部建筑终于完工,但内部的装饰因经费而进展缓慢,离完工遥遥无期。
圣萨瓦教堂Saint Sava是贝尔格莱德最高的建筑物,总高82米,含中央圆顶上12米的金色十字架。教堂总占地18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万人。夹道式喷泉这边是正门。






教堂的后面很好认。

教堂的这一面,跟正面几乎一样,可是一看高顶上的十字架,只能看到1字型,就知是侧面、侧门了。


圣萨瓦教堂采用的是东正教常用的拜占庭式,但主体有别于传统的拉丁十字形(横短竖长),而是四边基本等长的正十字,东西91米,南北81米。通体以纯白色大理石堆砌而成,晶莹坚固的质地确保了教堂的稳固与高大,也象征了教会的威严,白墙绿顶,在阳光普照下显得特别圣洁。
拜占庭式的一大特征是穹顶,圣萨瓦教堂的主顶是被巨大的青铜穹顶覆盖,据说规模仅次于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清真寺,为巴尔干之最。4000吨重的穹顶连同12米高的十字架,全部在地面上整体完成。而其安置更成为建筑学中的创举,1989年5、6月间,动用16架大型特制液压起重机,日均垂直向上移动2米,共耗费20多个工作日,每天围观者数以万计,4家欧洲电视台转播了穹顶安置的实况。在塞尔维亚重要的宗教节日“圣维丹日”(6月28日)到来之前的6月26日,穹顶成功安放。
作为每个教堂必备的钟楼,四座钟楼镶嵌于十字形的四个直角处。所有的小穹顶,都与主堂的穹顶形式相同,形成呼应。
为突出正面效果,南方的两座钟楼略高于北部,其上共挂铜钟49口,其中最大的直径2.04米,重6200公斤,最小的150公斤,49口钟总重2.3万吨,总值33万美元。

网上说,“每当钟鸣时分,四座钟楼一齐发动,悠扬悦耳的钟声传遍贝城”。我在贝城6天,去过圣萨瓦教堂2次,在那儿磨蹭的时间也不短,但我从没听过钟鸣,是没对上点?
圣萨瓦教堂旁边的小教堂,有人叫它小萨瓦教堂,里面同样金碧辉煌。








网上说,圣萨瓦教堂附近有座贝尔格莱德大学图书馆。圣萨瓦教堂附近的建筑和雕塑。








因为地处高丘,所以在贝尔格莱德的很多地方都能够看到教堂的穹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