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狂贬出来的一群文豪

 涛涛心语 2019-07-11


说国学,就绕不开唐宋八大家。就如说书法,钟繇、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怀素、孙过庭等大家,凭谁也得高山仰止,顶礼膜拜。

唐宋八大家,个个文采飞扬,震烁千古,对后来人产生的影响,不是一般的深远。怎么深,怎么远,都不为过。

但耐人寻味在于,唐宋八大家中,无一例外,因言获罪,因文获罪,不是惹怒了当朝的利益集团和权贵,就是动辄让皇帝老儿,老大的不高兴。所以,你被贬职,他被谪迁,要么搭伙被流放至鸟不拉屎的荒蛮之地。总之,不受当时当政者们待见,几乎成了他们这一拨人的生活常态。而且,其中的有些文豪们,被一贬再贬,一谪再谪,让人唏嘘,让人慨叹。

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韩昌黎,做过节度推官,中书舍人,监察狱史之类的官职。贞观十九年,因言灾情,得罪上司,并贬为连州阳山县令。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县令。呵呵,大文豪沦为区区县太爷,真是贬得再也没有谁了都。

与韩愈并称为“韩柳”的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多次被贬,历任永州司马、柳州刺吏等职,屡屡不得志,年仅47岁,郁郁而终。

苏轼苏东坡,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因乌台诗案,背部坐牢,几尽被枭首。后背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因对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评击,遭诬告陷害,再次被贬职惠阳。

醉翁欧阳修,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了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成为千古文章四大家。但因其好友范仲淹的改革冒犯了既得利益者,受到打击。而欧阳修又以力挺范仲淹受到牵连,被贬为夷陵县令。后由于参与庆历新政的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

其实,不仅仅是唐宋八大家,历史上有影响力的一众大文豪们,李白,杜甫,白居易,王勃,杜牧,骆宾王,包括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如此等等,哪一个不是历史上响当当的角色?又哪一个没被贬过?没被谪过?非旦如此,有的还被一贬再贬,一谪再谪,直止“把官都丢的没影儿了”,仍不为所动,仍鄙夷权贵,包括皇帝老儿。


用世俗的观念和判断标准来看,这些大文豪们的一生,心忧天下,宁折不屈,终了是不理智的,是完败的,甚至有些人一生贫困潦倒,郁郁而终。但凭他们无论哪一个人的文章和佳句,都是精彩绝伦,千古诵传。

与此同时,诸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桃花源记》《滕王阁序》《陋室铭》《阿房宫赋》《马说》《捕蛇者说》《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等名作名篇,大多数都是被贬被谪的产物。而那些权贵也好,帝王也罢,如过眼烟云一般,不留任何痕迹的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不妨设想一下,如果让这些人可以重新来一回,他们又该做何选择?是虚伪奉迎权贵或者皇帝,为他们所豢养,为他们歌唱,而换得丰衣足食,甚至荣华富贵一生。还是风骨朗朗,不屑恶俗,肉体甘苦一生而精神流芳百世?

这个,就真不好说了。毕竟,历史没有假设,人生不能重来。倘若他们做出相反的选择,他们也就不是他们了,他们就如同那些让他们不怎么上眼,甚至极度鄙夷的权贵和帝王们一样,穷奢极欲,纸醉金迷,尔后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2019年7月4日晚于咸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