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州出土逾2千件晚唐陶瓷器 网友:唐朝已有奥利奥?

 牛人的尾巴 2019-07-11

2019-07-11 07:30:16


1/9

逾2000件晚唐陶瓷器在广州解放中路安置房建设工地被发掘,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州城市考古发掘数量最多的晚唐遗物。10日下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发掘现场冒着大雨向媒体再爆新的考古发现,陶瓷器、木屐生活用器;鹿角和牛、猴等动物骨骸;近40眼晚唐五代至20世纪早期的水井……

发掘工地位于广州市解放中路以东、惠福东路以南,处于唐代广州城西南、宋代广州城西城东部,再往西是唐宋时期的蕃坊。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易西兵介绍,挖掘表明,唐代晚期,这里位于广州城西南,再往西就是洋商人聚集的蕃坊。可以判断,晚唐时期这里是广州密集的生活区,广州作为海丝重要的港口,到了晚唐居住区和商业区更加密集。

本次考古发现为探索唐代广州城西的人类生活和商业面貌、历史地理环境特别是珠江岸线变迁,以及唐宋广州城市发展和功能布局提供了重要考古依据。本次出土的晚唐遗物数量在广州城市考古工作中仅次于南越国宫署遗址。图为: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易西兵向记者介绍发掘情况。

据介绍,解放中路安置房项目考古工地是近年广州城市考古发掘面积最大的项目。配合该项目工程建设,从2018年8月起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工程建设范围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在800平方米的发掘现场,考古发现了唐、五代、宋、明、清时期文化遗存,清理建筑基址、灰坑、水井、路面等遗迹,出土了丰富的晚唐、五代南汉及宋代遗物。图为:白瓷碗(唐代)

记者了解到,本次发掘的文物中有多件送到南汉二陵博物馆展示,其中包括一件碗底写有“和上盆”的唐代青瓷。记者看到,遗址文化层堆积最厚超过6米,自下而上包含晚唐、五代南汉、两宋、明清等各时期的堆积。遗址最下部是灰黑色河相淤积堆积,平均厚度近2米,淤积堆积下部是五花土原生堆积。图为:碗内写着“和上盆”(唐代),此件文物正在新开馆的南汉二陵博物馆展示。

专家推论,遗址所在区域历史上长期为河涌或湖泊,很可能是珠江水道范围。在河相淤积堆积之上,发现了晚唐五代时期的人类活动面和木构建筑基址,出土了大量晚唐时期陶瓷器、木屐等生活用器,鹿角和牛、猴等动物骨骸,以及大量贝螺残骸。活动面和建筑基址的发现表明,至迟到晚唐时期,遗址所在区域已经逐渐成陆,形成人类居住或商业区。图为:金戒指(唐代)

本次出土的晚唐遗物数量在广州城市考古工作中仅次于南越国宫署遗址,器类有陶或青釉罐、执壶、碗、烛台、杯、器盖、算珠,木屐、盘,以及石器、铜器等。目前初步判断陶瓷器来自水车窑、曾边窑、封州窑和长沙窑、邢窑、越窑等多个窑口,遗址出土的木屐数量为历年广州考古之最,其中多件保存基本完好,相当难得。图为:青瓷插座(唐代)

遗址中宋代建筑基址相当丰富,多为砖砌墙基,部分残高将近1米,有的经过多次加固修葺,有的延用至明代或更晚时期。在遗址范围还发现了近40眼晚唐五代至20世纪早期的水井,反映了这一区域自晚唐以来人类居住活动频繁。图为:鞋头如意造型的木屐(唐代)

图为:莲花纹瓦当(唐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