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对“兔死狗烹”的骂名,刘邦另有一套说法。

 tjwjd126 2019-07-11

            面对“兔死狗烹”的骂名,刘邦另有一套说法。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往往用来形容封建社会开国功臣的可悲下场。开国皇帝杀功臣,是有历史逻辑的,主要是这些武将手握兵权,对皇帝形成了威胁,开国皇帝大都采取了极端措施。更有甚者,汉代开国皇帝刘邦,还堂而皇之地总结出了一套“功狗”还是“功人”的“理论”。

        尖锐的矛盾在大汉建国之始就暴露无疑了。大量的有功之臣追随刘邦出生入死,血雨腥风,等到过上太平日子,都想着要荣华富贵,等着丰厚的回报。可刘邦给出的答案却给众人泼了一盆凉水:最高的功劳,给了搞后勤供应的萧何等一帮文臣,而那些在战场上拼了性命的武将们,却排在了后面。这还了得!武将们强压怒火,纷纷找刘邦质疑。而刘邦不慌不忙,慢条斯理地讲出他的一套理论:“功狗”还是“功人”。

       刘邦说:“我们去打猎,猎狗跑在最前面,最早抓到了兔子;而在后面指挥安排,指出兔子在哪儿的,是猎人。各位武将在前线出生入死,奋勇杀敌,自然功不可没,但这个功劳,好比猎狗的功劳;而萧何等人呢,在后方运筹帷幄,把握全局,统筹安排,果断决策,保障供应,这个功劳,好比猎人,是统筹指挥,保障全局胜利的。你们说说,是单个战场上的胜利重要,还是全局的胜利重要?”刘邦这么上说,武将们面面相觑,都无话可说了。

       刘邦这一套论功行赏的理论,表面听起来有一定道理,但那些武将们心里也未必服气。但对刘邦来说,这也只是个托词,他的深意,并不在此。他通过对文臣、武将不同的分封待遇,实际上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和平年代与战争年代不同,战略重心要从战场撕杀转向国家治理,保障国家长治久安,是最重要的,治理国家要靠文臣,武将只有放在次要位置上。

       这其实蕴含着刘邦审时度势的高明政治智慧。

        从稳定皇权的角度看,刘邦的做法也是有道理的。皇帝对大臣猜疑,自然是怕他们造反。这方面,武将握有兵权,威胁最大。这还不是关键,关键在于这些武将与文臣比起来,显得智慧不足。

        就说萧何吧,刘邦并不是对他没有猜忌。在平定武将叛乱时,刘邦总要安排人给后方搞后勤的萧何慰问一番,还亲笔写信,问寒问暧,萧何开始感觉受到了主上赏识,还这么有人情味儿,很受感动,就有点飘飘然了。身边的人及时提醒了他:前方战事这么紧,刘邦哪儿有闲功夫给你写慰问信。这哪里是亲近?分明是不放心哪!萧何恍然大悟,赶紧采取一系列措施,将自己的子侄们送上前线,打消了刘邦的顾虑。

        还有陈平,刘邦张口要给陈平封三万户,要知道,功劳最高的人才封了万户,陈平心里明白,这是试探自己。赶紧谦虚推辞,坚决不要。这下刘邦就放心了。

        张良更是聪明,激流勇退。

          

         再看看韩信、彭越等武将,不明白这些道理,一心盯着头顶的帽子,只嫌官儿小,结果呢,帽子没保住,连脑袋也一块儿丢了。

        面对天下初定的局面,刘邦自有一套崇文抑武的治理理念,而文臣、武将们不同的心态,有没有清醒的头脑,也决定了他们各自的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