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伏灸贴—初伏

 世纪风 2019-07-11

初伏

固本扶正,祛除一切寒湿

“天之阳、地之阳、人之阳”三重合力

三伏天养好生,健康一整年!

三伏天,不仅是外在气候阳气最盛的季节,也是人体自身阳气最旺的时候。这时做艾灸,就是利用“天之阳、地之阳、人之阳”三重合力,固本扶正,祛除一切寒湿,打通瘀阻经络,此时艾灸可以最大程度获得治疗效果。

三伏灸“灸疗”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祖国医学早在千百年前就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疗法,是世界上最早的预防医学,“冬病夏治”的“三伏灸”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这种疗法是通过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人们体内阳气也相对充沛的时机, 它是依据中医学“天人相应”、“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应用具有温阳补气、温经散寒、温行气血的中草药,通过辩证分析后,选择相应的穴位或者部位进行贴灸。此时,人体腠理疏松,气血畅通,药性易于深达脏腑,三伏灸乘其势而治疗,往往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疗法。

三伏灸   适应症或适用范围


  呼吸系统疾病:体虚易感冒、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等。

  胃肠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胃胀、胃酸、胃痛等,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

  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慢性盆腔炎、产后头痛、产后风、宫寒不孕等寒症。

  儿科疾病:易感冒发烧、抵抗力差、易积食、消化不良、腹泻、厌食、急慢性鼻炎、扁桃体炎、哮喘、支气管炎、肺炎等。


  骨科疾病: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颈腰椎病、软组织劳损。

  体质问题:面色晦暗、体弱怕冷、手足发凉、失眠多梦、体质弱挑食、经常感冒、老年畏寒症等。

  具体的病症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各种慢性咽炎等多种肺系疾病;过敏性鼻炎,四肢寒凉怕冷,免疫低下,反复感冒;虚寒头痛、慢性虚寒、胃肠炎、溃疡病、腹泻、消化不良、厌食、胃痛;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骨关节问题及颈肩腰腿痛等症状;痛经等虚寒性的疾病及其他妇科问题。

2019年三伏灸时间安排

伏前解毒:7月02日——7月11日

初伏驱寒:7月12日——7月21日

中伏清养:7月22日——8月10日

末伏化瘀:8月11日——8月20日

伏后固本:8月21日——9月01日

伏前培元:6月13日——7月11日即伏前培元,夏季最适合进行中医艾灸疗法的季节。艾叶是温性的,属纯阳之物,艾灸能够温通经络,袪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


初伏驱寒:7月12日——7月21日即一伏,一伏少阴,主心、肾经。

中伏清养:7月22日——8月10日即二伏,二伏厥阴,主心、肝、心包。主肝胆……

末伏化瘀:8月11日——8月20日即三伏,三伏太阴,主脾、肺经。主脾肺……

三伏灸注意事项


1、艾灸时房间内保持温度舒适,空调不能对着吹。

2、过饱过饥不宜艾灸,最好饭后至少半小时后开始灸。

3、艾灸时保持心情平和,多喝温开水,便于排毒;饮食清淡以便吸收更佳。

4、艾灸时如出汗较多,则是寒湿外排的现象。

5、艾灸后毛孔舒张,在半小时不宜碰冷水,以免受凉。

6、艾灸后,最好隔3-4小时后再洗澡。

7、期间应忌烟、酒及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及海鲜,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8、灸完后,如出现疲劳乏力、精神不济,属正常现象。此时身体在进行休整,可适当休息,避免劳累。

手工艾灸丨中医推拿丨小儿推拿/艾灸

让艾灸成为习惯,让健康永相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