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维多利亚时代的艺术家族|风景谢林家

 良身订造 2019-07-11

先贤管仲曾经总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人只有吃饱肚子穿暖衣服,才能在精神层面有所追求。

所以,大英帝国维多利亚时代,富足的英国人对精神层面狂热的需求,促使了艺术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艺术家。这些艺术家中,很多是一家子,或者父子传承,或者兄弟姐妹一齐发展,给后世留下了许多轶事佳话。

我将在这里陆续向大家介绍维多利亚时代的艺术家族。本期先出场的是谢林家的祖孙三人:约翰谢林,丹尼尔谢林和雷金纳德丹尼尔谢林。

约翰谢林

约翰谢林(John Sherrin,1819-1896)出生时,没人看出他有艺术细胞。他的父亲是开花店的,要养活6个孩子,经济压力可想而知。约翰是老大,想来还要帮父母照看弟妹。

老谢林不堪重负去世后,1833年,约翰的母亲约翰谢林克里斯蒂安娜为了养家糊口,再嫁给了约翰沃尔特斯。少年失父的约翰师从珠宝商塞缪尔史密斯(Samuel Smith),后来为豪厄尔(Howell)、詹姆斯公司(James & Co)等工作。1845年,26岁的约翰结了婚,此时,他的人生道路指向首饰工匠行业。1851年,约翰带着老婆在Westbourne(现在Cliveden)斯隆广场居住,挂牌营业,牌子上写的是“金匠”。

约翰谢林的风景画

如果约翰谢林没有遇到威廉亨利亨特(William Henry Hunt,1790-1864),历史上可能会多一个技艺精湛的工匠,但将少了三位杰出的画家。

亨特是英国水彩画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以静物画著称。亨特的经典作品《男孩和山羊》《棕色书房》《李子》《报春花》和《鸟窝》都陈列在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中。亨特画笔下的鸟窝特别精准和细腻,栩栩如生,他还因此获得了“鸟巢”的绰号。

《燕雀筑巢,五月开花》,威廉亨利亨特作品

在亨特指导下,约翰谢林逐渐掌握了绘画技巧,并且比较完整的继承了亨特的静物画风格。从1859年到去世,谢林在英国皇家学院(Royal Academy),英国皇家艺术家协会(Royal Society ofBritish Artists)和皇家水彩画家协会(Royal Institute of painter inWater-Colours)展出作品。1866年,他被选为皇家学会的会员,1879年成为正式会员。至此,当年的那个金匠已彻底完成逆袭,是响当当的艺术家了。

以下为约翰谢林的鸟巢和静物画:

约翰的两次婚姻为他带来众多儿女。毫无疑问,他们中间有人将继承约翰的衣钵,成为杰出的艺术家。这人就是约翰的儿子丹尼尔谢林。

丹尼尔谢林

丹尼尔谢林(Daniel Sherrin,1868-1940),1868年生于英格兰艾塞克斯郡。他曾经跟随父亲约翰谢林学习绘画技术,但他的绘画老师却是当时声名显赫的风景画家本杰明威廉斯立德(1831-1923)。立德是当时著名的“威廉艺术家族”的成员。丹尼尔曾住在英格兰东海岸惠特斯特布尔附近,因此除了早期的风景画以外,丹尼尔的作品多取景于萨福克和诺福克两郡的海滨之地。

《雾霭田园风光和湖边的人》,丹尼尔谢林

丹尼尔早期的作品集中绘制帆船和海景,后来开始创作风景画。这些风景画让他声名鹊起。

除了以自己的名字落款,丹尼尔谢林有时也会署名“L.理查德”(L Richards)或者是“贺拉斯嘉隆”(Horace Gallon)。

《静谧的夜》,丹尼尔谢林

《日落余晖》,丹尼尔谢林

丹尼尔的作品常见于书籍插图中。他的一幅描绘高地湖旁牛群景色的风景画被命名为《高地之境》,作为托马斯勒墨菲1908年出版的书籍《驱车行驶于英国公路和偏僻小道上》中的插图使用。

《树荫下休憩》,丹尼尔谢林

《有人物的风景》,丹尼尔谢林

丹尼尔的作品备受英国上流社会的推崇,英王乔治五世曾委任丹尼尔为皇家府邸桑德林汉姆庄园(Sandringham house)作画,这幅画作至今仍悬挂在白金汉宫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为基钦那军队创作出大量募兵海报,这些珍贵的海报如今归档存放在帝国战争博物馆内。

收藏丹尼尔作品的博物馆很多。英国公众艺术博物馆累计收藏了他的20余幅油画作品。还有伯里美术馆(Bury Art museum),克劳顿的威廉姆森美术馆(Williamson Art Gallery & museum)等收藏机构都收藏了他的作品。

向大家详细介绍下丹尼尔的油画《霞光映前村》:

《霞光映前村》,丹尼尔谢林

《霞光映前村》描绘了宁静安逸的乡间黄昏之景。画中,妇人牵着孩子的小手,行进在泥泞的乡间小路上,晚霞懒洋洋在他们的头顶铺开,橙红色的余晖晕染到天边,陪伴着他们归家的行程。妇人和孩子的身影,与天地、房舍、池塘相比,十分微小和纤弱,越发显现出乡村的静谧祥和。坚固的房舍与波光粼粼动态的池塘,形成一动一静的对比,增加了画面的鲜活生气。

作为著名的风景画家,丹尼尔谢林在这幅作品中展现了他高超娴熟的绘画技艺。谢林的作品非常好地继承了“威廉艺术家族”精湛细腻的技法,对田园风光的描绘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的风景画,特别注重反映光线和大气敏感的变化,在本作中,对晚霞的描述笔触细腻,色层之间尽显草木之间的松动质感以及夕阳暖黄的光感。

画面构图上,池塘占了多半的篇幅,为画面留出了大片天空,以及人物活动的空间,使村庄与黄昏的霞光更显浑然一体。这幅作品余韵悠长,技法娴熟,堪称维多利亚时期风景油画中的佳作。

丹尼尔谢林的其他作品:

《肯特坎特伯雷附近的日落》

谢菲尔德博物馆收藏

《山水中二人》

博尔顿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

雷金纳德丹尼尔谢林

约翰谢林晚年时,儿子丹尼尔谢林给他生了孙子雷金纳德丹尼尔谢林(Reginald Daniel Sherrin,1891-1971)。雷金纳德也成为著名风景和海岸景观画家,将祖父和父亲的艺术天赋继承了下来。

天赋这种稀奇的东西绝对是存在的,否则当金匠的约翰谢林不可能成了艺术家,从军的雷金纳德也不可能转行得那么快。

雷金纳德不仅从军,还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英国军队中服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罗切斯特的一家军火厂工作,间接为军队效力。不知道那时的他,心里有没有一个画家梦。

1953年,已经年过六十的雷金纳德搬到德文郡的斯塔克罗斯居住,在那里他的绘画事业才开始起步。他开始画一些荒原景观,选择的地点主要集中在北部荒原。他幸运地遇到了弗里德里克威杰里( Fredrick Widgery)。威杰里既可以算作是他的良师也是他的益友。二人经常相约一起去达特穆尔远足。在绘画风格方面,后人认为雷金纳德的绘画风格深受威杰里的影响,尤其是对天空和地平线的描绘。还有在画作的前景上,雷金纳德和威杰里都喜欢使用某种形式的水源:如果不是一个水池,那就是溪流或者河流。

下面是雷金纳德的一些作品:

《河湾暮霭》

《海景》

《诺福克的河面景色》

雷金纳德的作品主要是水彩和水粉,他在画作上的签名除了用本名R.D Sherrin,还使用过J. Whitely和D. A. Neil两个笔名。

这里重点给大家介绍下雷金纳德的油画《威尔士河边夕阳》:

《威尔士河边夕阳》,雷金纳德丹尼尔谢林

河流一直是英国风景画中一个恒久的主题,河边永远有着画家们看不倦的风景。英国境内大大小小的河流不计其数,东部的特威德河、泰恩河、蒂斯河、泰晤士河,西部的克莱德河、默西河、赛文河等吸引着无数画家,以河流和河边风景为主题进行创作。

这幅《威尔士河边夕阳》就以河流为主题,绘制了黄昏时候,画家在威尔士旅行写生时所见的河湾美丽风景。画面中,夕阳渐渐西沉,橘红色的霞光笼罩大地。按照雷金纳德的构图习惯,河水占据大半部分前景,河水清澈见底,静静流淌,在夕阳照耀下闪动点点的星光。岸边悄然生长着两支野花,白色的花朵为黄绿色的河滩增加了一抹生动的亮色。远处草地上,两个人一站一坐,安静地欣赏风景。

在雷金纳德的画笔下,黄昏的乡间有着静谧安详的温柔氛围,景霞光、树木、野花、河水、观景者即是这种氛围的构成者,又是这种氛围的分享者,十分惬意。这寄托了雷金纳德对和平生活的田园理想。

画面构图均衡,后景的远山,中景的树林,前景的河流,彼此交相融汇,给人视觉上的平衡感,构建出乡村黄昏时刻的安宁祥和。大面积的暖色调中不时有高光提亮,静态的景物中描述出了河水的动态,反衬出黄昏的静谧,表达出画家对乡村生活的悠然想往。

英国尚思艺术

传播维多利亚时代老欧洲优秀画作,分享那时的精致生活,感受艺术之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