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09年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镜头下的太原古城

 阅客图文收藏 2019-07-11

1909年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镜头下的太原古城

Chamberlin·Thomas·Chrowder张伯林,美国地质学家。1909年前后,张伯林在一次长途考察中,从香港经粤闽入长江,转华北、东北,经西伯利亚到达莫斯科。1909年5月,张伯林途经太原,为我们留下了一批百年老照片。

1909年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镜头下的太原古城

旱西门,城楼上的匾额有“XX河汾”四字,而旱西门的古名正是通汾门。

1909年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镜头下的太原古城

迎泽门内的大南门街,也就是现在的解放路开化寺街口往南路段。

1909年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镜头下的太原古城

熙熙攘攘的人群,右边清晰可见的“更新钱店”“兑换”“中外”等招牌,展现了20世纪初太原的银行业风貌。

1909年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镜头下的太原古城

只有枯藤老树昏鸦,而无小桥流水人家,一幅太原清末的街景呈现在我们面前,老槐树,泥土房,无不透露着山西气息。在照片左边有位西服革履戴礼貌的人,很有可能就是张柏林的同行者吧。

1909年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镜头下的太原古城

这张照片是拍摄者站在迎泽门西边的城墙上向城内拍摄,近处的大滩水域正是南海子,中间最高大的建筑为鼓楼,鼓楼左边的突出的阁楼正是水西门街与西米市交叉口的四神阁。而在照片远处依稀可以看到大东门和小东门。

1909年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镜头下的太原古城

可以肯定是中央肯定是四个角楼之一,至于是哪一个呢,得一个一个排除,首先可以排除的是东北角楼,因为远处有山,如果是东北角楼,则山在南面,而太原南面并没有山。同理也可排除西南角楼,如果是西南角楼,则山在北面,太原北面的山非常远,不易在市区看到。西北角楼也可排除,因为西北角楼内是黑龙潭,可是明显看到角楼内有个高大建筑的屋顶露出来,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就是东南角楼,因为在左边有大片居民建筑,这时当时的新南关,而那座高大建筑的屋顶正是文庙大成殿的屋顶!所以拍摄的地方就是现在的火车站位置。

1909年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镜头下的太原古城

这张照片极有可能就是百年前的起凤街,而左边的牌楼就是纯阳宫内的蓬莱仙境坊。而远处的阁楼是贡院对面的奎光楼。

1909年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镜头下的太原古城

太原城墙内花园

1909年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镜头下的太原古城

从前面那张拍摄的南海子的照片来看,这座寺庙就在现在的南海街旁。

1909年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镜头下的太原古城

太原双塔,从这个位置来判断,这里应该是现在的820路公交从永祚西街右拐即将进入总站的位置,可以看到当时的双塔寺旁边都是郝庄的庄稼地,而且现在的台阶和山门当时也都没有。

1909年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镜头下的太原古城

太原双塔不用多说,每个来太原的外国人都要去参观并拍几张照片的,从1907年的法国汉学家沙畹,到1908年来太原的德国建筑师恩斯特·柏石曼,再到1908年的美国探险家克拉克,都为这座伟大的建筑留下倩影。双塔寺,你无愧是太原的标志和象征!

1909年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镜头下的太原古城

太原双塔

1909年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镜头下的太原古城

太原双塔,这张应该是从现在的烈士陵园里位置拍摄的。

1909年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镜头下的太原古城

太原旅馆

1909年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镜头下的太原古城

此张及以下6张照片为张伯林到达太原前在火车上拍摄的。

1909年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镜头下的太原古城

1909年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镜头下的太原古城

1909年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镜头下的太原古城

1909年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镜头下的太原古城

1909年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镜头下的太原古城

1909年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镜头下的太原古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