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理念体现在道路养护领域,即指建立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率的养护新模式。 交通运输部提出2020年全国公路路面旧料循环利用率要达到90%以上的工作目标。在此形势下,重点推广沥青路面再生和温拌、水泥路面就地利用等废旧路面材料的循环利用技术和施工工艺,在养护施工作业中降低排放,努力创新养护新技术和新的发展模式,成为必然。 一、100%回收利用的就地热再生 就地热再生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养护措施,能将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与再生技术相结合,既可以恢复原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100%回收利用原沥青路面旧料,实现原路面材料的再次利用,节省大量材料资源和资金,避免环境污染,又可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公路养护的可持续发展。
以成都市为例 成都绕城高速公路自通车以来交通量增长较快,超载、超限现象严重,导致路面出现车辙、纵横向裂缝、网裂沉陷等病害。2016年10月,成都绕城高速公路养护施工时,项目组采用了就地热再生这种新型的路面养护技术。
二、零污染的特种乳化沥青 高速公路上使用就地热再生技术,一次性实现旧沥青混凝土路面循环再生利用,只需添加少量新料,就能完成高速公路的修复。
三、实现温拌的乳化沥青再生 沥青路面的养护大中修中,会将路面全部铣刨下来,然后重新做路面,旧料只能当废料或普通碎石填埋到结构基础或做成路面的冷再生基层,旧料将无法循环利用。传统理论认为,沥青老化是因为沥青中的芳香酚相移成了沥青质,导致沥青变硬变脆。因此为改善沥青的脆断性,向沥青里面添加减少的芳香酚,提高其柔软性,以此来缓解沥青的脆硬程度。沥青路面回收料添加比例越高,需要添加的芳香酚就越高,沥青合理比例关系就越差,进而使得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就越差。目前,我国在再生技术领域,理论、再生剂跟国外发达国家并没有什么差距,但在应用水平差距较大,我国平均RAP(再生沥青混合料)掺配比例为25%左右,美国等发达国家基本可做到35%以上。
▎ ▎作者:李国涛 徐世国 全国沥青混凝土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REWAY |
|
来自: guoxiongxin > 《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