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战丨MRI每周质控

 亳州不薄 2019-07-11

扫描部位:喉咽部扫描,图A,定位中心错误。

改善策略:三个中心(扫描部位中心,线圈中心,主磁场中心)尽量重合于一个点,纠正后,图B,图像质量明显改善。

扫描部位:全脊柱扫描,图A(三段式扫描,FOV:28CM)图像质量明显好于图B(两段式扫描,FOV:36CM),B图其拼接处(红色方框)信号强度差异明显。

改善策略:不要为了节省时间盲目的去增大FOV减少扫描段数,虽然只需两段即可扫描完成,但是会严重的影响图像质量,如图像信号强度整体差异变大,分辨率降低(如下图,将图像放大后很明显)等。

如果对MRI的原理及序列不是很熟悉,不要盲目的去调整参数,很多医院为了加快扫描速度,将回波链调的很长(对图像的影响是?),激励次数减少,矩阵缩小(分辨率较差,还有?)等,这样做会得不偿失的。

磁共振的参数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当调整某一个参数,必定会引起其他某些参数的变化,所以在扫描时应权衡利弊后再去调整。

扫描部位:MRCP,图A,呼吸不均导致图像质量较差。

改善策略:扫描前训练好呼吸或使用2D屏气的扫描序列代替,图B(呼吸均匀)图像质量明显好于图A。腹部的扫描,患者的配合是关键,应注意患者的呼吸频率,均匀度,屏气习惯等。

扫描部位:腰椎,交叉定位带来的伪影。

改善策略:尽量避免交叉定位(但对于腰椎来说,有些病例是无法避免的)或分组扫描。

扫描部位:颈部,DWI图像严重变形。

改善策略:颈部的DWI扫描一直是个难点,可以适当的增加层厚、层间距、激励次数、接受带宽、使用螺旋桨(刀锋)技术、使用SE-EPI序列等减小变形。

扫描部位:腕关节,FOV过大。

改善策略:缩小FOV,对于小关节的扫描应使用专用线圈小视野高分辨率扫描。

线圈的选择原则:能完全覆盖病变范围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贴合性好的小FOV线圈;有专用线圈则使用专用线圈,有多通道线圈则使用多通道线圈。

图A:多通道肩关节专用线圈,图B:单通道柔性通用线圈。


扫描部位:肩关节,患者身上金属物品没有去除。虽然这个只是个定位图像,但比较有意思。通常扫定位图像用的是扫描较快的单次激发的序列,但这个用的是稳态序列(此序列对磁场的均匀性较敏感,用它扫描定位图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评估有无金属异物)。

改善策略:扫描前一定要嘱咐患者去除所以得金属物品。

金属异物导致的图像变形

很多时候在扫描时,定位图像上并没有发现金属异物伪影,但就是抑脂(FS)失败,此时就要考虑患者其他地方、床及机体等有没有异物,其影响磁场的均匀性引起中心频率偏移导致压脂的失败。

扫描部位:背部包块,病变中心未置于扫描/线圈中心。

改善策略:合格的技师应在扫描前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明确扫描的部位,线圈的选择,扫描的方案等。

———细节决定成败,经验源自点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