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眼镜到底该不该戴?什么情况下可以不戴眼镜?

 漫步人生路1988 2019-07-11

在门诊,经常有孩子和家长问:“王医生,我们不想戴眼镜,怎么办?”我一般会回应道:“眼镜不是想不想戴的问题,而是该不该戴的问题。要根据检查的结果和具体的情况,才能决定该不该戴眼镜。”


通常说的眼镜是指框架眼镜,医生说的眼镜还指隐形眼镜(即角膜接触镜),包括软性隐形眼镜、RGP(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和角膜塑形镜(OK镜),本文所说“戴眼镜”指戴框架眼镜。由于戴眼镜不方便,也不是太好看,正规的验光比较麻烦,配一副合格的眼镜也不便宜,而且戴眼镜还有可能会受到莫名的“歧视”,或者有“眼镜戴了就摘不掉、眼镜度数会越戴越深、眼镜戴久了容易引起眼球突出”这些误区。因此,有些孩子和家长总是想尽一切办法避免戴眼镜。


如果有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成年后可以通过屈光手术达到摘镜的目的;如果不想做手术和未成年人不能做手术时,那么,眼镜到底该不该戴?什么情况下可以不戴眼镜呢?要回答这两个问题,一般应从以下这6个方面来考虑。


是否有弱视

如果在医院确诊为弱视,根据验光结果,必须按照医生的要求戴眼镜,度数较高或屈光参差严重者(两眼度数相差较大),可能还需要戴RGP。一般情况下,12岁之后才发现有弱视,或者12岁以后弱视还没有治好的话,戴眼镜对治疗弱视来说已经没有意义了,如果没有看不清的话,可以不戴眼镜。因此,弱视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否则追悔莫及。


是否看得清楚


全程(远、中、近)看得清楚对眼睛是有好处的,看得不清楚容易引起视疲劳。在学龄期看得不清楚的话,还会引起近视进展过快和影响学习。怎么才算看得清楚呢?是指,看不熟悉的内容时,不眯眼、不皱眉头、不歪头和不往前凑的情况下,能明确辨认出所看到的人、物体和文字;否则,算看不清楚。看得清楚的话,可以不戴眼镜;看不清楚的话,要么就不看了,要么就把眼镜戴上,眯眼、皱眉头和歪头看,对眼睛没有好处。


裸眼视力

裸眼视力指不戴眼镜的视力。一般情况下,双眼的裸眼视力在0.3以下,对日常生活影响很大,必须戴眼镜;0.3到0.5的裸眼视力,对日常生活影响比较大,需要戴眼镜;0.5到0.8的裸眼视力,如果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对看东西的要求不高的话(比如不上课或不开车),可以不戴眼镜;0.8以上的裸眼视力,没有视疲劳和看不清的话,没必要戴眼镜。


屈光度大小

伏案写作业或工作时,坐得“笔直”的距离为一般为30cm左右,也就是1尺左右。从理论上讲,近视300度以内,30cm以内东西应该都能看清楚。因此,如果近视+散光的度数不到300度,伏案写作业和工作时,如果看得清的话,可以不戴眼镜,但要尽量坐得“笔直”。如果近视+散光的度数已经超过300度了, 不仅看远时需要戴眼镜,伏案写作业或工作时也需要戴眼镜,这样才能看得更清楚。看得更清楚可以缓解视疲劳,不影响学习,对近视防控也有好处。


近视进展情况

近视超过100度,定期每半年复查,近视+散光的度数每半年增加超过50度,属于近视进展过快,需要戴眼镜;因为戴眼镜可以看得更清楚,看得更清楚对控制进展有利。如果近视+散光的度数不到300度,定期每半年复查,近视+散光的度数每半年增加小于50度,看得清楚的话,可以不戴眼镜;看不清楚的话,需要戴眼镜。


是否采取科学的近视防控方法

科学防控近视的方法可总结为18个字“出去遛、少看近、定期查、配眼镜、阿托品、塑形镜”。如果这18字你都能做到,没有看不清的话,可以不戴眼镜;然而,即使你做到了上述18个字,如果近视+散光的度数超过100度的话,最好配一副眼镜备用,看不清楚的时候,该戴还是要戴的。


总之,戴眼镜的目的一是为了治疗弱视,二是为了全程(远、中、近)都看得清楚,三是为了控制近视进展。近视+散光的度数超过100度就该配眼镜了,配了眼镜之后,可根据“是否有弱视、是否看得清楚、裸眼视力、屈光度大小、近视进展情况、是否采取科学的近视防控方法”来综合考虑该不该戴眼镜,以尽量避免因“该戴而没戴”对生活、学习和眼睛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