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人异事(14)- 转自池草读书社论坛

 松竹同音 2019-07-11

卯:牛犬散
       生而为人,我甘愿匍匐在宇宙规则与自然神力的巨足之下轻声哀吟。因为我至信,只有谦卑顺从,方能博得那不可思议之神力的垂青和哀愍,藉以资助你成长前进。那自然神力就象无形的风,可以把坚实的高山消磨成残丘,也可以帮助一株蒲公英飞向远方。如果可以选择,我愿意成为渺小顺从的蒲公英,在落地之前,可以飞的更高更远。
       整个中国文化向来是以顺从规律、尊重自然作为自身的修养准则的。早在老子那个时候,他就发现了人类叛逆不驯的天性,于是他在《道德经》中感慨地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所以后世的道家学人,无不以修正人道的错误路线,以期并入天道正途做为自己学习的终极目标。
         如此看来,中医师真可谓尊重天道、灭绝人性的优秀学员。中医学的根本经典《灵枢经》在“经脉第十”这一篇里,把“盛则泻之,虚则补之”这个话在描述每条经络的时候都重复一遍,一共重复十二次之多。在《金匮要略》第一条中张仲景老师又谆谆告诫后世学人“补不足,损有余。”我们翻阅历代先贤的医案,凡是能够在临床、学术上取得卓越成就的无一不是能够“依教奉行”的好学生。
       在这种谦卑顺从的情调之下生活久了,难免会被扣上懦弱无能的帽子。中国在最近的那次康乾盛世期间,人民生活富足安逸,国库的白银堆积如山难以消化的时候,大部分的中国人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诗词歌赋、音乐戏曲、雕刻绘画这样的事情上,国民的精神修养和灵魂境界得到普遍的提高;他们又用精致华美的器物和工艺繁复的刺绣装点自己的外在,在攀比较量中又极大地促进大众的审美情趣。就在我国古人充分享受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盛果实的时候,西方文明开始研究怎样教会中国人吸食鸦片,然后通过鸦片贸易获利,以打破长久以来茶瓷贸易造成的逆差;怎样制造更快捷凶猛的杀人武器,把文明富庶的国土变成自家的殖民地。接下来的历史想必大家都已经熟悉,西方人、日本人、美国人、俄国人,每个都想把中国搂进自己的怀抱。就在他们认定中国人是软弱、失去抵抗能力的种族的时候,咱们一下雄起了,结果搞得他们谁也吃不消,灰溜溜的逃回家,诸位列强的美梦最终未能实现。百余年后今天的我们还是在读中国书,说中国话,吃米饭馒头,喝老白干,骂三字经。那些曾经妄图毒害的、损伤的、灭亡的、自恃强硬的,最终没有一个能够得逞。他们象是往深邃的湖泊投进一块大石,一阵波澜之后,湖面又会恢复往日的宁静和安详。如老子所说“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讲起来,真是“圣人教下,天佑中华”。
       西方人在自己那套世界观指导之下的所行所做,处处带有他们叛逆不羁的影子。如果把中国传统医学定义为尊重利用自然规律以达到疗疾保健目的地顺从医学,西方现代医学所做的事情是强行破坏规律、扭转自然进程的对抗医学。
       拿发烧来说。最近甲流闹的很欢,据官方称甲流不一定发烧,但是一烧的话就是38℃+,如果三天不退烧就可以被划归“潜在危重病人”了。所以你咽痛、发烧了,去看西医,他给你吃退热药,是些什么药呢?比如阿司匹林、布洛芬之类,这些药都是靠抑制环氧合酶和阻断前列腺素来产生作用的。
       当人体受到外来细菌病毒侵袭的时候,最先被侵袭的部分会向大脑发出警报,然后由大脑协调,以发热这种反应,调整身体内部的环境,破坏细菌病毒的生存条件,从而达到杀毒灭菌,恢复健康地目的。而机体和大脑交流的信使和具体工作的实施,都是靠前列腺素和环氧合酶来完成的。退烧类西药的作用,就象抗日时期的蒋公,告诉全国军民“不抵抗、不抵抗”,不抵抗的做法只能让侵略者肆意妄为。抗日战争倘若没有各路爱国将士的捍卫,势必亡国。人体内部也是一样,如果没有能力把细菌病毒一次性消灭,这些入侵者就会潜伏下来,在这里建个碉堡,在那里搞次扫荡,长此以往成了气候,到时候什么肿瘤啊、器质性病变啊都来了,简直就是养虎为患嘛。
       中医治疗从来不做这样的怂事儿啊。你发烧了吗?受到外敌侵略了吗?我给你开一剂汤药,这剂汤药能为你的身体提供充足的兵粮弹药,帮你挖工事、建壕沟,帮你鼓舞士气,帮你创造全民抗战的良好氛围。这样全国上下一鼓作气,把侵略者以最快的速度赶走,然后就能恢复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了。
       在不同的理论指导下,西方医学把人为的抵抗力发挥到淋漓尽致之后发现,自己面对的几乎就是穷途末路的局面。即使在开膛破肚,换肝换肾,心脏搭桥之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不过是在无数的禁忌压迫和长期服药的虚弱体质之下等待末日的来临而已。传统医学则把生命质量视为第一要素,即使身体存在无法扭转的病变,通过治疗可以使你向健康的状态无限靠近,直到生命的光辉熄灭。西医可以准确的告诉你几时会死,中医能告诉你的只是努力活下去。孰是孰非,只能留给病患自己评断。
       除了治疗理念,中国传统医学在药物应用方面,也是从顺从规律的角度出发,利用动植物的自然属性来治疗疾病的。比如我们夏天常吃的小方子叫生脉散,就三味药:人参、麦冬、五味子。人在夏天会胃口不好,因为厌食导致轻微的营养不良,所以用人参补充一下能量。夏天汗液分泌的多,麦冬肥嫩多汁可以帮助身体制造、补充体液。夏天人体的脏腑经络处在比较放松舒展的状态,偶尔会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所以有人会疰夏甚至出现昏厥。五味子的酸味能给脏腑经络提示,让他们不要过度放松,导致身体机能的失常。这三种治疗效果不同的植物,搭配在一起就组成了帮助我们健康度过炎热夏季的治疗性药物。
       上古的先贤,就是通过观察植物的形态、色泽,品尝植物的气味,来划定植物的治疗范围和治疗效果的。遗憾的是这种评定方法已经在历史的长河里隐没不见了,后人只能依据《神农本草经》这本经典之作,自行揣摩研究。根据规律又配合自身的实践,到了李时珍的时代,可供中医使用的常见药物已经达到1892味,有些未被录入的地域性很明显的动植物尚且不算。1999年成书的《中华本草》,收录了10620味中药,可以被中医拿来治病的药材,真可谓俯仰皆是了。
       庄子在《齐物论》里面讲“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种事物的存在是荒谬的、没有价值的。恰巧,做为一个西方杰出哲学家的黑格尔在他的《小逻辑》和《法哲学》中也不断重复“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这样的话。可惜的是他带给西方哲学的这个观点,比庄子晚了两千年。看起来,西方文化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学习承认和包容。
       韩愈在《进学解》中曾经赞叹好的中医师必须是一个优秀的收藏家——“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在别人眼里看起来细微无用的东西,良医都会悉心收藏贮存,以备不时之需。在这种“万物皆备于我”的用药理论指导之下,通过中医药工作者辛勤的发掘、研究,创造出很多匪夷所思的治疗方剂,牛犬二灰散,便是其一。
       这个方子被记载在《时方妙用》这本书的卷二“噎膈反胃”条目之下,郑重的冠一标题叫“治噎膈奇方”。
       《时方妙用》这本书啊,是陈修园老先生编撰的一本综合性医学书籍,大概就是类似今天《中医师临床治疗手册》这样的东西。这位陈老先生既有家学渊源,又有医术传承,素以学问渊博、治学严谨著称。当初在他的书里看到这方子的时候,当场被雷的外焦里嫩的。
       治噎膈奇方嘛,噎膈病我们以前介绍过,大概相当于现代医学里讲的食道类病变,比如食道神经官能症、食道炎、食道癌、贲门癌、贲门痉挛之类引起的吞咽受阻这样的症状。
       这个药物的来源并不是随处都有的,要十分的巧合才可以遇到:如果你看到有一条狗把狗屎解在了一坨牛粪上,无论是黄牛粪,还是水牛粪,你马上把这个复合体收起来,搅拌均匀,晒干之后密封保存。当需要用的时候先拿9g出来放在火力烧,等到这个混合物表面碳化焦黑的时候,研成粉末,用好醋调成糊状服用。
然后再找一枚云南特产的围棋棋子,男人找白色用,女人的话要找黑色用。把这枚棋子研成非常非常细的粉末,用好醋煎成浓汁之后服用。
       很遗憾,陈老先生在文后没有讲这个处方的疗效如何,也没有举出自己治疗成功的案例。不过他在这个处方之前冠以“奇方”二字,也许真的会有神奇的所在。
       如果我们拂去关于荒谬的偏见和两种动物的粪便带给我们的不适,静心思考一下的话,这个故事也许会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
       我们知道没有经过训练的狗,是不会固定排便地点的。而他们在主动选择排便地点的时候,是有自己近乎严苛的标准和要求的。养过狗的人都知道,狗不是随地大小便的,在排便之前他要先用嗅觉判断某处的气味信息,等确认满意之后才会排便。而狗的嗅觉的灵敏度被证实超过人类几万倍,我们现在利用警犬缉毒搜爆正是利用了狗的这个特性。也许被狗尝试覆盖的那坨牛粪含有某种特殊的物质,这种物质所散发的气味,引起狗试图覆盖。而正是这种散发气味的物质,有可能对某些疾病具有治疗的效果。
       实际上,狗对牛的特定排泄物,真的是异常敏感。养牛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狗突然跑到牛棚里去刨牛粪的话,那堆牛粪里很可能是埋了价值不菲的牛黄,这牛黄被病牛随着牛粪排泄到体外,很难被人类发现。狗鼻子却能嗅到被埋藏的牛黄的气味,它一旦闻到那个味道,就会尝试寻找偷吃。万物之间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神秘联系,只是我们被固执和自大蒙蔽了双眼而已。至于是谁发现了这样一个搭配对疾病会有治疗的效果,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却不能不去赞叹发现这个物质特殊属性所在的敏锐明晰的双眼。
       至于云南的围棋子,是利用当地特产的玛瑙石、紫英石配合多种铅硝药料熔炼制作的,这几种矿物本来就是临床应用中能够治疗疾病的药物,经过搭配熔炼之后,是否产生新的疗效不得而知。为什么男女要用不同的颜色,也不能找到合理的解释。
       想必之所以称之为“奇方”,总有不能领会的道理和难以解说的秘密。这方子被谁感知?如何发现?对我们来说永远是迷。

辰:全鹿丸
       我小的时候,每当爸爸妈妈给我买烧鸡了、炖排骨了,在餐桌上他们经常会这么激励我:儿子啊,你看爸爸妈妈多么疼爱你。因为你是我们唯一的希望,我们把全部的能量和希望都托付在你的身上。乖儿子,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去清华北大读书,毕业之后找份好工作,为爸爸妈妈争光。云云。其实,我早在小学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论调的荒谬性。你们都工作了,干嘛不好好工作,自己争光。还要等我长大之后替你们争光呢?每次他们要讲这样的话,我就埋头吃肉,很不耐烦。
       年纪稍长一点,老师父母逼着做功课,祖父逼着读古书,自己的心思却都要放在打电动交女朋友上面,实在是纠结的很。每周末要回祖父那里背书,平时看都没看的,所以怎么背的过嘛。祖父就要拉着脸猛摇头,说:以后你老了,能有我一半,都算是祖坟上冒青烟。总讲总讲,就讲的我好不耐烦,我八九点钟的太阳,还比不起你老头子么。内经啊,伤寒啊,这些还是读过几遍的。索性就专门依靠经典挑他的错处,他一说怎样怎样,我就要讲:哎,这可不对,经上说如何如何。到这个时候,他就捻着胡子,眯缝着眼,使劲点头,说:对对对,是我错了,是我错了。不经意间,还要露出一撇成功捕获幼兽的满足的微笑。在这种战胜权威的快感之下,我需要寻找的挑战权威的证据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奥,所以不得不去读更多的书,了解更深层的内容。在这种另类的引导方式下祖父使我成功摆脱了对电动游戏的痴迷,转而关注对于医道、乃至人生哲理的学习和思考。
       当我还是花季懵懂少年的时候,受到科学技术高速发展这样大环境的影响,对貌似陈旧死板的传统文化,还是会产生强烈的排斥感。电子产品的奇妙功能,各种新鲜玩意儿带来的娱乐效果和感官刺激,对于尚未经世的我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所以对几千年沉积下的这些东西,是否还具有实用性产生了严重怀疑。并曾尝试用自身举例证明,现代科学观念的正确、先进以及伟大。不过最终我没能成功,我被那些曾经被古人在书中反复描述的自然规律和运行法则打倒在地,并且给我留下了深刻永久的记忆。
       记得有次,一个老道下山找我祖父吃茶。他看见我读医书读得心烦气躁,指着医书对我说:小子,这个里面讲的不只是治病救人的道理,医道除了修身,还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好好读,用心学,我老头子胡子一大把,是不会骗人的。我当时还想,你这个封建迷信的代言人,又来给封建糟粕歌功颂德了。时至今日,我反观自照,那老道讲的话果然是字字真言。倘若没有那些“糟粕”的指引,我的生命不知尚在何处彷徨,不知能否有今日坐在电脑前面鬼扯的自在和安详。
       现代文化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除了科学观念对传统观念的贬低和蔑视之外,两者并没有本质的冲突,作为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和知识体系,每个人都有权利了解学习,并根据自己的需求吸收利用、完善自身。比如,我要感谢我的祖父,在我接受《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种普遍教育的时候,他教我诵读《增广贤文》,使我在人际关系发生的初期,没有因感到学校教育与现实状况所发生的剧烈碰撞而导致交际残疾。乃至于现在读起,仍然感慨重重又津津有味。在现代印刷的简体版《增广贤文》序言里说:“由于时代的局限,《增广贤文》中也有一些糟粕的内容。”我翻了很久都没发现“糟粕”的所在。也许所谓的“糟粕”,只是因为有些词句在人性的美善和丑恶之间未失公允。
       父母疼爱孩子,并不在于满足了孩子多少愿望,给孩子买了多少好吃的。而在于给孩子提供了怎样的教育氛围,对他的人生和思想的成长有多少帮助。现在很多父母都把爱孩子理解为溺爱,好吃的、好玩的我都买给你,我们这么疼你,你要给我乖乖听话、茁壮成长,必须学习优秀、品德优良。请问可能么?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只是“养”而已。养猪养鸡,都是提供生存空间、照料吃喝。你这样养孩子,和这个道理是一样的。三字经一开始就讲“养不教,父之过”,孩子除了养好,还要教好。只养不教,孩子没有取得满意的人生成果,做父母的是要负很大责任的。做父母的满足孩子保暖的基本问题之后,要为孩子提供丰富大量的知识,但是这知识不能逼孩子去学,放在那里让他自己选就好了,他爱学这个,不爱学那个,很好,家长不要用外力去干涉就对了。孩子不怕偏科,如果真正喜欢一门学问,他拿全部精力钻研,一定会取得好的人生成就的。不要看眼前期末考试的分数判断你家孩子有没有出息,那个成绩没用的。你在学校看完老师脸色,回家又给孩子看你的脸色。你要知道,你和孩子是一家人,不是跟班主任一家人,孩子有喜欢的学问,有特殊的长处,需要你的鼓励和帮助,而不是需要你去打击他的积极性。英文读的好,是因为在英文上下了大功夫,你让他拿学英文的时间去补习数学,数学没学好,又把英文耽误了。这样一来,让他对所有学习都丧失兴趣,就把精力都拿去打电脑游戏了。我从小就是这么被家长老师打压过来的,若不是我有执着的信念和惊人的毅力,早就变成思想残废了。大家想想自己小时候,做小孩子也很不容易的,有自己的孩子的千万发发慈悲心,别让少年天才陨落的杯具再次发生了,真的。
       现在很多父母,不在为孩子提供丰富大量知识的教育问题上下功夫,他们把剩余精力都放在饲养问题上了,做的登峰造极、叹为观止。这种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健康存在极度的怀疑,不是觉得自己孩子身体有疾病,就是觉得自己孩子营养不良。于是他们从各种书籍中寻找治病保健良方,前一阵子流行“生姜红糖水”嘛,都把这个当成治疗百病的良药,孩子有不舒服就给吃这个,平时身体挺好的孩子也给喝着“保健保健”,据说有发陈出新、排病健身的神奇效果。结果这个东西不知道吃坏了多少小孩子。很多父母抱孩子过来看诊,脉象显示脏腑功能乱的很,一问吧,他们说:孩子感冒了,给喝了点“生姜红糖水”发发汗,结果没好啊,我们就过来看诊。这种随便给孩子吃药的家长真是可恨,自作聪明做了错事,还不知愧疚洋洋得意呢。
       现在很多对中医感兴趣的人不是都在读《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这本书么,你们去翻开看看在“儿病本气篇·咳嗽”条目下,写的清清楚楚——“曾见医家,用生姜治小儿咳病,益治益坏,太多太多。因小儿脏器脆薄,受不住生姜辛散之故。治小儿病不用生姜,任何病证都能治好。一用生姜,无论何病,无不变生后患者。治小儿病以全不用生姜为妥。惟寒吐可用生姜汁少许,以降胃胆肺极佳。”书读了没有几本,就拿孩子当小白鼠,瞎治八治,回头治坏了又来找医生看,给医生增加好多麻烦,让孩子多受好多苦楚。不知道你家小孩子长大了知道他小时候你这么搞他,会不会恨你哟……
       还有一种是觉得自己孩子不够强壮的,就给拼命吃补药。鸡汤、排骨都是家常便饭,每周还要单吃海参、燕窝、虫草、海上仙方。诸如此类,无非是希望孩子能够通过营养的补充,在同学中间智力卓越、体能超群,成长为出类拔萃的优秀少年。我今天告诉你,您真是都想瞎了心了,人的智力和体能水准,大部分都是靠基因决定的,你这种补法不但不会起效,还会适得其反,给孩子造成多病、肥胖、内分泌紊乱等多种疾病,严重的还会给孩子埋下发生严重病变的隐患。今天的故事就是讲这个的。

       这次是《续名医类案》转载叶天士讲述的病例。新场镇,现在在上海南汇吧,叶天士是江苏吴县人,离得不远。在新场镇,有个湖州人沈里千开的“有升绸缎铺”。沈老板有的儿子叫沈赤文,二十岁,人很聪明,书由读得好,文章写得也好,爸爸妈妈当然很喜欢这样的孩子。沈赤文和他未婚妻快成亲了,沈老板盘算着得给他儿子补补,回头赶紧给他生一个又健康又聪明的孙子。绸缎庄的老板,那当然是非常的有钱,这么好怎么贵,咱们就怎么办吧,反正不差钱。所以沈老板就找人做了一套“全鹿丸”。
      “全鹿丸”这个药可不得了,是明代张景岳《新方八阵》里记载的一个秘方。在方前,张景岳曾赞叹道:“此药能补诸虚百损,五劳七伤,功效不能尽述。人制一料服之,可以延年一纪。”什么意思呢,说这个秘方啊,能治疗一切因为虚弱导致的疾病,功效神奇,说都说不完,如果有人能吃完一套就可以多活十二年。
       这个秘方要用一整只鹿,配合三十多种补养类的药物才能做成,炮制工艺非常繁琐复杂。你想一只鹿一百来斤,再加几十斤补药,算两百斤吧,就是当干粮一天吃一斤,也得吃大半年了。所以后面,张景岳很贴心的说,你做一套出来,很难在短时间内吃光啊,如果这个药放的时间太久恐怕就变质失效了,所以你们最好是四个人合做一套,平分四份服用,第二年再做一套……这样四年做四套,你们每个人就能吃全一套了。
       所以沈老板做了一套全鹿丸,给自己儿子留了一份,剩下的三份,分给儿子几个好哥们儿吃。没想到,这补药吃了没多久就吃出问题了。沈公子把全鹿丸从冬天吃到春天,就开始有全身疼痛的状况出现,好象患了痛风症一样。渐渐的,肚子里面又有了疼痛感,摸起来,肠道中有块状的东西堆积在里面,整个人日渐消瘦,而且什么东西都不想吃。
       沈老板觉得情况不对,就请了一位叫刘原瞿的医师来看诊,刘医师看过之后说:“令公子是吃补药吃过了。必须用清热的思路,帮助他排泄掉过剩的能量才能把病治好。”沈老板心想,我儿子本来就身体不好,现在又得了这么重的病,一点东西都不吃,还要给他清火让他排泄,不行不行。就找别的医生给开了诸如人参、白术这样平稳补养的药。
       到了夏天,叶天士去亲戚家玩,路过沈老板家。沈老板把叶天士请到家里做咨询,说:“昨天晚上,我儿子排了象拳头那么大的一块黑色大便,现在全身象是在冒火,只愿意喝冷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请您帮忙看看吧。”
       叶天士诊视发现,沈公子的脉象搏动快而且大,瘦的皮包骨头,口渴而且喜欢喝冰冻饮料。排的那块大便黑色而且坚硬,叶天士估计是淤血凝结成的。刚好,沈老板的熟人家有“酒蒸大黄丸”这样的泻药,就拿来让沈公子吃了一些,结果沈公子又排下好多那样的黑块。拿去用水泡化,都是黑豆大小的圆形颗粒。叶天士追问饮食服药习惯,才知道这些是没有被消化的全鹿丸,沈公子的病原来是因为乱服补药造成的,没过几天,沈公子发热至极而死。
       与沈公子同时服用全鹿丸的那三个哥们儿,一个患严重的咽喉肿痛而死,一个肛门毒发而死,一个咳嗽吐血而死。
       叶天士说:这些都是没病瞎补带来的严重危害,我奉劝你们千万不要有几个钱就闲的无聊买补药吃啊!
       陈修园曾经点评这个“全鹿丸”秘方说:这个方子写貌似的华丽美好,深得富贵人家的喜爱,我都不稀的点评。但是,有钱人家一般吃的营养丰富,都是痰盛湿热型的体质,吃了这个药,体内能量过剩,造成免疫系统紊乱,必然会引发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导致严重后果。如果是身体能量透支比较严重、营养不良的人,这个药拿来偶尔当点心吃吃,或许有些好处。
       按照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准和物质丰盛程度,根本不用担心营养不良的问题。或许营养是否过剩才是需要我们关注的热点。“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鱼肉吃多了内火重,大家就都跑去吃消炎片、降火药,转脸又骂寒凉药物对人体了造成伤害,埋怨到处都看不到能治好病的中医。作茧自缚,何苦来?粗茶淡饭、缺医少药的山民能寿逾百岁,大鱼大肉、补养保健的城市人,四五十岁就糖尿病高血压。很多病如果切断了贪心的源头,本来是可以避免发生的,只不过很多人从来没想到过,是自身不愿改变的错误观念才导致了诸多痛苦的发生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