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超声病例读片1
2019-07-11 | 阅:  转:  |  分享 
  
布-加综合征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病变情况
二维彩色多普勒脉冲多普勒
下腔静脉梗阻管壁增厚,回声增强,狭窄出血流杂乱呈持续性单相波形,
管腔变细或消失部患流速增快闭塞处闭塞处未引出血流谱
者管腔内见隔膜状强无血流。远侧段为反向血流。
回声或实性回声。肝静脉狭窄或闭塞管腔变细或消失
狭窄处血流紊乱狭窄处流速增快,肝内见交通
支静脉闭塞处无血信号闭塞远侧段为反向形成
。远侧段血流经交血流频谱。
通支静脉汇入下
腔静脉。
混合型呈上述两种特征呈上述两种特征呈上述两种特征【
超声诊断标准】1、肝大,尾状叶增大明显;2、下腔静脉可见膜样或条索样强回声;3、如为瘤栓血栓下腔静脉
内可见实性强回声;4、下腔静脉狭窄时可见下段下腔静脉扩张;5、若病变在肝静脉时可见阻塞、狭窄、扩张;
6、门静脉高压,侧枝循环开放,腹水,脾大;7、CDFI下腔静脉可见反向血流或无血流,肝静脉间交通支开放。
彩色多普勒检查时应注意的问题1、在检查下腔静脉时,因其位置较深,尤其在遇到体形肥胖或伴
有大量腹水患者时,可能会影响检查的结果。2、在检查肝静脉时,应特别注意其内血流方向是否正常及
肝内有无侧支静脉形成,如果肝静脉内血流方向异常,3、声象图是彩色多普勒检查的基础,因此,应高度重视二
维图象结果;4、根据血管位置的深浅选择用不同频率的探头;5、尽量减小声束血流夹角,适当
调整多普勒的滤波器;6、当仰卧位检查不满意时,可行坐位或站立位检查,以减低假阳性。
【诊断评述】布-加综合征的超声检查始于80年代,经过长期的探索和总结,普遍认为超声对本病的诊断符合率
较高,多数作者报道在90~100%之间,二维超声能够观察肝静脉、下腔静脉的内径和梗阻情况,以及肝脏形态结构的改变,彩色多普勒超声检
查可以明确肝静脉及其交通支、下腔静脉内血流的色彩方向,血流速度曲线的变化,甚至在某些方面要优于静脉造影检查,因此已成为本病首选影像
检查方法。病例四【病史摘要】男、43岁,突发剧烈腹痛,全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来院急诊超声检查。【超声特征】
1、腹腔内游离气体回声;变换体位后肝前间隙可见游离气体多重反射,注意应与胃肠道内气体鉴别。
2、腹腔积液;腹膜腔各间隙多可见到略混浊的液性暗区,内有小光点回声。3、杂乱回声团块:上腹部位可见
网膜包裹形成的杂乱混合回声团块。周边可及少量积液。4、肠蠕动减弱或消失。穿孔部位的直接征像较难显
示。【超声诊断】胃十二指肠穿孔胃十二指肠穿孔是溃疡病的严重并发症,为常见急腹症之一。既往,腹部
空腔脏器穿孔的确诊依赖于X-线检查和临床体征。X-线检查出患者膈下游离气体特异性高,其临床价值是肯定的。近年来超声检查在急腹症的鉴
别诊断中也具有重要价值,超声诊断空腔脏器穿孔,简便易行,既可及时发现腹腔游离气体、腹腔积液,提示消化道穿孔情况,少数病例又可进一
步定位诊断,对手术治疗很有意义。相关报道显示超声检查的信息量比X-线多,对膈下游离气体检出,与X-线比较也无差异。超声检查步骤
:①常规取仰卧位,观察左右膈下有无可移动的气体强回声。②左、右侧卧位观察膈下有无移动性气体回声。③必要时振动十二指肠区后,再
反复观察右膈下或半坐位观察。加速气体积聚。④观察腹腔有无积液:特别注意胆囊颈部、十二指肠周围、胃体后方及右半结肠区有无限局积液或
腹水征。⑤肠蠕动有无减弱。胃十二指肠穿孔的超声特点1、实时动态的观察是超声检查的优势,超声检查可发现膈下游
离气体。患者取仰卧位时可在肝前间隙发现等距横纹状多次反射的强回声带,改变体位,回声带消失。2、可发现腹腔内积液,并可根据
液体量的多少及位置推断穿孔位置3、超声检查还可发现X-线无法观察到的腹部包块和或麻痹性肠梗阻的形成。【诊断评述】
长期以来,在胃十二指肠穿孔的辅助检查中,临床通常依靠X-线检查发现膈下游离气体作为
诊断依据。超声对空腔脏器穿孔的诊断价值,一直以来被临床低估,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超声检查不仅可以检出胃十二指肠穿孔的腹腔游离气体
,并能检出腹腔积液、包块及其它征象,同时还能对胆系、泌尿系及阑尾炎等急症相鉴别,可作为诊断胃十二指肠穿孔急症的辅助方法之一,与X-
线有互补作用。超声病例读片xiaotongcs病例一【病史摘要】患者;男60岁、腹部疼痛、腹胀、食欲不振、乏
力三个月。外院就诊超声发现右肾积水,提示右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来我院超声检查。声像图表现为:【超声特征】1、
右肾积水;右输尿管扩张。2、腹膜后弥漫性低回声,境界不清,包绕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表现为边界较清晰的
低回声包块。【超声诊断】腹膜后纤维化。腹膜后纤维化是Ormond于1948年首先提出,
是一种十分罕见的自限性疾病,其发病率1/500000~1/200000“约2\3的患者无明显诱因,常发生在肾门水平至髂动脉的主动脉
周围。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与机体对粥样硬化物质的自身免疫过程有关。当硬化斑块破裂,氧化脂蛋白通过外膜进入主动脉周围组织时,引起免疫反应
。出现慢性纤维生成性主动脉周围炎。如形成广泛的纤维化,可使腹膜后空腔脏器受压或蠕动受限而发生梗阻,最易受累的空腔器官为输尿管。可导
致肾盂输尿管积水甚至肾功能受损。【超声与CT诊断RPF特点】超声表现
CT表现腹膜后弥漫性低回声无血流腹膜后软组
织肿块影输尿管或腹主动脉管壁增厚可呈局限性或弥漫主动脉内中膜清晰
肿块密度等于肌肉密度肾积水输尿管受压改变肿块内有特征性条索状影
下腔静脉受压变细呈分隔样可有钙化CT是公
认特发性RPF的首选影像学诊断学方法,而超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检查者的临床经验和被检者的客观条件。


【鉴别诊断】1、腹主动脉瘤伴发血栓:特发性RPF的腹主动脉内膜尚清晰平整。低回声常位于腹主动
脉前方及两侧,范围较大,很难探及边界,而腹主动脉瘤表现为动脉壁梭形膨出,内膜不光整,血栓低回声位于管壁内且不规则,一般可探及动脉瘤
边界。2、腹膜后恶性肿瘤或淋巴结转移:特发性RPF主要分布于主动脉前方及两侧,很少引起主动
脉移位变形;范围广泛,边界不清,内部回声较均匀;无肠系膜淋巴结转移及腹腔种植,内部多无血流。3、多发性大动脉炎:
大动脉炎多见于青年女性,超声显示受累管壁正常结构消失,不规则增厚不光滑,管腔狭窄或闭塞等;特发性RPF为血
管被病变包绕,但动脉壁各层结构清晰,CT表现为腹膜后软组织肿块影,位于腹盆腔可为局限性或弥漫性,肿块密度等于肌肉密度。【诊断评
述】由于特发性RPF发病率极低,且缺乏典型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使得超声科医生遇到不明原因腹痛或肾积水的
患者时很难想到此病,可能会忽视腹膜后区域的检查,同时因为对该病没有足够的了解,即使发现异常也不能做出正确判断,从而影响了超声检查的
敏感性。影像学检查对于特发性RPF的诊断十分重要。病例二【病史摘要】患者男48岁,临床表现为头晕、
晕厥、活动后头晕加重,左侧上肢乏力无脉,双上肢脉压差增大,双侧上肢血压相差30~40mmHg,右侧血压正常120/80mmHg,来
院超声检查。颈动脉椎动脉超声显示:【超声特征】1、正常椎动脉血流方向与颈总动脉相同,为同色血流,此声
像图为异色血流。2、左侧椎动脉与椎静脉血流方向一致,椎动脉血流呈逆流。3、病变侧
肱动脉、桡动脉多普勒频谱均发现异常,血流色彩暗淡,血流速度降低,波峰圆钝,舒张期反向血流消失。【超声
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锁骨下动脉窃血是由于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近端狭窄
或闭塞,出现患侧椎动脉压力下降,血液返流,灌注患侧上肢,引起脑及上肢缺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称之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其病因主要是
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及先天性锁骨下动脉闭锁狭窄等,病理生理学特征是患侧椎动脉返流。【诊断分析】超声对于S
SS的诊断价值在于可显示直接征象,即无名动脉或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狭窄或闭塞,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探及高速五彩镶嵌状血流信号,或因闭塞而未
及血流信号,当直接征象显示困难时可显示间接征象,检查肱动脉、挠动脉、椎动脉血流方向及流速。超声检查间接征象;
1、超声常规检查肱动脉挠动脉,此相检查相对容易,患者仰卧位,上肢外展,常规观察双侧肱动脉及桡
动脉,对照其内径、管壁情况、血流速度及频谱形态。正常情况下双侧上肢肱动脉、桡动脉血
流速度、频谱形态基本相等,窃血时患侧肱动脉、桡动脉血流色彩暗淡,波峰圆钝,频窗充填,
收缩期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健侧,舒张期反向血流减弱或消失。因此当临床疑为SSS时,我们
比较双侧肱动脉、桡动脉彩色及频谱多普勒即可初步诊断。2、超声检测双侧颈动脉及椎动脉,嘱患者
头稍后仰,并偏向受检血管对侧,当椎动脉血流速度或血流方向异常时,在检测锁骨下动脉及无名动脉起始部。正常椎动脉血流方向与颈总动脉相同
,即为同色血流,与椎静脉血流相反即为异色血流。窃血时椎动脉血流速度或血流方向异常,多普勒频谱显示收缩期血流速度降低或不同程度的返流
。3、根据椎动脉多普勒频谱特点,将锁骨下动脉窃血程度分为四级。(1)隐性窃血:收缩期血流速度降低。
(2)早期短暂性窃血:双向血流,以顺流为主。(3)晚期短暂性窃血:双向血流,以返流为主。(4)完全窃
血:完全性返流。【诊断评述】彩色多普勒在SSS的诊断中有着明显的优势,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检查具
有无创、实时、经济、方便及易于早期发现等特点;但与血管造影相比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检查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部时有一定困难,病变较复杂
及较严重时却表现为隐性窃血等。因此,在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SSS时应综合分析颈部及上肢各大血管情况,检查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部时需要
一定的经验技巧和耐心,必要时建议DSA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病例三【病史摘要】女、46岁、腹胀乏力、食欲不振,
体检发双下肢肿胀,浅静脉曲张和胸腹壁浅静脉曲张,来院超声检查。【超声特征】1、下腔静脉近心段节段性狭窄;
2、狭窄段下段下腔静脉扩张;3、CDFI显示血流稀疏或消失,频谱呈持续性单相波;4、肝
尾状叶增大。【超声诊断】布—加综合征布-加综合征是指肝段下腔静脉或肝静脉狭窄引起肝静脉回流受阻,和由此
产生门静脉和下肢静脉淤血的一系列症状,病因可为先天隔膜、血液高凝状态、血栓形成、管壁肥厚、管壁炎症、肿瘤压迫或侵犯静脉等,病理变化
主要表现为:肝静脉狭窄引起静脉回流受阻,使小叶间静脉扩张,肝窦充血出血,肝细胞受损发生变性,坏死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最终导致淤血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等。临床表现可分为下列两类:1、以肝静脉回流障碍为主要表现,出现大量的顽固性腹水肝脾肿大,通常肝功能正常或仅有轻度损害,血清总蛋白和白球比例并无显著改变,病人的精神状态和食欲良好,无或仅有轻度的下肢肿胀。2、以下腔静脉回流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出现双下肢肿胀,浅静脉曲张和胸腹壁浅静脉曲张,后者血流方向自下而上,以及下肢皮肤营养性改变,体检可发现肝脾肿大,实验室检查可有肝功能损害和脾功能亢进的表现。超声检查可根据病变累及血管部位为三型;1、下腔静脉阻塞型:包括下腔静脉隔膜状梗阻,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下腔静脉内血栓;2、肝静脉阻塞型:主要表现为肝静脉狭窄和闭塞;3、混和型:指下腔静脉和肝静脉病变同时存在;
献花(0)
+1
(本文系xiaotongcs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