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僵尸王丨夷人喊你回武汉拍博物馆的网红照

 叶老师YP 2019-07-11

近来,朋友圈关于“设计创意”的营生很跑火,我也强行插入了一个高大上的“专家群”。群内有各路来历不明的创意大师和文艺美女,七嘴八舌、甚是可爱。

我自忖才疏学浅,轻易不敢插科打诨。

但某个神仙上传了几张“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的图片,撩起了我的小傲娇。

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

混吃“展示设计”这一口饭若干年了,我不但跑遍许多大大小小的场馆,也看过许多奇奇怪怪的展览。

假如谈论博物馆的话题,我还是敢站出来理直气壮地岔一下。

张之洞,目前在武汉大约是妇孺老幼皆知了。

起因就是这个博物馆,开张时领导剪彩、新闻报导、电视播放,着着实实也热闹了一番,不由得引来了吃瓜群众的围观。

博物馆内的张之洞铜像

博物馆内的影视

他是晚清重臣,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因父亲在贵州兴义做官,1837年他出生在那里。

幼年时禀赋聪明、才思敏捷,13岁便熟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14岁回到原藉河北南皮应考县试(现在高考也要回户籍所在地),得中秀才。

二年后,获顺天府乡试第一名得中举人;26岁时以会试的第三名“探花”得中进士;后授翰林院编修、内阁学士、山西巡抚、湖广总督和军机大臣……等等。

丈母娘们莫嫌他个头瘦弱、貌不惊人,与“高富帅”三个字不沾边;但他所获得的职衔之多、权力之大、地位之高,此处需省略200字。

1893年建成的汉阳铁厂

1890年正在建设的京(芦)汉铁路

1894年建成的汉阳兵工厂

1889年,他被调任湖广总督。

任职武汉18年是他一生最为辉煌的时期。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兴实业、办教育、练新军、应商战、劝农桑、建城市,大力推行了所谓的“湖北新政”。

他还修建了京汉铁路、创办了汉阳铁厂……等等,奠定了武汉作为九省通衢和“国际化特大中心都市”的格局,商业繁荣、财赋丰饶,被时人津津乐道为“东方的芝加哥”。

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座落在原汉阳铁厂的旧址上。

现在的汉阳铁厂

博物馆室外地面的铺装之一

博物馆室外地面的铺装之二

前日,我兴致勃勃地到此一游。

但游客却寥寥无几、门庭冷落。除了少数与我一样眼发花、口缺牙、头无发、走路东倒西歪、说话粗声大气、自命不凡的“老炮儿”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小鲜肉。

好不容易遇到几个帅男美女,腆着脸皮凑上前一问,原是来照像的。

他们说这个房子蛮好玩咧,里面高大空旷,光影交错、人烟稀少,特别适合拍网红照。

正在拍照摄影师与模特儿

据说她是武汉新晋的网红“杰哥”

网站“小红书”上的介绍

其实,武汉吃瓜群众的记性一贯不好,历史的破事儿早已忘到爪哇国了。倘若您二十多年前来询问,谁也不晓得张之洞是哪个屋里的爹爹。

奇怪的是夷人们总在惦记着他。

夷人,即西洋人。

天朝有一句名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指的就是这些住在蛮夷之地、撮尔小国的人。

1988年,一位曾经在汉阳铁厂仼职的比利时工程师的后代,跑到武汉来寻访其祖父的足迹。他送给了汉阳铁厂一枚纪念章,但没得到的理会。

夷人还真是死心眼。

1994年,借汉阳铁厂建成100周年之机,又有几个卢森堡人跑了过来,举办了一个“武汉-卢森堡卓有成效之百年合作纪念展”,名目蛮长蛮咬口的。

他们且执意要去汉阳铁厂追踪寻迹、刨根问底。

张之洞办铁厂时,的确购买了他们家的高炉,还聘请了一个叫吕贝尔的人担任总工程师,同时聘用了约14名其他的人。

吕贝尔趁机拍摄了许多张之洞的活动,还写下了《游华日记》。卢森堡人将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汇集成册,送给了汉阳铁厂。

1903年张之洞下火车官员迎接场面

1903年张之洞试乘京(芦)汉线火车

1892年京汉线上的夷人工程师

张之洞与夷人

1911年汉阳铁厂外籍工匠的合影

看了这些网红照,吃瓜群众终于想起了张之洞的样子。

夷人的固执起了作用,不仅重新唤起了武汉人对于历史的记忆,也为后来建造张之洞的博物馆,埋下了一个伏笔。

大约2010年底,万科集团的老板王石来到武汉,愿意投资一亿元用于张之洞博物馆。

既然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建筑方案也请了一个夷人来做。

他就是国际著名的创意大师“李大侠”。他名叫丹尼尔.李布斯金,时为展示建筑师的标杆式人物。

丹尼尔.李布斯金

李布斯金画的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的草图

但逢上课,我总喜欢把他拎岀来说说事,显摆自已见多识广。

原先,他在大学里教建筑理论课。1989年,逢柏林犹太人博物馆设计方案招标,他作为一个犹太人责无旁贷地参与了,竟然一举拿下。

后来一发不可收拾,连续中标多个博物館的设计,包括了纽约911世贸中心的重建项目。

腰包鼓了,他说话的口气也大了,与教书匠不可同日而语。

据王石说,李大侠与他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让**飞!”并做了一个“呯!”的手势,瞬间便打动了他,当即拍腿要李大侠来设计。

看来,张之洞作为“洋务派”的首领、确实是“里通外国”,与夷人有着不解之缘。

空中楼阁

李布斯金的创意,与其说是飞速射出的弹头,不如说是波涛中的一叶孤舟;而在我的眼中,不过是一座空中漂浮的楼阁。

建筑内部似乎不是李大侠的风格,我在柏林看过他搞的犹太人博物馆,完全不是这个套路。

展陈使用了大量的数字媒体和声光电的技术,不仅营造了历史的氛围,也增加了展览的趣味。

但总带有一股浓浓的汉味,十有八九是本地宝所设计的。

展览场景之一

展览场景之二

展览场景之三

展览场景之四

展览场景之五

劝学篇·张之洞

那末,最后的问题来了。

张之洞与“僵尸王”有么事关系咧?这又需要扯一下被遗忘的历史。

1910年,张之洞去世了。

临走前,他嘱咐一定要葬在河北南皮双庙村的张氏祖坟地。对此,我不得不拍案惊奇,他太聪明了,之洞、之洞……脑洞大开、洞察未来。

锦衣回乡、光宗耀祖;死有所葬、叶落归根,这是天朝正宗的传统观念,用不着我来叽叽歪歪。但是,他并非在南皮所生所长,且呆的时间也绝少,故乡人民对他没有一毛钱的感情。

仅有的是羡慕嫉妒恨。

1966年秋,一个喜大普奔的日子。南皮中学的“革命造反派”把他从墓穴中挖了出来,开棺倾尸、游街示众。

后将他抛至荒郊野外,任凭一些小孩子玩耍。他们一会儿踢上他两脚,一会儿又把他扶起来倚靠在墙上。

尽管为了查验嘴里是否含有明珠,他被人撬掉了几颗门牙;但作为一具僵尸,他并未感觉到痛苦,反而有一种巨大的喜悦和快感。

您想想看,一个入土了50多年的僵尸,居然能够重见天日、与小孩子一道玩耍,这得要多大的概率和脑洞,比中双色球的大奖还难得多吧。

由此,白天他佯装任人摆布,夜间却在南皮自由地游荡;因他的官阶儿最髙,被其他的僵尸们恭敬为“僵尸王”。

假设他葬在武汉、或出生地贵州,绝对得不到这一份殊荣。

僵尸还魂,现在成了惊棘电影中的流行情节,也是文艺青年们喜爱的时髦元素。

所以,我总是强调,所谓“展示设计”就是讲故事;而一个好的故事,应该有一个特别的主题。

僵尸王,就是一个哗众取宠的好噱头。

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博物馆,都收藏了木乃伊或干尸。

假如把他喊回武汉,把残破的部分用硅胶䃼一下、镶上假牙;再请来韩国的整容专家、给化个妆,一定会引发超高人气的点击率。

展馆ー角

“杰哥”和她的朋友

看完展览后,其中的投影镜头,如铁厂、高炉、铁路、夷人……等等,还有僵尸,不断地在我脑海中闪现。

历史与现实、过去与未来……,竟然让我傻傻地分不清了,这难道是所谓的时空穿越吗?

当我步出博物馆的时候,几个网红依然在那里拍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