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书籍图片转文字 一 定点旋腰法 体位: 患者端坐,医者站在患者背后偏患侧,助手面对患者,两腿夹住患者健侧大腿,双手压住大腿根部,维持患者正坐姿势。 手法: 医者先摸清高起、外凸或有压痛的棘突,一手拇指顶住该棘突,另一手自患者腋下伸向前,掌部压于颈后,嘱患者慢慢弯腰到最大限度,然后医者按颈部的手下压,肘部上抬,使患者腰部向后内侧作最大幅度旋转;同时顶住棘突的拇指用力向对侧推挤, 可觉察指下椎体轻微错动,并伴随弹响声(图2-4-11、B) ![]() ![]() 二 扶肩旋腰法 体位: 患者端坐,医者站在患者背后偏患侧,助手面对患者,两腿紧夹患者两腿, 同时两手压住患者两腿根部,维持患者正坐姿势。 手法: 医者一手拇指顶住患部棘突,另一手扶住对侧肩部外侧,肩部顶住患者肩部,紧抱患者上身向患侧旋转,同时顶住棘突的拇指用力向对侧推挤,可觉察指下椎体轻微错动,并伴随弹响声(图2-4-2A.B) ![]() ![]() “逃逸”法是指运用躯体姿势的变化,改变椎管内的牵张力,通过紧张的硬脊膜延伸部神经根袖,牵拉神经根避开突出物应力最高点,而解除压迫和(或)牵张。手法如下: .双向环转 患者一手抱头坐诊断床上,术者立其右侧后方,一肩顶患右腋、手扳左侧患肩,另一手按在 腰部作支点,以患腰椎为轴, 做前屈一右侧旋一后仰一左 侧旋一前屈的顺时针环转动 作数次。另一侧同法反向逆 时针操作。操作流程如图 5-21、图5-22所示。 ![]() ![]() 三、穿臂旋腰法 体位: 患者端坐,双手交叉抱头,肘部尽量向前,医者立其后,助手面对患者,两腿紧夹患者两腿,同时两手压住患者两腿根部,维持患者正坐姿势 手法: 医者一手拇指顶住患部凸起的棘突,另一手穿过患侧肘前臂间,握住对侧肩部,使患者腰部前屈,然后向后内侧旋转,同时顶住棘突的拇指向对侧推挤,可伴随弹响声(图2-4-3A、B ) ![]() ![]() 四、单人旋腰法 体位: 患者端坐,双腿并拢。 手法: 医者用两腿夹住患者双腿以固定.然后一手推肩, 另一手拉肩,作相反方向的用力旋转扳动,有时可听到弹响声(图2-4- 4A. B) ![]() ![]() 五、后伸旋腰法 体位: 患者端坐,医者坐其后。 手法: 医者一手掌根部顶住患者棘突,另一手按压同侧肩前,使患者后仰,身体重心落在医者掌根部,然后医者向后内侧推肩,使腰部向后内侧旋转,常可听到弹响声,同时掌根部有锥骨错动感觉(图2-4-5A.B)。 ![]() ![]() 六、摇转侧倾法 体位: 患者端坐,医者站在患者背后,助手面对患者,两腿夹紧患者两腿,同时两手压住患者两腿根部,维持患者正坐姿势。 手法: 医者两臂从患者腋下穿过,抱住患者向上提托,将患者躯干向左右轻轻摇转5- 6次后,令患者深吸气,并使患者身体稍后仰,向患者侧倾斜(图2-4- -6A、B)。 ![]() ![]() 七、吸气侧倾法 体位: 患者坐在床边,医者立其后,助手蹲在患者前方,一手按住 双膝,另一手抱住双侧足踝。 手法: 医者两臂从患者腋下穿过,抱住患者向上提托,将患者躯干 向左右轻轻摇转5 ~ 6次后,令患者深吸气,医者在保持牵引下,使患者身体稍后仰,并向患侧倾斜(图2-4-7A、B)。 ![]() ![]() |
|
来自: 小酒酒z443ubzo > 《20按摩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