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专硕考研经验贴

 提子高跟 2019-07-12

一、关于我

我本科就读于湖北一所双非工科类院校,本科专业是英语和化学类双学位,报考的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专业硕士。

初试成绩410(政治69+英二80+综合133+基础128),复试成绩83.25(笔试74+口语90+面试91.8),录取方向是现代出版业务。

在谈论具体科目之前,我想谈一下关于考研专业、院校选择的一些事情,可能这些东西更重要,顺便也算是对我这考研两年来的一个心路历程的回顾吧。如果你已经很确定自己的目标了,大可跳过这些闲言絮语。

我一战报考的是复旦大学的古代文学专业,初试也过了,在复试过程中,尽管老师曾说过想招我,但由于跨专业与准备复试侧重点的问题,面试表现很差,所以最终没有通过,加上中文类专业报考的人本来就很多,调剂十分艰难,在找了半个月工作之后,决定二战。

不同于一战时的大胆无畏(当时我报考的方向只有2个名额),二战我谨慎了许多。

首先,我放弃了继续考古代文学,一方面是感觉确实自己基础功力较弱,不想再去冒险;另一方面我觉得自己已经足够努力了,在备考的过程中我读了无数论文专著,结果如此,我实在不知道应该再怎么下去了,或许真的是命运的安排吧。

遂决定换专业,但还是要和文字、文学、书籍有关,查了一下专业目录和介绍之后,决定选出版方向。

然后选择学校,其实相较于其他专业,出版还是挺好做选择的,因为开设的院校就那么多,然后不考虑今年新开设的院校、文化环境要好一点、最起码211……几个条件下来其实没几个学校了。

接着在网上找来它们几个学校的真题,一看到中传的题目,我就知道这个最适合我。因为中传两门专业课,335综合素质能力基本上就是语文考试,我一战的文学基础还在,对我来说没有任何问题;441出版专业基础的题目题型、难度感觉也在可控范围内,加上中传地处文化中心北京,就定了下来。

二、初试

政治:

没什么可说的,不要花太多时间就行,因为想要考高分确实挺难的,我因为二战时间比较充裕,基本上做遍了市面上能买到的所有模拟题,感觉也没多大收效。看视频、刷题、背肖四……按部就班、合理安排就好。

英语:

我有英语专业的背景,也勉强考过了专业八级,还算是有点基础吧,具体的单词、阅读、写作什么的学习方法也没什么可以总结的,每个人的基础、时间、目标都是不一样的,语言类的学习就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就好。

但是我推荐考虫陈仲凯的阅读课程和石雷鹏的写作课程,我用着感觉挺好,这两部分也是考研英语中最重要的。

335出版综合素质与能力

335题型近几年是百科知识、成语填空、古诗填空、古文标点翻译、病句改错、逻辑简析、阅读分析、写作。和441科目一样,近几年的真题和答案都能在知网上面找到。

百科知识应该是出题老师从各种竞赛、公务员考试等题目中选出来的,可以把近几年真题拿出来在网上搜索一下,你就会发现包含这个题目在内的很多题目,把这些找到的文档打印出来,多看一下,能选对正确选项就行。

当然,也有一些类似《中国文化常识》、《自然科学概论》之类的书,可以没事翻着看一下,还是挺有趣的,不过这道题目说到底也就10分,差不多有个印象就可以了。

成语和古诗填空两道题可以找一些初高中语文的易错成语和必备诗词看一下,足够了。

古文标点翻译,近年题目全部出自王力《古代汉语》前两册,并且第二册只出过两篇比较简单的《庄子》文本,所以重点就在这两册书,熟读几遍,再自己尝试翻译两遍就差不多了。

考试的时候是给出一段未标点的文本,自己抄写一遍加上标点再给出翻译就行了,我自己的体会是一篇文言文,大部分的内容其实是经过复习知道的,只是要注意一些细节,复习的时候划上重点多看几遍就行了。

病句改错题,《出版专业基础》有相关章节,上面的题目可以做一做,知道常见的病句类型,然后我发现真题大多出自“韬奋杯”编辑知识竞赛的真题,可以找来这些竞赛题目看一下。

逻辑简析题,可以先看下真题是考哪些东西,参考书是袁正校的《逻辑学基础教程》,这本书前面几章和课后习题是重点,课后习题一定要掌握好,其实这本书按照真题总结下来,内容很少的。

阅读分析是近几年新出现的题型,其实就是考察你的阅读理解能力,跟以前高考的科技文阅读选择题有点像,这个坦率的讲我也没有针对的复习,不过我觉得这对大家来讲也并不算难。

最后的写作就看大家的作文能力了,题目虽然一般没有直接提到出版,但常常都是和阅读、书籍、文化、交流、传播等有关,大可以畅所欲言,各逞其才,注意结合一下出版工作。如果你对自己的写作能力不是很自信的话,考前一两个月多写写就好,整理一些素材、观点都是可以的。

335这门专业课,我觉得更多的还是要针对性的复习,大部分的题目其实都是可以找到出处和范围的,如果你的中文功底还不错的话,我相信这门专业课会比较轻松;如果功底稍微薄弱点,抓住重点、稍微拓展,我想应付考试也没有多大问题。

441出版专业基础

相较于335科目紧紧把握真题,441其实更需要的是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和出版热点的整理。近几年的题型是名词解释、简答和写作。

首先要过两遍《出版专业基础》和《出版专业实务》,大体对这门专业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整理一下篇章结构和知识点,当然你也可以在网上购买一些有关的资料笔记。但无论怎么样,最终还是要自己整理出一份自己的笔记。

一方面是你要根据真题的出题风格把握重点,另一方面随着复习进度的提升,每个人的掌握情况是不一样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近年也出现了一些热点话题,比如“孤儿作品”“UGC、PGC、OGC”“知识付费”等,说是前沿话题,其实也都是老生常谈了,多看点期刊论文、微信公众号文章,遇到了就记下来,其实也不算多。

除了中传的《现代出版》,我找来了近两年《人大复印·出版业》的文章,微信公众号则选有兴趣的读。看这些东西是必要的,一方面积累素材准备考试,一方面也是了解一下出版业的学术研究是在做些什么东西,学界有那些重要学者,这可以帮助确立以后的学习方向。

然后你需要整理一些热点话题,简答和作文都可能会用到,比如简答“知识付费和出版关系”、作文关于“后出版时代”等,我去年整理的热点话题如下:重复出版、媒介融合、有声书、网络文学、实体书店、编辑素养、书作出版、知识付费、人工智能、主题出版、全民阅读……差不多就是这些,整理的过程也是学习理解的过程,这些热点直接也有交叉重叠的地方,也有重点和次重点,但具体的东西最好还是你亲自去做一遍这个东西。

期间,看到精妙的论述、经典的事例、关键的数据、重要的理论人名都可以记下来,这些东西用在回答里面就显得“专业”。这些东西在复试的时候笔试、面试也都是用得到的。

三、复试

复试分为笔试、英语口语面试和专业面试。

笔试我感觉跟初试441差不多,既有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也有热点话题,到时候继续加强巩固这门课就可以了。

口语的话,是自我介绍和抽题,精心准备一个自我介绍就好,抽题就是各种各样了:最近关注什么国际新闻、介绍家乡、为什么选这个专业、未来目标……也不算很难吧,我觉得自己当时磕磕绊绊说得挺差的,结果分数也还成,口语毕竟分数占比很小,一般拉不开差距的,花几个下午准备一些话题,复试前背一背就好。

关于面试,坦率的讲,不确定性很大,每个人的专业背景、学习经历都是不一样的,面试的时候大家也准备了很多相关的材料,加上科研设想和简历,所以老师们问题的出发点也都是不一样的。

所以一是要尽量各方面的问题都准备一下,有些重点话题一定要有话说;二是注意不要给自己挖坑,拣自己擅长的说。面试流程首先是自我介绍,然后抽题(我抽到的题目是介绍读过的重要出版学专著),最后老师们提问,时间大概二三十分钟吧。

四、总结

去年六月份毕业后,在学校附近租了个房子准备二战,其实开始几个月基本上都没用功,上午偶尔去图书馆看看书,还是和考试“无关”的各种书,晚上回来基本上就玩游戏。

到了差不多九月份才过了遍专业课的书,十月份开始每天去图书馆学习,最后加油冲刺了半个月。

当然,千万不要学我,一方面我二战基本上不用看英语和政治了,只是再刷两遍真遍和考前背一背;二是战线确实拉得有点长,如果你是二战,觉得有一点基础的话,可以稍微晚一点才开始复习,出去工作一下或者旅行,看一点有趣的书,也许你会更好地确立自己的目标。

总之,我一直强调的是要认清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计划,不管是公共课复习还是专业课复习,你可以在网上找到很多经验、方法、资料。

不妨多看一点,在基本上了解这是个什么样的东西之后,其实复习得好不好我相信自己心里应该是有数的,问题困难一项项去解决,知识漏洞一个个去弥补,不会很难的。

想到一句话:“人生的意义全是各人自己寻出来,造出来的……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而在于自己怎样生活。你若情愿把这六尺之躯葬送在白昼做梦上,那就是你这一生的意义。你若发愤振作起来,决心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去创造自己的生命的意义,那么,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义,作一事便添一事的意义。”

说到底,人生的路很长,考研也并不能决定你是个怎么样的人,人生的方向、生活的意义,都是由你自己定义的。

最后,祝大家生活愉快,考研顺利!

想加入出版专硕交流群?

想请教专业课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