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云阳县千亩荒坡变“金山”

 培训班背包 2019-07-12
 走进平安镇红关村,成片的花椒铺满山峦,绵延至远方。
满眼望到的是采摘青花椒的忙碌身影和火热场面,并伴随着一阵阵的椒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让人“麻醉”。
小小的青花椒,让千亩荒坡披上了绿装,更是成为了红关村的“摇钱树”。
重庆云阳花椒
“吸金”效应初显
1000亩荒坡两年变金山
提起今年青花椒的丰收,山湾花椒专业合作社的董事长陈双明真是笑在脸上,甜在心里。在2017年年初,他与另外三个股东决定返乡创业。但创业不是简单的一个词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到底发展什么产业呢?一次与朋友聊天时,朋友向陈双明介绍了花椒产业的良好市场情况,陈双明当即对花椒产业产生了兴趣。此后,他也查阅了相关资料,结合家乡的经济发展基础、自然资源条件、市场需求,最终确定种植花椒。
说干就干!云阳县山湾花椒专业合作社”就这样成立了。陈双明在红关村流转土地和荒山1000亩,并从江津引进了“九叶青”花椒品种开始种植。“九叶青”是所有花椒品种中最具竞争力的早熟品种,以果实清香、麻味醇正而著称,市场前景广阔。通过精心经营,陈双明的花椒园在今年就有了初步投产。
平安镇党委政府也十分重视该基地的发展,村干部多次带领花椒基地技术人员到江津学习种植技术,并从江津请来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形成选种育苗、除杂施肥、剪枝矮化、病虫防治、烘干加工一套完备的技术体系。“村里投入了100万扶贫资金发展花椒产业,用于种苗、肥料、农药、去杂、栽植等。”村支书陶诗炳告诉记者说。
现在,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花椒园共有8万余株花椒树。据陈双明初略估计,今年可收11余万斤花椒,按市场最低价5元/斤计算,大约有55万元的收入。
花椒香飘脱贫路
携手村民同心奔小康
花椒基地的建设,也为红关村带来了变化。该村2017年被列为县级深度贫困村,引进业主打造花椒基地后,拓宽了村里贫困户的增收渠道。
1000亩花椒基地从建设到种植,从管护到采摘,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山湾花椒合作社长期聘用当地群众务工,为当地村民提供了30余个劳动岗位,覆盖贫困户19户,吸纳村民就近务工100余人,解决了当地很大一部分村民务工问题。“他们将土地承包给我,每年都有租金,还可以来我这里打工,肯定比撂荒或者种庄稼划算。”陈双明告诉记者,村民不用外出打工就可以挣钱,大家都很支持他。
“在这里打工很不错,现在是花椒的丰收期,采花椒我每天可以挣70元,一个月下来有2000多元收入。”红关村村民陈天福笑着说,“之前我家是贫困户,为摆脱贫困,合作社负责人给我提供了花椒树苗、技术和化肥,并且还实行保底收购花椒,所以,我栽种的100亩花椒不愁卖。特别是我在基地务工,每年有2万多元的收入,因此,我家已经脱贫了。”在红关村,像陈天福这样的农户还有很多。
集体经济“活水长流”
鲜销和深加工并重发展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前几年,红关村一直没有特色产业,村集体经济更是一张白纸。现在有了花椒产业,村里采取了“企业+贫困户+非贫困户+村集体”方式,发动村民入股,按照5:2:2:1的模式进行入股分红,其中,企业50%,贫困户20%,非贫困户20%,村集体10%。以全员参与的形式,齐心协力发展花椒产业,壮大集体经济,进而促进村民持续增收。
为保障收益,合作社还认真在青花椒的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上做好文章,努力解决产品单一愁销路的问题。记者在新建的1200平方米的花椒加工车间看到,现代化数字电能烘干设备、大型压缩机等设备正火力全开,工人们正在进行烘干、杀青、筛选、分装包装等工作。“目前,浙江台州、广州、重庆江津等地的卖家已经预定了我们的花椒。”合作社股东之一的陈明平告诉记者,产品的销路基本不用发愁。
下一步,合作社将利用“互联网+”,积极推动电子商务和花椒产业发展相融合,推进花椒的线上线下双向流通,让传统农业跳起“现代舞”,带动乡村振兴、促进村民增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