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育孩子方面,很多父母身上有一种“殉道”式的牺牲精神,愿意为孩子竭尽所能地付出。 而一提到“富养”,更是追求各种高、精、尖——吃的、穿的、用的、学的……用力到近乎粗暴。 那在追求“富养”的当下,你的力气用对地方了吗?由此带来的焦虑又该如何应对呢? 明确你的目的对不同的人来说,各自的家世背景差异再掺杂复杂的经济和文化因素,会产生出各种各样的立场和标准,“富养“这件事一千个人可以有一千种解读。 所以,你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终极目的是什么——不是执着于“富养”这件事,而是弄清楚想通过这种名为“富养”的方式,把孩子培养成怎样的人。 金钱投入把握好“度”在刻意俭省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很难处理好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如果一个人对物质的渴望长期得不到满足,匮乏感深烙进内心,一旦有机会就可能大肆填补欲望。 所以要在金钱投入上把握好度,让孩子明白:有钱只是可以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但没钱也不代表人生彻底失败。 “富养”的核心是养“自我价值感”自我价值感的高低,并非取决于一个人的外在表现,而是一个人内在的自我认可程度。 主要包含两个层面: ①在处理事情时,有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在与人交往时,值不值得他人的喜爱。 真正的自我价值感不是基于人云亦云,不是基于外在褒奖,更不是基于父母以及他人的强权,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真正的自我信任与自我接纳。 “富养”出来的孩子,应该是在精神上得到了充分滋养,从小就能认识到生活的美好与快乐,因此懂得兴致勃勃的探索和取悦自己,懂得与自然,他人和谐共处。 即使遭遇挫折,也不会轻易对生活失望;即使脱离金钱,内心依然富足而强大…… |
|
来自: 昵称5664839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