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为了防治风沙,焦裕禄带领河南兰考人民大量种植泡桐树,泡桐也因此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焦桐”。但谁也没想到,半个多世纪后,广植于兰考的泡桐作为极佳的乐器材料,为兰考带来利润丰厚的收益。 ![]() 兰考县城里,种植着成片的泡桐树。长在黄河故道沙土中的泡桐,纹路清晰,声学品质和共振性能好,板材音质奇佳。人民画报 秦斌 摄 ![]() 徐场村口的墙上写着“中国民族乐器村”的称号,徐场村已经是兰考做乐器最集中的村。人民画报 秦斌 摄 ![]() 徐场村,人们不仅会制作古琴,许多人也会弹奏古琴。人民画报 秦斌 摄 ![]() 村民正在为古琴打磨上色。人民画报 秦斌 摄 ![]() 在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工人正在进行古琴、古筝制作。在徐场村,几乎每一处院落里都“藏”着一个民族乐器加工厂,遍布徐场村的80余家乐器作坊吸收了村里大量的劳动力。人民画报 秦斌 摄 ![]() 因制造古琴出名的兰考县城,各类的古琴古筝乐器培训教育也发展起来。人民画报 秦斌 摄 ![]() 兰考县城里的电商产业园,年轻人利用网络平台,把古琴卖到全国各地。人民画报 秦斌 摄 ![]() 因生产古琴、古筝、琵琶乐器而发展壮大的当地民营企业。人民画报 秦斌 摄 |
|
来自: zzm1008图书馆 > 《河南 豫郑州 古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