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野钓这样判断水层,让鱼儿无处可逃

 梅雪舟 2019-07-12

水中生活的鱼分为很多种类,每个品种都有各自的生活习性,习性不同所呆的水层便不相同,而总有一处是适合它们生存的,我们把适合它们生存的深度范围叫做适温层。夏季受气温、气压等各方面原因的影响,鱼的泳层往往不会很稳定,特别是在垂钓鲢鳙、草鱼的时候,因此,找到对的泳层是一件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水层变化的原因

从钓鱼过程中看,产生水层变化的原因大致有三:

1、鱼儿的生理原因

不同种类的鱼、不同体积的鱼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活栖息地和觅食地,诸如鲤鱼、鲫鱼属底层鱼,草鱼、鲢鱼、鳙鱼属于中上层鱼,大体型鲫鱼喜欢贴底觅食,小型鲫鱼有上浮觅食习惯,这些都是由鱼儿自身的生活习性所决定的;

2、天气原因

鱼有趋氧和趋温特性,由于气压、水温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会让鱼儿改变水层,致使鱼儿上浮、下潜,它们会主动寻找适合自身生存的最佳水体环境;

3、人为原因

垂钓中,由于饵料的状态和味型等原因,容易出现鱼儿乱层,诱使鱼儿密度过大,因抢食而上浮,从而出现截口,水层发生改变。

二、如何判断水层变化

当底钓无口或乱口时,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判断鱼儿水层是否改变:

1、从漂相上判断

当底钓无实口时,注意观察漂讯是否出现不正常现象,诸如出现浮漂站立前躺在水面的时间无故延长、浮漂站立后未到钓目前出现异常停顿感、浮漂下沉的速度明显缓慢、浮漂在站立或下沉过程中有抖动等现象,说明鱼儿已经上浮;

2、从截口上判断

钩饵未到底前,多次出现截口,说明鱼已上浮;

3、从水面的波纹上判断

钓点水面出现鱼儿游动的波纹或时隐时现的鱼儿身影,说明鱼儿也已上浮

4、从天气上判断

天气突然骤变,气压低、气温高、闷热无风,或早、中、晚温差过大等因素出现,鱼儿都会改变水层。

三、如何找到鱼的水层

办法非常简单,在底钓钓组不变或先找底的前提下,逐渐减少浮漂吃铅量,并按每次5—10CM的距离下撸浮漂,由下向上,直至找到浮漂的顿口出现,有了实口鱼也就找到了鱼儿的泳层。

四、如何控制鱼的水层

底钓时,若因人为因素致使鱼儿上浮,可主动控制鱼的泳层,诱使其在底层觅食:

①调整饵料状态,增加黏性,控制雾化时间;

②换大漂,增加浮漂吃铅量,快速到底;

③调低钓高,主钓钝;

④放弃拉饵钓,改钓搓饵;

⑤搓大饵,重饵压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