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生活的鱼分为很多种类,每个品种都有各自的生活习性,习性不同所呆的水层便不相同,而总有一处是适合它们生存的,我们把适合它们生存的深度范围叫做适温层。夏季受气温、气压等各方面原因的影响,鱼的泳层往往不会很稳定,特别是在垂钓鲢鳙、草鱼的时候,因此,找到对的泳层是一件至关重要的问题。 ![]() 一、水层变化的原因 从钓鱼过程中看,产生水层变化的原因大致有三: 1、鱼儿的生理原因 不同种类的鱼、不同体积的鱼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活栖息地和觅食地,诸如鲤鱼、鲫鱼属底层鱼,草鱼、鲢鱼、鳙鱼属于中上层鱼,大体型鲫鱼喜欢贴底觅食,小型鲫鱼有上浮觅食习惯,这些都是由鱼儿自身的生活习性所决定的; 2、天气原因 鱼有趋氧和趋温特性,由于气压、水温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会让鱼儿改变水层,致使鱼儿上浮、下潜,它们会主动寻找适合自身生存的最佳水体环境; 3、人为原因 垂钓中,由于饵料的状态和味型等原因,容易出现鱼儿乱层,诱使鱼儿密度过大,因抢食而上浮,从而出现截口,水层发生改变。 ![]() 二、如何判断水层变化 当底钓无口或乱口时,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判断鱼儿水层是否改变: 1、从漂相上判断 当底钓无实口时,注意观察漂讯是否出现不正常现象,诸如出现浮漂站立前躺在水面的时间无故延长、浮漂站立后未到钓目前出现异常停顿感、浮漂下沉的速度明显缓慢、浮漂在站立或下沉过程中有抖动等现象,说明鱼儿已经上浮; 2、从截口上判断 钩饵未到底前,多次出现截口,说明鱼已上浮; 3、从水面的波纹上判断 钓点水面出现鱼儿游动的波纹或时隐时现的鱼儿身影,说明鱼儿也已上浮 4、从天气上判断 天气突然骤变,气压低、气温高、闷热无风,或早、中、晚温差过大等因素出现,鱼儿都会改变水层。 ![]() 三、如何找到鱼的水层 办法非常简单,在底钓钓组不变或先找底的前提下,逐渐减少浮漂吃铅量,并按每次5—10CM的距离下撸浮漂,由下向上,直至找到浮漂的顿口出现,有了实口鱼也就找到了鱼儿的泳层。 四、如何控制鱼的水层 底钓时,若因人为因素致使鱼儿上浮,可主动控制鱼的泳层,诱使其在底层觅食: ①调整饵料状态,增加黏性,控制雾化时间; ②换大漂,增加浮漂吃铅量,快速到底; ③调低钓高,主钓钝; ④放弃拉饵钓,改钓搓饵; ⑤搓大饵,重饵压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