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古发现 ▏“南海I号”宋代沉船出土的古代货币

 闻道山人 2019-07-12

编者的话:

在众多的考古发现中,钱币是出土文物中的小个子,经常被湮没在各种考古发掘报告中难觅其踪,在此,我们会不定期为大家搜寻一些考古发掘中的钱币资料,为广大爱好者、研究者提供一个备份和参考。

“南海I号”宋代沉船于1987年8月搜寻外国沉船时意外发现并于1989年进行了初步调查;2001年重启调查,2002-2005年进行了多次大规模水下探摸和局部试掘工作;2007年,“南海I号”考古队采用沉箱套取将沉船整体打捞出水并异地安放于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晶宫”。经2009年和2011年的两次试发掘,于2013年启动沉船的保护发掘,并于2014年2月正式开始全面的考古发掘。

经清理,发现该船载货有金器、银器、铜器、钱币、锡器、漆木器、朱砂和瓷器,散落于各舱室表面及四周,原装载位置和方式不明。

                                       白釉瓷双系罐

其中清理出土的货币,包括金页、银铤、铜钱等大量货币。

金页11件,为金箔经数重折叠后成书页状。T0201②:51,正面四角及长边中部各有印铭,印铭模糊不清,长10.4、宽5.4厘米,重40.758克。

T0201②:46,较厚重,正面中部有“韩四郎”印铭,四角各有印铭,亦模糊不清,长9.8、宽3.2厘米,重42.236克。

铜钱14000余枚,分布于沉船各处,主要发现于船体中后部。约6900枚可辨识钱文,其中有少量唐代“开元通宝”、“乾元重宝”,主要为“淳化元宝”、“宣和通宝”等北宋钱,最晚为南宋早期的“建炎通宝”、高宗时期(公元1131-1162年)的“绍兴元宝”、“绍兴通宝”。

银铤大部分堆放在沉船中部,部分散落在周边。已提取20件,有大、小两种,大者最长13.2、最宽8.7、厚3厘米,小者最长9.7、最宽6.5、厚2.7厘米,个别经处理后铭文清晰可见。T0501④:54,亚腰形,两边弧凸,束腰,侧面有蜂窝状气孔。正面中部钤印“重贰拾伍两”和“杭四二郎”,四角钤印“……东”,其余字迹不清,长11.4、宽7.3、厚1.7厘米,重970克。

“南海I号”沉船是一条满载货物的远洋贸易商船,船上载有大量货物及货币,是南宋中晚期海外贸易的见证。

(资料摘自“南海I号”考古队:《“南海I号”宋代沉船2014年的发掘》,《考古》2016年第12期。雅頔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