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退休君-头条号 2019/5/1709:24 藏石艺术·对话自然 【藏石记—陈志强】 编者按 奇石集天地之华,现自然之力,经时间雕琢而成。玩石赏石,追求的是一种体验和境界,为的是提升修养,快乐人生。对于众多藏家而言,玩石最大的乐趣在于觅,寻觅虽是一个苦难的历程,但寻觅找到的快乐则远远大于痛苦。 觅石就像谈恋爱,重在一个“缘”字,很多时候都是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但因为“觅”带来的那份体验,则是富贵神仙都不羡,自高唯有石先生。 因为一尊《慈航普渡》——一块神形极像观音的戈壁玛瑙,陈志强在佛山藏石圈内有了不小的名气,不少人慕名前来只为一睹风采。陈志强把部分藏品放置在平洲玉器街乐翠苑的店铺内,与各类玉器互相衬托点缀,这种风格在这条街上显得很特别。 在陈志强看来,赏石如读书,永无止境,只有爱生活,欣赏它的人才能读懂它,并慢慢的为之痴迷。石不在大,有神则灵;藏不在多,有奇则名,奇石的生命在于奇。 说起玩石藏石的那些经历,陈志强还未开口便从书架上拿出一本《大漠星熠熠》的自撰书,翻开书,重温自己当年疯狂淘石经历,每个细节都无比准确和清晰,仿佛是前些日子刚发生的事情。 上世纪80年代初,参加工作不久的陈志强对兰花很感兴趣,并颇多钻研心得,但在2003年,遇见奇石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地喜欢上了。 在众多石种中,陈志强尤为喜爱大漠戈壁石。“戈壁石藏于干旱的沙漠之中,在经过亿万年的风沙吹打,早已把棱角打磨得光滑细腻,色彩缤纷。而且它的造型生动,有具象之美、意象之美、 抽象之美,是一种情境美与意境美达到高度统一的天然艺术品。” 同时陈志强也懂得,玩石藏石必须要先了解各方面关于石种的知识,必要时候,还需深入石种的原产地考察情况。 为此,刚玩石两三年后,凭借着积累的藏石知识,独自一人深入我国西北地区,从飞机到火车到汽车再到步行,最后在当地牧民的自驾带领下穿越大漠地带,在戈壁滩的各处考察石种的存在环境,以做到对石种地理知识及形成特点心中有数以免在淘石的过程中陷入被骗。 “戈壁石告诉我,大漠是一腔壮美的艺术江湖,它生在大漠,像一粒尘埃。它看过浮生若尘埃,它将炙热过往深深掩埋。大漠的黄昏,长风吹过,其实所有的跋涉,只为彻底了解它。在那交错筋脉纹理的奇石上写着每一位喜爱奇石的藏家淘石心情,独步在大漠落阳,所有的云淡风轻都会变成一季淘旅的归来。” 石头和有缘人,不管是海誓山盟,还是沧海桑田,在岁月面前不过都是水上情缘梦里云烟。接受一场远行和包容一次归来。他在大漠中走过,留下了一颗痴爱奇石的心。 古人云:奇石可读、可品、可立信、可参禅、可制丹药、可索史、可开悟、可启智、可养心、可铭志、可益寿、可结缘……”喜欢一件东西,定会有所感悟,最终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升华。 陈志强站在橱窗前,若有所思地看着那些奇石,“收藏奇石贵在陶冶情操,与石相伴,与石相融,它们总能让我时常宛如身处大自然中,赏石已经成为自己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很多时候,一杯茶,一支烟,一块石头赏半天。每当欣赏一块观赏石的形态内涵,全然忘记了一切烦恼,世间的纷扰都抛到九霄云外了。不光是自己欣赏,与石友们的交流也非常重要。赏石、藏石使人充满激情,而与石友们交流也能提高鉴赏水平”。 尽管收藏了很多有价值的奇石,陈志强一直坚持“以石养石”的保护性收藏。喜欢奇石是一种情调,懂得鉴赏却是一种格调。 陈志强嗜奇石、善琢玉,他将奇石的形状色彩间的搭配,巧妙用到玉器的雕刻设计上。他有时根据画面的意境突发灵感,将藏石自然天成的造型点缀其中,既保持了玉石的原本纹理脉络,又使得整体更加独特,使玉器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陈志强说,藏石、赏石为他现阶段的玉石创作补充了给养。 玩石而不执着于石,在有限中,无限的欲求才能找到它的自由与归宿。在每一个忙碌后的夜里,独对奇石,其中妙趣也许只有此道中人才能明了个中滋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