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南氏族志之王氏

 乘风而来plus 2019-07-12

澧县千工峪王氏  始迁祖思忠,原籍江西南昌府大栗树,明洪武十二年(1379)迁湖北安陆府京山县,永乐二年(1404)再迁澧县北关外三十五里千工堰。三世文智生六子,长、四、五房徙新安合口,二、三房住老祠左右,一房出继蔡姓为嗣。瓜绵椒衍,或迁宜沙,或散湖北施南、松滋、安乡、公安等县。祖祠在梦溪乡八保。至1948年,共810人。派语:思金文山(玉)庭,梦好嘉为命,孙水世圣朝。续派:祖训彰万代,明德承中和,文学宗先正。

澧县锁市铺王氏  始祖维摩,原籍山东青州府寿光县银杏村,二世梓,历任石首。迨六世安仁迁澧阳锁市铺。后裔分居张天堰、陈家垱及慈利桃林东张公垱。祖祠在澧城州后街。至1948年,共450人。派语:祖德传芳,福履步扬,修成经志,毓子迪光,道希孔孟,学在文章,善以懋永,家业隆昌,丕振后昆,世开其祥。

澧县复胜寨王氏  始迁祖禄公,原籍江西,后徙居澧西,厥后分迁石北信块区穿山河。祖祠落于乐仁乡王家湾。至1948年,共110人。派语:承应自士,大学中庸,廷树永佩,光启有宗,书泽继家,世秀远宏,克绍先绪,焕耀遵崇,君思丕振,帝祚昌隆,礼乐广治,仁义攸同,圣经贤传,儒业孔孟,正贻典则,文武显聪。

澧县大山坡王氏  先世肇迹太原,宋南渡来澧,家于南门,厥后卜迁枫林。始祖亮,传至六世裕翁,子二:文忠、文启。启出继军牧外祖张嗣。人丁蕃衍,分为七门。宗祠二所,坐落枫林乡大山坡。至1948年,共750人。宗派:运永宜从学,天心与象贤,明经承先志,世远丕家传,鸿文敦国宝,绍绪克光前,修齐士之本,作述卜万年。

澧县王氏祠王氏  始迁祖才清,字天成,元季授澧州军民司指挥使,自云南临安府建水县来澧,卜居东乡军牧里。单传五代至仲洲,生子三:大道、大本、大胜,道公之后有迁沅江者;本公之后有迁澧东北十迴港者;而胜公则全迁十里坪鸡公垱。祖祠设三洲乡二保。至1948年,共350人。旧派:秉世朝永兴,志定传于家,孝友恢先绪,文章启国华。新派:孝友恢先绪,忠信启后昆,诗书敦伦纪,文章冠鲜英。

澧县王家垣王氏  始祖太清,原籍澧阳郡,卜居楚江村,子启登。该支尊应浩为始迁祖。祖祠设于三竹园。至1948年,共90人。宗派:之尚祖士经,正远万元兴,洪大叶宗先,承学振高明,朝顺应定国,光兆永安邦。

澧县王家山、汇口、龙潭口,临澧白岩寺王氏  始迁祖景芳、永清、聪、太荣,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大栗树,于明代先后来澧。发迹于白岩寺者,为元房景芳公;繁衍东关门,支分于王家山者为亨房永清公;绵延于邓家滩灵阁湖者为利房聪公;而贞房太荣公子孙蕃芜于栗树嘴,转徙于汇口。惟以迁徙不一,居处各殊,且以前宗派不无异同,计自承、谟、丕、显等派以后,始归划一,于是以景芳公为提纲开祖,永清、聪公为四世祖,而太荣为五世祖。祖祠设白岩寺。至1948年,白岩寺62人,王家山100人,龙潭口、汇口共520人。宗派:承谟丕显,用光治化,素学以展,超萃冠群,时为帝简,馨香奕润,先德明远,子孙克绍,遵章崇本,义合乾坤,理执训典,振武修文,锦荣端冕,论道经邦,河清海宴。

澧县易家桥王氏  始迁祖罡公,本戴姓,原籍江西吉安府,于明初迁澧,子添玨以甥继舅入赘王姓,子孙蕃衍,簪缨不绝,于易家桥建有戴王祖祠,以示两不忘本。至1948年,共158人。派语:必仲应添春,朝廷胜有君,仕方永光大,锡泽世鸿承,作述林上凤,启绍金玉鸣。

澧县周公渡王氏  始迁祖纲公,原籍江西南昌,由南昌而武昌,至明初始迁澧阳,落籍枫村、夜鹤、魏家、北民垸等处,生子七,长臣、次折、六銮仍居澧阳,三清、四富、五贵由澧阳迁四川重庆府铜梁县三姊妹土地,再迁湖北宜昌长阳县、磨市山坪、长乐县清水堰枚二冲数处。祖祠在周公渡。至1948年,共420人。宗派:经国维鸿绍祖业,传家以书礼文章。

澧县渡口王氏  始迁祖必敬,字端庄(一作临庄),祖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大栗树,于明建文三年(1401)宦游湖南茶陵州,弟必玉、必富俱雅爱湖南,故均无回籍意,必玉即居茶陵,必富暂居龙阳,必敬旋闻澧州为荆南第一名州,夙号神仙窟宅,至永乐二年(1404)泛舟游澧,泊桃林东,落家于塌木桥旁,以桃林名里。至1948年,共1008人。宗派:必以祯祥,国大金峰,尚先应孙,志宗孔孟,传家有道,修德维常,克绍先绪,永保元良,文学盛起,声华远扬,礼法遵守,表正模方。

澧县八里河、保宁桥、青宁寺王氏  始祖麟公,原籍金陵,明成祖迁燕,随驾移居顺天府武清县,嗣后奉旨征苗有功,职封指挥,坐镇湖南慈利九溪卫,遂家于此,其裔忠、佑、宽公均职袭将军,传至诚、亨、柳三公,诚世居九溪卫,亨迁居澧县八里河,柳移居青宁寺,称三大支。祖祠设青宁寺。至1948年,保宁桥有352人。原宗派:尚尔聘治,孙极名丝,世泽昌隆,正启燕贻。续宗派:宗功丕显,奕叶芬芳,涵育润远,槐荫愈香,来哲继兴,循守典章,恢宏先业,蔚为国光。

澧县大堰垱王氏  先世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传至旻、鼎,于明季来澧,卜居大堰垱河北王家台。祖祠设王家台。至1948年,传20馀世,共650人。宗派:国正天永清,朝安世大定,君相宏远谟,士儒际昌亨,文明昭百载,书经绍千圣,光先宜崇德,顺祖方为荣。

澧县王家湾、晏家峪王氏  始祖如山,原籍金陵,自十世祖一昌肇迁荆楚江陵,继徙澧西,子孙散处湖北长乐梅坪、石门太清山,澧县张顺桥、断口、闸口、卢家桥等处。祖祠在晏家峪。至1948年,递传20馀代,共732人。宗派:山水孙文金仲木守王一三德家廷作文启宗为学昌士。续派:明良之时,定国以道,崇尚先训,大志克宏。再续:祖有毓前庆,慈必多祯祥,振立绪久远,诗书永膺芳,履正宜高显,玉美自观光,晋升希联太,安谦可复长,功烈能绳武,绍兴理成章,开继恩泽广,登贤耀君邦。

澧县龚家湾王氏  始迁祖国贤,明代始居于澧州关山杨正岗烂泥堰。至1948年,共124人。宗派:国文成祚朝邦作大宏克。续派:顺尔祖德,传家本道生,世代光明业,永远定章程。

澧县王家港王氏  先世原籍江西,六传至守元迁澧,卜宅王家港。至1948年,共152人。祖祠在王家港。宗派:启登大尚,槐国俊彦,诗礼方正,科发显永。

澧县盐井王氏  原为土著,始祖及原籍均不详,今断自学珍公始卜居澧北盐井。至1948年,共190人。宗派:志学承祖高,正大光明邦,继绪赖英士,朝廷重文章。

澧县新洲王家嘴王氏  始祖泰华,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大樟树,明孝廉,授江南知府,赠博士,因兵变,携子文轩,姪文郎及胡公迁澧,卜居新洲嘉山孟姜垸,胡公后以嗣继之,越三世传位苞、位口、先浦、先寿分为四房,至清咸丰后仅苞、浦、寿三公之裔有传。至1948年,共62人。宗派:位永知应维,国正天心顺,祖德光昌大,传家世泽长,崇儒宏学业,明道焕文章。

澧县新洲王氏  始迁祖载肆,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一说南昌府丰城县老鸦塘,于明永乐二年(1404)迁澧,落籍新州附近啸虎坪,今属津市。单传五传至琳公,生子五,长胜松、次胜柏、五胜权今谓三大房,三胜机、四胜彬未详。至1948年,共2535人。宗派:大德受天命,道昌永正兴。续派:道学克正,家运定兴,绍尔先绪,祖烈丕承,世代久远,多生贤能,观光上国,科甲连登。

澧县王家码头王氏  先世原籍湖北荆州府公安县,清康熙间始迁祖启谟来澧,落籍西关外熊家河。祖祠设停弦渡。至1948年,共62人。宗派:启士廷上书臣忠,定国安邦治道隆,纲纪修和光大业,嘉猷永远代天功。

澧县王家板桥王氏  始迁祖如彦、如圭,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大栗树。明末清初彦、圭二公同来澧,彦公落业于王家板桥,圭公落业于白马寺。至1948年,王家桥桥64人。宗派:福朱有楚守,如彦庭训久,奕世正光昌,富贵永远长。

澧县熊家台王氏  始祖衡公,原籍江西南昌府南昌县,明末兵燹,子孙徙浙、鄂、蜀、湘。迄数传至君聘,字朝选,明崇祯时,流寇滋扰,自江西迁徙澧城东门外兰江驿分路口。二世天如移津市,子三:之鼎、之冕、之昇,冕、昇二公别迁失考。独鼎公生三子:宣、恺、慈,至清乾隆间宣、慈二公卜居涂家塔,后更名熊家台。祖祠在夹堤口南岸。至1948年,共440人。派语:国正家兴仁,本立道自生,厚培光祖德,砺学希贤能。

临澧王汉坪王氏  始迁祖福公,原籍江南滁州虎贲卫中所大市街铁锁桥,明洪武时以都指挥衔,奉镇湖广永定卫大庸所,遂卜居。祖祠设王汉坪。至1948年,共760人。宗派:天臣一国,永元德宏,应乐先泽,文明运升。

临澧七姑山王氏  祖籍江左,始迁祖浦公自金陵从明王西征。明永乐二年(1404)又受命征湖南,有功封显爵,镇澧阳,见湖南土地肥腴,遂家于临澧东乡,即鳌山七姑山下。至1948年,共640人。宗派:子之以世。续宗派:长遇安乐,应启文明,光宗正学,熙祖嘉程,尚怀致泽,宏开尊荣,永敦大道,师保朝廷。

临澧王家沙垱王氏  始迁祖代言,江西抚州人,明成化间适楚,初家慈利,继籍临澧。先世相传慈邑尚有言公后裔,清初尚通往来。临澧乃二世廷臣公之一支,其间或迁湖北施南,或徙天门慈邑,或去懒板凳,或游三望坡。祖祠坐落在王家沙垱。至1948年,共600人。宗派:应继仕宗明,世泽永昌兴,成家惟孝友,立本裕大敦。

临澧碧楼湾王氏  始迁祖封禄,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大栗树,明代迁澧西,卜宅鱼形地。传珠公,珠公传梁公,梁公传思楚、思正二公,楚公传受公,正公传乐公,守兹安业。祖祠在新安乡四保。至1948年,共186人。宗派:尚德开鸿运,承先绍世光,传家宗孝友,华国在文章。续派:念尔祖泽,志道安仁,庆荣福寿,百代维新。

临澧九王庙王氏  始祖远、寿、甫,原籍江西瑞州府高安县。远公生子三:宪、灏、堂。宪公自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扈从明祖征南,任百宰之职,镇守九溪卫九百户,卜籍九王岗;灏公职司黄户军官,屯住三板桥,后同父归往原籍;堂公诰封武毅将军,卜居湾堰淘。寿公子平,剿蛮有功,实授将军之职,落业堰井淘。甫公无嗣。历今数百年来分三支建三祠。至1948年,共408人。宗派:国之家士政,德学大邦兴,宏启登朝廷,永振万世荣,良材光祖业,经济立芳声,承继存训远,文谟定策盛。

临澧陈二铺王氏  始祖荣一,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竹查坡,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徙湖广岳州府道水南村十都里命区,卜宅光古山侧。今居临澧陈二铺者,即由岳州转徙之子孙。祖祠在陈二铺。至1948年,共1202人。派语:登运景秀,尚兆吉祥,修德秉道,进选承芳,光大先业,丕振家声,绍开佑辅,宗泽远扬。

临澧洞子坪王氏  始祖必远,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妣陈氏,迁居澧西慈邑九溪王家垭(亦名矿垭)。三世应贵,生子三:暹、珍、信,珍公失配;信公居故地;暹公徙新安洞子坪,派衍友清、友智、友伦三大房。后裔分析夏家冲、任家坊、王家河、月堤寺、慈利矿垭。宗祠设在洞子坪。至1948年,共8000人。旧派:国之启自,正大光明,世守永昌。新派:宏开先业,心学久长,德功建盛,景运平章,文安武定,辅有元良,立朝作用,恩绍槐堂。

临澧看花山王氏  始迁祖开泰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明永乐二年(1404)迁澧阳南街驿,原服指挥使职务,事平率子四人屯落于临澧乡看花山,子孙繁衍,散居安乡、石门等县。祖祠设在看花山,至1948年,共3100人。宗派:开金永以文,廷言汝国正,士世承天运,明良兆作邦,荣鸿家道庆,学业著龙光。

临澧王家湾王氏  该支原本徐姓,明以前不详。明洪武开国,达公称元勋,首官辅国大将军,封爵中山王。长子辉封魏国公,次子增寿阳武侯,一门显赫,逮燕王嗣统,晦迹免患,改姓王,而以辉公为鼻祖。辉生子三,龙公居岳州巴陵城陵矶,麟公居安福虎山湾,凤公居常德武陵双桥坪。祖祠设王家湾。至1948年,共1250人。安邑原派:王必允显徐,正徐国贤之,士世上大立,万朝丕宗年。武陵原派:天必允显朝,应单之如连,世王学立万,嗣文道千年。合谱新派:永远同昌盛,绍业裕后昆,明哲邦家瑞,鸿儒金殿珍。

临澧吴家乡沿谭  王氏  始迁祖宾公,字自先,明庠生,明永乐二年(1404)由衡州县迁澧,卜居临澧沿潭 ,又称王家 。至1948年,共350人。宗派:之日光昌大,士如明月登,丕振家声久,克绍书箱永。

临澧阳明溪王氏  始迁祖友纪、友纲,原籍江西南昌府明丰县,明建文时靖难兵起,公秉节钺率军旅驻湖广岳州永定卫,子孙因以居焉。纪公之裔仍返故乡,纲公生子三:环、现、琥,现、琥后裔徙居别县,惟环公住阳明溪。宗祠在上胜街。至1948年,共1250人。宗派:宪章善化,康济兆民,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基绪丕振,睿维哲新。

临澧修梅乡王家峪王氏  该族原籍江南,一系金陵广洋卫后所,一系常州无锡。始祖兄弟有四:义、通、仲铭、仲 。通、 二公归原屯;义、铭二公于永乐二年(1404)屯落安福王家峪佘市桥合口、石门县、安乡县汇口王家湾各处。至1948年,有500馀户。明洪武间,义公功封指挥将军加封世袭督御史,生思贤,传至四世分庆、鹤、鹏、鳌、鹉、鹦六房。仲铭公,明洪武诰封忠义大夫,生茂、藏、英、华、著五公,茂迁居石门,藏公迁安乡学正,英公迁武陵学正,惟华公屯合口,著公住佘市桥。清康熙年间,义公裔建总祠于王家峪,仲铭裔建祖祠于佘市桥等处。至1948年,王家峪共650人。派语:锡法树光远,钟泽本烈培,铭治材炜重,锦源相炳圭,钧沐枝照玉,练涵格焯垂,钜深柬煦在,镇汝果焘堆。

临澧新安后白岩寺王氏  该族肇迹河南,发祥楚北,始祖文秀元末迁玉沙。再传世清、国清、义清三公,义清以顶军务返故里;国清迁永丰垸,今俱无考。惟世清公为琦瑛垸河头之祖。又数传,人丁渐起,户口日繁,远迁施南建始、湖南澧州、四川梁山,近徙伍家厂上三房及石首等处。祖祠在湖北监利汪家桥。至1948年,共60人。宗派:国正朝里,一德维光,克宗其绪,同本必昌

临澧南望岗王氏  该族原籍吉安府吉水县,迁湖南大庸县姚及冈。明时华泗公旋迁临澧东乡南望岗。祖祠设王家湾。至1948年,共460人。宗派:祖德光明,佑启鸿文,经典宗守,斯道丕承,朝嘉封崇,尚敬以正,世远克绍,昌运允徵。

临澧新安上五里坪王氏  该族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大栗树。始祖兄弟五人:仁、义、礼、智、信。信公即新安上五里坪支祖,明洪武元年(1368),信公由吴出征楚地,落业湖广安陆府钟祥县王家台、兴官、瓦铺、猪食街等处。洪武二十年(1387)徙岳州及澧邑之大堰垱,后澧邑改为直隶州,又徙所属都司九溪卫新市北叶家溶。传二世思才、思华,华公又徙新市西南五里坪,为西南五里坪始迁祖。祖祠设新安上五里坪。至1948年,共487人。宗派:世宗守承,善良克兴,孝家忠国,令名永膺。

临澧安王坪王氏  始迁祖得荣,原籍直隶安徽省凤阳府定远县昌易乡大塘堡。从军征讨,勋劳卓著,明太祖褒封平安王,世袭九溪卫安福所指挥使司。祖祠设何家冲。至1948年,共120人。宗派:朝廷取士,忠正为芳,佐理盛治,奕世名昌,宗德遐绍,景运延长,发科联元,克配卿相。

临澧合口王氏  始祖福祖,由江西出仕于湖北公安,解组后遂家焉。传至四世兴宗,建宗庙于谷昇寺,再传至八世望帝,以避清季军差之烦,偕胞弟辅帝徙居湖南临澧合口乡。支祠在合口市。至1948年,已传11代,共245人。宗派:锡宗开大业,应世启宏基。

临澧兴隆山王氏  联宗始祖海、相、邦、友才、彬、胜祖、思望、昂、廉、铭、光兴、俊、廷桂、秉金等,原籍吉水,皆于明永乐二年(1404)同落业于常德、桃源、澧县、石门、临澧等地。宗祠在临澧兴隆山。至1933年,人口900馀人。1933年创修族谱。

桃源木塘雷家湖王氏  迁湘始祖志果公,明洪武时由江西宦游至常德,落业于善卷村。至十二世孙瑞公,清初再迁桃源县东木塘之雷家湖。至1948年,已传24代,全族人口约140馀人,分布在常德善卷等处。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建宗祠于雷家湖。族谱创修于嘉庆五年(1800),1933年续修。

桃源王牌港王氏  始迁祖德寰公,原籍江西吉水,明初迁居湖南桃源县东杜青村之王牌港。至1948年,历传21世,全族人口约900馀人,分布于李家洲、河洑、王家桥、裴家码头、土桥等地。宗祠于清咸丰六年(1856)建在天皇寺狮子山。族谱创修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1928年续修。

桃源沙坪王氏  迁湘始祖子明公,元世祖中统间自吉水迁安化,后因族大丁繁,后裔分迁桃源珠龙山、大小乾溪、蒋家洲、西溪、王家湾、大湖、稻罗坪等地。至1948年,全族人口千馀人。宗祠在安化江南。族谱创修于明宣德年间。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道光四年(1824)、1921年续修。

桃源浯溪桫园王氏  迁湘始祖德兴公,明永乐二年(1404)由吉水宦游至常德,传至三世辂,再迁至桃源县东浯溪桫园。至1948年,已传24代,全族人口千馀人,分布在督粮冲、小山寺、老灌垱等地。宗祠于同治年间建在浯溪河。1919年创修族谱。

桃源八方坪王氏  始迁祖斗南公,原籍重庆,宋德祐时奉命出征常澧并因功镇守此地,落业于桃源县北莫林村之八方坪。至1948年,历传32代,全族人口约2000馀人,分布于莫林、高东、温泉、九溪、水田、大田、漆河、黄石、灵岩、漳江等地。清初建宗祠于八方坪。族谱创修于1932年。

桃源乾坪王氏  迁湘始祖岱公,原籍丰城,明季宦辰州,解组后寄籍巴陵双凤铺,后迁慈利九都一区,越三世传至如珽,清乾隆二年(1737)再迁桃源县北上七里村。至1948年,已传18代,全族人口800馀人,分布在温泉、高东等处。族谱创修于清咸丰九年(1859)。

石门樱桃岗王氏  始迁祖方远,原籍江西吉安府庐陵县清定乡,元朝时迁入石门。祖祠在樱桃岗。至1948年,共68人。派语:崇先思一本,立志尚贤良,盛德恒昌茂,宗传世泽长。

石门罗坪王氏  一世祖仕魁,由江西迁往湖北石首查家河,二世祖镇龙公,原系查姓,后改姓王,由石首迁临澧合口南湖档。三世宗元公,携母屈氏迁至石门县罗坪。2000年纂修族谱。排行:仕镇宗大道,维德广应昌,祈泽光万国,文明绍九邦。

石门王家  王氏  始迁祖希贤,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柳林港大樟树,明初时偕子友臣、友亮南徙于楚,落业常德北关外泄陂村白骡塞。臣公居老屋,永乐二年(1404)亮公移居于杨家桥寨子山,今称两大房。祖祠设皮匠铺。宗派:金胜国登之,世朝正生明,道德开连榜,永代万年春。

张家界王氏  始迁祖荣公,本郑姓,赘于王,改从王氏。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由合肥置永定卫,开基于今张家界市之永定镇。族人分布于永顺、沅陵、慈利等地。至1948年,已传18代,共十万馀人。宗祠在张家界城内吴庙庵。

桑植王氏  先世祖籍太原,后迁江西,至沔阳,转云南至广西,再迁九溪卫(今慈利)。始迁祖德任公,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落籍桑植。后人分布在瑞塔铺、竹叶坪等乡镇。

桑植芙蓉桥王氏  该族为白族,祖籍云南大理。元初蒙哥寸白军遣散后,朋凯公自江西转徙于此落籍。后人主要分布于芙蓉桥、瑞塔铺、洪家关、澧源等乡镇。

桑植五里桥王氏  始迁祖兴鲤公兄弟,清乾隆三十年(1766)自江西安福县西乡十七都贩卖瓷器至桑植,因亏损无力回乡而滞留今五里桥乡蔡家峪落籍。后人主要分布于五里桥、澧源、南岔、岩屋口等乡镇。

益阳王氏  始迁祖定公,字则凝,号庶斋,职授盐运司。明洪武间由江西泰和落业益邑浮邱山。1922年五修族谱。

益阳王氏  始祖寿可公,肇基于闽。十一世嘉元公生之麟、之凤,麟裔世居闽,凤公生福、寿,寿公子天贵适蜀,福公清康熙四十年(1701)从凤公由闽徙益治南之黄公嘴,再传天有,转徙实竹村。天有生世荣、世华、世富、世贵、世昌。贵、昌不传。今衍荣、华、富三房。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同治二年(1863)、宣统元年(1909)、1941年纂修支谱。派语:寿以得琮绪仕理,伦仲标嘉之万天。世正大源本,声明国自昌,诗书崇祖泽,孝友启忠良。

益阳大泉王氏  始迁祖惟暹公,元末明初自江西吉安府吉水圳上迁益阳大泉。惟暹生英贵,英贵生八子,惟震、浒、武、渌四支分布各地。清康熙四十年(1701)、乾隆二十九年(1764)、嘉庆七年(1802)、咸丰八年(1858)、光绪十六年(1890)、1921年、1945年、2005年八修族谱。字派:英孝必友思,继志承先祖,孔孟永能遵,邦家常克辅。

益阳山青王氏  该公下传至十一代庭珪公,字民瞻,号泸溪,宋政和八年进士,绍兴十八年放辰州,流寓资阳。为益阳紫罗、山青、跳石水口三支之共祖。十九派仲容为紫罗桥之祖,本孙、大孙、畅孙、秀孙、世孙为山青铺之祖,季容为跳石之祖,应轸为水口之祖。明崇祯十三年(1640)三支创修族谱,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四修时三支分修。1949年山青支九修,1997年山青支十修。本孙房派文:茂宗富胜镇,时言希训邦,圣道钟源本,徽猷振益昌。大孙房派文:以魁星天太,希宗文时邦,其道钟源本,徽猷振益昌。世孙房派文:世大正源本,徽猷振益昌。继孙房派文:盛朝之忠士,文章华国基,诗书绵世泽,道义秉芳规。太原通谱派文:吉州初兆,三白凝禧,滋蕃亚陆,溢誉中西,楠杞珪璋,逸伦拔萃,俊烈坚刚,嘉谟伟度。

益阳王氏  始迁祖信辅公,元至正时自江西吉水徙桃源,又徙益阳桃花江东冲,六派 公移居添子桥。明永乐七年(1409)、弘治十四年(1501)、嘉靖十六年(1537)、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道光二十四年(1844)、同治十三年(1874)、宣统三年(1911)、1942年纂修族谱。字派:士学惟正大,才高定显登,安邦能建国,世代永隆昌。

益阳紫罗王氏  始祖庭珪公,九派至仲容公,明洪武初自江西吉州安成冷溪徙居益阳五马坊明星池,长子宜恭立业于邑城长乐街,次子宜俭又迁紫罗桥。清雍正四年(1726)建宗祠于明星池,咸丰间建支祠于紫罗桥。康熙十年(1671)二修族谱,雍正四年(1726)、乾隆三十二年(1767)、嘉庆二十二年(1817)、咸丰十一年(1861)、光绪二十四年(1898)、1921年、1948年续修。派语:文仕庭继良,中道德崇光,世大钟源本,徽猷振益昌,运开隆景福,业允伟云章,家祚宜兴起,英豪裕栋梁。

益阳水口山王氏  该公十一世泸溪公,宋熙宁时官敷文阁学士,又十九世始迁祖应轸公,字烈捷,明洪武间从父时维,挈子蔚南,由江西安成冷溪徙居益阳水口山。明崇祯十三年(1640)创修族谱,1914年九修。

益阳桃林石湾王氏  始祖祎公,字子允,籍浙江金华府义乌县,其子庆、胜、绅三公受左参军职,奉诏征滇,凯旋勅屯常德。四派祖文宁、文忠由常德迁益阳,带甲屯耕,开基于益阳桃林乡王家大冲打石湾。至1949年,已传24代,共3000馀人。宗祠在石湾,今属桃江。

益阳大桥乡软桥、桃源乡芸田湾王氏  始祖该公,三十一派至景祥公,明洪武间由江西吉水县迁湘。原分二房,长士端,置业于益阳大桥乡软桥;次士杰,世居益阳桃源乡芸田湾。族谱自清乾隆十年(1745)至1915年凡五修。派语:(自二十一世始)奋权孚厚修,庆公世利启,士曰敦序希,祚又承厥美,家声作善昌,大业兴仁起,富贵绍光荣,忠信崇纲纪,立国用贤良,安邦先义礼,景运启宏开,奇才知定取,道德盛熙时,朝廷隆治体,恩锡永相传,正名思至理。

益阳、沅江王氏  鼻祖海公,字宗源,号容川,明初官授指挥使,由河南开封府祥符县宦游吴西,致仕迁楚,落业湘潭栀子港。长子泰生,次子泰用。泰用始迁益阳张家塞,后徙沅江;泰生生志勉、志润、志良、志明,兄弟迁益阳天成垸黄栀子坪及甘溪港。容川公祠位于益邑城内北街,创建于清乾隆间。泰生房谱肇修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1943年六修;泰用房谱康熙间、光绪十三年(1887)凡二修,1997年二房合谱,仍称七修。泰生房派语:海泰志敬槐,国瑛尚施元,贤良洪臣大,烈盛绍家传,守正思先达,敦宗继世昌,道明崇孝友,礼教振纲常,品望隆千载,人材萃一堂,本深枝必茂,源远流方长。泰用房派语:海泰胜电近,壁禹远书启,承先人光大,仕耀家声宏,功昌达祖道,德克修俊贤,超拔定策兴,宗显扬雅化。

益阳桃花江王氏  始祖宋晋国公祐,十四传至宜恭公,明洪武初年由江西吉州安成迁楚南益邑之长乐街(一说十八传至元圭、元堃迁长乐街),十九传至礼纲、礼义、礼铭三公爱益邑山水秀媚,自白鹿铺挈家而来,卜居桃花江。族谱始修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乾隆二十四年(1759)二修,咸丰元年(1851)三修,光绪二十三年(1897)四修。源流派:祐旦素民珪,頔詹澜朴昭,存芳仲宜敦,洵庭元嗣续。原派:礼廷朝学曰,启坤永世宏,安邦维孝友,正道庆时清。新派:忠厚传家宝,敦伦祖德延,文章可华国,诗书作教先。

沅江、益阳王氏  一代祖荣道公,原籍江西吉水县,明洪武间由江西营府升任湖广协,占籍沅江四都港子头。清顺治十六年(1659),十代祖昌甫一支分迁益阳油麻垸及千家洲,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两邑合建宗祠于沅邑。清道光四年(1824)始修族谱,同治七年(1868)续修,宣统三年(1911)三修,1941年四修。派语:道明思智之,良忠元世尚,嗣必大人兴,起于楚有光,清源传自远,锡庆兆其祥,本裕支连甲,诗书显达长。

沅江三姑托王氏  始迁祖志和公,字协衷,号音雅,因谋生计,于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由江西吉水县永丰乡安田保上马段大树下鹅颈大丘迁湖南沅江邑城东门沙嘴头,永乐四年回籍一次,复来沅。正统间落业于龙船埠、沙嘴头,置买郎荆堤保东山茭叶塘、余家塘二处。族人分布于南县、华容等地。至1948年,已传21代,共7000馀人。宗祠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设于三姑托。1947年三姑托支、方里支(支祖朝选)、东兴垸支(支祖该国)、长滩洲支(支祖裕音)、甘溪棠支(支祖洪明)五修族谱。三姑托支、东兴垸支旧派:志贝如玉囗,延三嗣臣日。方里支旧派:凤卜光芒玉,明良佑后宗,诗书华国远,孝友大丰隆。长滩支旧派:裕普仲纯宁明尚君。甘溪港支旧派:洪功永继国举吉。五支合派:(自十一派始)大本成功立,光宗可锡名,时良多俊士,祖德启家声。

沅江龙池港复兴垸王氏  始祖该公,至三十一世曜公,字绍怀,清康乾间人,原籍江西安福县,因经商来楚,卜居于沅江县七都龙池港复兴垸,衍为椅、楷、彬、桃、杜五房,支祠在复兴垸大林港。

沅江赤山墨池塘王氏  本籍金陵,自一派祖椿年公,讳梁,偕伏波将军马援征五溪;二派凌云公袭父爵,居常郡;三派恢先公,讳继隆,偕弟继昌迁沅,家蠡山,今赤山。因二公卜居于此,则东汉以前为金陵人,历晋唐宋元又为沅邑土著。至1943年,已递传100派。至1948年,全族人口2000人。宗祠在赤山墨池塘。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三修族谱编定派语:有章汝焕,式德联昌,修礼立义,守本安常,兴家成业,锡庆致祥,功昭道显,声远名扬。1943年四修族谱。

安化王氏  1921年安化王氏联宗合谱,以周太子晋公为一世,四十七世该公迁庐陵,为庐陵始祖。该公十四孙知达公迁庐陵合田,为合田始祖。衍至明代,子孙络绎迁湘。世系:(以该公为一世,自二十六世始)玉金水元梦丹之修大成文武志允世远嗣昌达荣敦本安凝益宗德福祥生贤良明性道功业代恢宏。

安化、宁乡王氏  始祖该公,生二子:余、肱。余裔八世勋公,宋熙宁间由江西连岭迁居庐陵栋头,十七世保忠公,生居正、居仁、居明、居义,分东南西北四房。东房居正公,又三子:仕昭、仕俊、仕元。元公后裔居宁乡流沙河、长田冲、牛头岭、唐公庙。俊裔二十四派廷孚公,生世宇、世宙、世宏、世宁。宇、宙二公后裔居梅东、小桥、高坪等铺及东山、梅溪与邵阳等地。世宏公裔居龙田、月塘、石灰冲、毛冈、三万冲、顺冲等处。世宁公裔居安化柘木、梓山冲、黄罴洞、益阳磨刀江等处。世宇明永乐间由栋头迁居安化西路柳林石璧;世宙卒葬邵阳陈岗坊;世宏明永乐间迁居新化茶溪堰塘。清乾隆十五年(1750)一修族谱,光绪十六年(1890)四修,1926年五修。派语:廷世志德本,政名祚卓平,仁崇礼可育,中农士万宁,奕代资祺寿,亨佳福庆兴,凤宇辉星汉,龙章耀锦城,令名光后泽,禄位自重申,彝鼎铭功远,玉书起俊英。

安化王氏  始祖该公迁吉以来,至范公复徙山东,镇公仍迁泰和,立三槐堂。传九世至子明,字仁牧,元世宗中统时召至京,拜大中大夫,固辞不就。至德祐中,国纪散乱,兵燹四作,移居湖广潭州之安化,为迁安始祖。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清同治六年(1867)纂有族谱。宗派:派传先善友,子仕仲孟文,廷万永以用,秉德信元平,仁崇礼可育,中正本和心,益代资祺寿,亨佳福庆臻,骥足腾云路,鸿章重玉京,令名光世泽,禄位自能申,彝鼎垂功远,贤书启俊英,家风传必盛,前武克相绳。

安化百花台王氏  始迁祖子明公,元大中大夫,由江右迁安化,八世祖永铎公,由塘头冲迁居百花台。

安化栗溪口王氏  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知达十二世孙纪公孙锐,因其父琳去庐陵合田授徒于安化栗溪口,遂携弟钦、钊从父受学,然犹时返庐陵。中年后,元配刘亡于原籍,子汶孙元宗亦相继逝,乃于安化续娶,生子濋、济、汉,是以锐公为由庐陵迁安化之始。钦公已先于天顺二年(1458)娶于安化,居二都羊角,生子澜,明弘治间由栗溪口迁居湛溪睦里冲。

安化善溪水澜湾王氏  明正统十六年(1451),知达十二世孙纪公孙镳,由庐陵合田来安化,殁于益阳。镳子滚,于嘉靖二十五年(1546)继来,亦殁于湘潭易俗河。滚子元宰携弟元宏,遂迁安化湛溪河家湾,依从父滋公以居,旋落业于善溪水澜湾。子孙分居江南坪、严家冲、长田冲、台冲、上官溪、桐皮园、益阳长岭等地。

安化唐家观王氏  知达十二世孙纲公曾孙元骞携弟元兰,明隆万间由庐陵合田迁居安化唐家观。

安化湛溪塘湖田王氏  元骞公孙鹏公,明末由安化唐家观迁居湛溪塘湖田。其后转徙益阳黄茅冲、檀木桥等处。

安化龙塘王氏  元兰公孙郁公,清康熙初由安化唐家观迁居龙塘。其后分徙桃源蓝家湾等处。

安化株溪口王氏  知达十二世孙纲公曾孙元南公,明中叶由庐陵合田迁居安化株溪口。其后分徙大湖坪、洞溪口等处。

安化熙宁坪王氏  知达十二世孙纲公玄孙元寀公携弟元宾,明中叶由庐陵合田迁居安化熙宁坪。

安化柘木王氏  知达十二世孙纲公玄孙元宾公之子梦朱,明中叶复由安化熙宁坪分居柘木。其后分衍石门阮家段及益阳软桥铁炉冲、尧家段等处。

安化县治西门外王氏  知达十二世孙纲公曾孙元富公,明中叶由庐陵合田迁安化县治西门外。

安化潺溪口靛溪王氏  知达十二世孙纲公曾孙元富公之孙龙公,明清间由安化县治西门外迁居潺溪口靛溪。其后分徙对口溪、深溪、萧家湾等处。

安化酉洲王氏  知达十二世孙纪公孙铧公,明弘治间由庐陵合田迁居安化酉洲,铧殁葬株源虎形。长子演,落业酉州,其后分居柳溪马蹄岩芒东坪小溪及桃源上白石村和平溪、木旺溪等处。

安化桥口王氏  铧公三子潮公,明嘉靖间由安化酉洲分居桥口,其后分徙盘古岩等地。

安化湛溪泻油冲王氏  铧公次子湘公,明嘉靖间由安化酉州迁湛溪泻油冲。其后转徙益阳史家洲。

安化田溪冲王氏  澜公曾孙俨公,明万历间由睦里冲迁居田溪冲,其子孙分徙大毗溪、羊脑滩等地。

安化仙溪王氏  始迁祖魁凡、美凡,明末由湖北迁此。

安化河家湾王氏  始祖该公,至二十八派滋公,字淑五,明正德时自庐陵合田转徙湖南安化二都河家湾。至三十派梦星公,字寰宇,衍为襄、乔、举、誉、齐、 六支。族人多聚于安化二都八、九、十保。至1949年,共9980人。宗祠在王家坪老人湾。

新化金凤山王氏  始祖明远公,字一统,宋元丰八年(1085)奉诏南迁,从江西经潭州(今长沙),初居麻石郊,复迁邵阳隆回十栗山,后卜居上梅金凤山下即芭蕉冲。长子崇伯,又生四子:正道、正诚、正忠、正信,衍为四房。谱一修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同治十年(1871)二修,宣统三年(1911)三修,1947年四修,1993年五修。班次:家政以诚,本在修身,行端矩立,化(汉)洽祥呈,善为楚宝,儒作国珍,典型克绍,勋业能宏,承恩赐命,显亲扬名,永昌邦族,大振槐庭。

新化高平灵真村王氏  其先十六郎,明初授宝庆卫后所千户。六世雄,亦千户,居新化高平灵真村。

郴州永丰乡仙溪冲王氏  始迁祖杰公,明初由江南江都县守尉郴州,因卜居于此。

资兴复兴乡双溪王氏  始迁祖思溥公,五代时自江西临川因避乱迁湘,开基于资兴县复兴乡双溪。族人分布于资兴东南西北四乡区。宗祠在县城内。至1949年,已传33代,共5000人。

桂阳板桥王氏  始迁祖清斋公,宋祥符年间由江西迁入桂阳板桥乡小溪真武塘。

宜章桐油坪王氏  始迁祖曾公,字孝先,原籍江苏苏州,宋景祐二年(1035)出仕郴桂史,奉剿湖侗,始迁桂东万王城,再徙宜章油桐坪。至1949年,已传39代,共5000馀人。族人多分布在郴县良田铺和宜章。

宜章白沙乡鹤渚脚王氏  始祖周毕公,西汉时由姑苏迁四川。至熹曾公于唐时,一说宋理宗时由四川迁此。至1949年,已传45代,共600馀人。宗祠在鹤渚脚。族人分布于衡阳、宁远、广东乐昌、广西桂林等地。

宜章石下王氏  明景泰时自福建迁此。

宜章新塘王氏  自广东乳源县迁此。

嘉禾百步岭王氏  鼻祖仁鞠公,字子养,官名子恭,号嵩山,江西吉安泰和县桐枧下人,宋康定元年(1040)同姑表雷大郎迁居蓝山杨鸟田,后迁甫口,七世安远,由大泉迁临武下桥,十二世景源,迁王家湾,十三世决秀,由王家湾迁桂阳鉴塘,二十二世贤信,清初迁嘉禾百步岭。安远公派下宗谱始修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乾隆六年(1741)、嘉庆七年(1802)、道光二十二年(1842)、光绪元年(1875)、1928年、1992年续修。仁鞠公裔排行:添彦卿再进,安天叟叔伯,景决以思自,友存念祖宗,贤良方德宜,善必绍先猷,功当开来继,学求匹伊周,才期宏正治,京兆着家声,熙载全忠义,本支百代绵。

嘉禾甫口王氏  迁湘始祖仁鞠,江西吉安泰和县桐枧下人,宋仁宗时以军功封平蛮侯,后归隐蓝山杨鸟田,后迁赤竹渡,再迁里田。裔孙彦环卜居嘉禾甫口,故称甫口王氏。后人分布于鰕塘、行廊、石角塘、小街田等地。

嘉禾王阳圃王氏  始祖绍冕公,江南苏州人。子三:万壮、万韬、万滨。长子万壮于宋淳化四年(993)为邵阳县令,罢官之后与弟万韬流寓衡阳。韬之三子载通迁桂阳州下燕塘,再八传至宗旺、宗煦分居王阳圃。后人分布于长塘下、梓木墟、老虎山、百步岭等地。

汝城磻溪王氏  始祖念五郎,江西吉安府庐陵县人,宋政和时授郴州训导,解组居庐阳。子光华由荷塘迁居磻溪;次子徙资兴双溪;次彩华徙宜章上渡。至1932年,已传37代,共1000馀人。

汝城文明乡竺下王氏  始祖彩华公,宋靖康间由江西庐陵县徙庐阳荷塘,复徙宜章上渡。至渐铨公,于清康熙间由宜章上渡迁汝城县文明乡竺下。至1948年,已传10代,共220人。宗祠在宜章上渡。

永州高仓王氏  始迁祖任魁公,明洪武间由江西泰和迁居永兴高仓。生文胜、文禄、文开,开无传。胜生四子:敬、斌、聪、珪,禄生五子:恭、敏、海、清、秀。清乾隆间创修草谱,道光二十二年(1842)始付梓,光绪二十二年(1896)、1940年续修。班行:仕魁祖德尊,人文振王门,志廷惠正仁,尚思应万春,永佐盛朝国,方显祖宗兴。修齐敦孝友,辅弼笃忠贞,承继延先绪,贤良世代生。

零陵王氏  始祖百五公,原籍江南,生二子,长子千二郎入赘道州。次子千三郎。1938年纂有族谱。字派:百千万吉兴,壬癸思永文,廷世王国云登一。臣道宗正士,玉恩锡祯祥。

零陵滩市王氏  始迁祖守德公,明时由安徽省凤阳县宦游广西,开基于湖南零陵县之滩市镇内,族人分布于本镇附近,一部迁居桂林城内。至1949年,已传22代,男女丁口约千馀。宗祠在滩市镇南街口。

祁阳黄炎王氏  始祖寿泉公,世居山西曲阳县,其次子肇先公,于明末迁江左,其后分离转徙,先后蕃滋于湖南祁阳黄炎乡,分布于农稼村、明远冲、栏桥头、新塘湾等地。至1948年,已传24代,共4500人。宗祠分建于农稼村、新塘湾。

祁阳王氏  始祖陵官公,明初自江西迁永州。越二世,必恭、必敬、必亮相率来祁,定居白水石坝里、燎皮甸、萧家村一带。

祁东太和堂王氏  元至元年间,江西段保一郎迁此,招赘于王氏三娘,生四子,两子姓段,两子姓王。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四修族谱。

祁东古木塘王氏  始祖信公,元末由江西泰和匡山祠举家初迁湖南茶陵,再迁祁阳古木塘(今属祁东)。长子朝先后裔散居大栗、矮陂桥、延山寺、油榨头(上两地今属祁东);次子朝村后裔散居畔田、铁坡湾、落排洲;三子朝祖后裔分居古木塘、山水陂;四子朝宗后裔散居三望甸、宫夏塘、官坪、丁字桥(今属祁东);五子朝觐后裔分居书林寺、灌渡桥、西冲、小山冲、汪家坳(上两地今属祁东)。至1948年,已传23代,共15000馀人。

新田明义乡放乐洞王氏  始迁祖元九公,元末因避乱自江西泰和迁此。宗祠在石鼓湾老屋。

新田长信乡下排王氏  始祖太郎公,明时自江西迁居湖南桂阳县塔下。后裔析居于新田县长信乡下排。至1949年,已传22代,共900馀人。宗祠在下排。

新田博大乡石古湾王氏  始迁祖郎公,明时自宁远经商迁此。至1949年,已传21代,共451人。宗祠在石鼓湾。

新田中和乡王氏  始迁祖国光公,清时因逃难自江西庐陵迁此。至1949年,已传10代,共80馀人。

新田中和镇樟树下王氏  始迁祖德芳公,清乾隆时自福建上杭迁此。至1949年,已传9代,共50人。

新田博大乡龙凤圩王氏  始迁祖武成公,清初因经商自江西庐陵石家坝迁此。至1949年,已传8代,共100馀人。宗祠在龙凤村。族人分布于枧头圩王家等处。

新田崇益乡观音坪王氏  始迁祖敦义公,清乾隆时自宜章迁此。至1949年,已传11代,共350人。

黔阳双溪乡冷水井王氏  始祖衍公,原籍浙江武林郡温州府永嘉县。三派祖成元,字则乾,元泰定年间因避乱迁湘,卜居于此。族人分布于会同、靖州、贵州、长沙等地。至1948年,已传22代,约770馀人。宗祠在冷水井。

沅陵王氏  始迁祖进道公,宋嘉定三年(1210)自江西南昌府铁炉巷奉调辰州通判,遂定居水田村(今高坪乡),子孙分居县境各地。

沅陵王氏  始迁祖道、赞二公,宋嘉祐三年(1058)自江西吉水迁沅陵。

溆浦岭脚王氏  始祖添冀公,原籍江西吉水县,迁居邵阳隆回。子万华,复由隆回徙溆浦岭脚。

溆浦大湾王氏  始迁祖赞田公,始由四川迁居湖南新化,明洪武二年(1369)徙溆浦大湾。

麻阳新营下担王氏  谱称明洪武二年(1369),朝廷割旨移民,以江西填湖南。始迁祖兴发公,自江西婺源县圳坝上移居麻阳县新营下担安家。族人主要分布于兰里、绿溪口、岩门、谭家寨、江口圩、拖冲、隆家堡等乡镇,迁往本省各县及四川、贵州、湖北者也为数不少。字派:兴天正景仲,文宗王朝万,用国上大人,义方子士联(连),志学惟孔孟,道德希圣贤,读书宜诵读,礼法应习娴,孝友齐家政,忠信治心先,启佑能敬承,光祖肇宏源,师效高名训,进升金庭前,成周昌九有,三槐永世传。

泸溪檐棚下王氏  始迁祖金榜公,字殿元,清康熙间由吉安府庐陵县延复乡五十三都二图九甲直岭阁因贸迁此地,其后嘉庆十五年(1810)顶入民籍。

永顺龙塔王氏 该族为土家族。谱称始祖墨着王,原籍江西吉水县娥媚湾,支系太原。先世避秦奔楚,开辟蛮荒,苗土向化,称为墨着,即土语“王”。传四世值吴敖骈乱,明、亮、清、聪四公闻有吉水邻人彭瑊者为辰州刺史,暗约平蛮后分治其地。蛮平功奏朝廷,敕封彭氏为溪州刺史;明公授王家村长官司;亮公授分巡把水司;清公授暴武总理司;聪公长官分巡司,兼授西古村长官。明万历间,聪公裔肇凤公迁居龙塔。清雍正间,改土归流,王氏子孙散居于永顺、保靖、龙山、桑植间。宗祠于清嘉庆间建于龙塔。1934年始修族谱。字派:世宗启文仲,荣化福连东,正大光明策,永远兆儒宏,锡丞本焕先,钟汝植烈起,钊泽材灼培,鋐法树炤基,锦满荣秋在,录源楚勋均,鉴清权耀重,铨治乐熙坤,镐洛槐笃睦,钦濬极为型,镕润果然者,镫澈集炬城。

永顺富坪王氏  始祖惠公,字怀仁,因避朱宸濠乱,明正德七年(1512)由江西丰城县大西门外鸭子渡黄堂观携眷来湘西永顺,卜居富坪渡口西岸。至1949年,已传18代,共375人。公祠在城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