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笔触之下的法国乡村

 youxianlaozhe 2019-07-12

原标题:莱尔米特:法国乡村的生活气息 

1844年7月,莱昂·奥古斯丁·莱尔米特出生于法国皮卡第大区的埃纳省,是法国19世纪学院派画家。他的一生对于法国现实主义艺术具有重要贡献,其主要的创作题材是19世纪法国乡村与城镇的农民生活与风光,素材多见于乡村的风景以及劳作中的农民。

莱尔米特主要师从于学院派画家科克·德·布瓦博德兰。布瓦博德兰曾经参与1831年和1840年的沙龙展览,成为学术教授。莱尔米特也是他的弟子之一。同时在巴黎的绘画学习过程中,莱尔米特结识了亨利·方丹·拉图尔、罗丹、梵高等艺术大师。

莱昂·奥古斯丁·莱尔米特 收割者的报酬(局部) 215×275cm

布面油画 1882年 现藏于巴黎奥赛博物馆

莱尔米特年轻时就表现出不凡的绘画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曾经师从学院派的莱尔米特,汲取了学院派严谨写实的绘画功力,并于1864年第一次成功参加沙龙展出。1871年到1872年,他在英国潜心研究英国绘画大师的创作方法与技艺。当时法国南部的乡村,朴实粗犷的劳动者们与遍地成片的金色麦穗和散发着泥土气息的麦秸是当时各流派艺术家表达的重要素材。作为生活在法国南部乡村20多年的莱尔米特当然由衷地热爱这片土地,1872年回国后的10年中,他也经常在布列塔尼收集乡村、市集场景与农民人物等素材作画。

精湛运用学院绘画技艺的莱尔米特,在1880年后创作了几幅大幅的描绘家乡圣佩尔山(Mont-Saint-Père)人文的作品,参展并大获成功。其中给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包括《圣佩尔山的割麦人》,画作中的内容表达了乡亲们糊口和劳作的场景。然而真正使这位与农民为伍的艺术家在艺术沙龙名噪一时的,是他的作品《收割者的报酬》。1882年沙龙展出的油画力作《收割者的报酬》轰动了当时的绘画界,这幅作品表现了法国麦收时节,雇工们割完麦穗,正在等待工头支付报酬的场景。画面中所蕴含的社会性与人性,让观众仿佛切身体会到当下时代的现实与下层阶级的无奈。

1890年功成名就的莱尔米特成为法国国家艺术协会的创始成员之一,并担任诸多艺术界要职。他通过自身的大量创作与技艺的不断磨砺,一举跻身为当时现实主义流派的领军人物。

女性题材也是莱尔米特重要的绘画主题之一,他的女性绘画作品形式上不同于早期学院派画家在表达女性题材上的唯美与庄重,内容上也与宗教和贵族造像绘画有着显著区别。从内容上来看,他的女性绘画题材画作更注重朴实与真实的女性生活的表达,女性家庭角色和田野间耕作的真实场景在其绘画中比比皆是。例如《洗衣妇》系列作品中人们生活的和谐,生动地表现出了法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或许是画家童年时期的家庭观念以及幼年对于艺术的热爱,母爱在莱尔米特作品中是极具有特色的绘画元素。1900年,他开始将创作的重点放到母性这一主题上,诸多创作描绘了母亲的形象以及强调家庭的观念。在他的创作中我们常见单独陪伴孩子的母亲,众人中伴随子女的母亲。同时,他通过画面中对母亲不同姿态与角度的描画,乡村劳作与生活时的场景不再是劳苦或精疲力竭的生涩感,而是一幅幅有着温暖活力与生活气息的画作,从中可见女性的人物角色在他诸多创作作品中也起到了很好的润色作用, 挖掘出乡村日常的宁静与平和。这也源于莱尔米特对于农民生活的观察与描画,充斥着自身的热爱,既有现实主义的做派也有源自纯粹的自然主义的精髓。

莱昂·奥古斯丁·莱尔米特 收割者的报酬(局部) 215×275cm 布面油画 1882年

现藏于巴黎奥赛博物馆

19世纪的法国社会,现实主义思潮渐起。随着巴黎公社的建立,应运而生的是艺术家们的思想也得到了解放,其代表就是巴比松画派。莱尔米特的绘画成长过程恰逢巴比松画派时代,这种影响在他中后期的粉彩与油画作品中更为明显。早于莱尔米特的著名巴比松画派代表人物米勒,他的作品《拾穗者》也是深入人心,虽然两位著名的艺术家在题材上均是反映农村生活的写实主义者,但作画风格与作品的创作所表达的人文精神却不尽相同,米勒的创作更为明显地表现出法国乡村劳动阶层的辛苦面貌。但莱尔米特则是从自然主义的角度出发,客观地呈现了当时农村的生活场景,凸显了法国乡村特有的生活气息。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莱尔米特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使他无法继续他的绘画与工作。在他的晚年,画家只创作了一些粉彩画。1925年7月28日,莱尔米特逝世,永远地安息于他的诞生地———法国埃纳省的圣佩尔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