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次数少或干燥,以及排便困难。孩子一天应该排几次大便为正常?什么性状的大便算正常?孩子大便次数少怎么办? 宝宝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便秘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系统的讲一讲关于便秘的问题。这可是一篇超级全面的干货哦!希望妈妈们看完不用再为宝宝的便便烦扰了。 “先看看下面这几个病例······”画面一:腹部较膨隆,还会“咕咕叫”
如果你的孩子也出现这样的症状,那可能是 “暂时性胃肠功能调节不良” 新生儿的各个脏器功能尚不健全,胃肠功能也是如此。吃奶时,婴儿会咽进很多气体,同时整个胃肠系统运动不协调,这样就使得肠内的气体不能很顺利地到达直肠而排出。由于肠内有气体在“作怪”,婴儿便会出现腹部不适,甚至疼痛。当然,哭闹也就在所难免了。 这种情况医学上称为婴儿肠绞痛,大多出现在1~2月的婴儿中,随着婴儿一天天地长大,4~6月后,症状可自行缓解。部分孩子并不能自行改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带孩子去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 画面二:戒除夜奶后,大便常常哭闹
如果你的孩子也出现这样的症状,那可能是 “固体食物添加不当” 奶中添加米粉,或母乳喂养后再食用少许米粉,在晚上睡觉前喂养婴儿,这种做法确实能延长婴儿夜间睡眠的时间。但是,米粉添加到奶中,就会形成如同混凝土似的食物凝块,如果米粉添加过多,就可能造成孩子不能耐受,而且还会出现便秘。 一般来说,不论宝宝每次喝奶的量多少,开始时,应先从一小匙(奶粉罐中的小匙)加起,最多每100毫升奶中添加1匙米粉。 画面三:宝宝肚子越来越大,吃奶也不好
如果你的孩子也出现这样的症状,那可能是 “肠发育异常” 结肠下段神经发育不良,造成局部肌肉功能障碍。孩子腹肌力量薄弱,不能很好抵抗细小结肠带来的大阻力,于是,就会出现排便困难。因为毕竟是不完全梗阻,所以,孩子仍会有大便,但每次大便时不能完全排空。爸爸妈妈会发现孩子每次大便量少。因为有过多大便存在肠内,不仅表现出腹部膨隆,而且还会使功能不良结肠的上端出现扩张,也会造成食量的减少。 这种情况一般在手术都可能得到较好的的恢复。所以爸妈也不必过于紧张。但是一旦一旦发现就要及时寻求医生帮助。 “面对便秘这个猛兽,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1、留心观察便便 颜色状态: 大便颜色发绿、有奶瓣都是正常现象。白色便或酱红色便、血丝便就可能发生肠胃问题。 次数:一天大便几次? ● 正常母乳喂养的婴儿每天大便3~4次。 ● 配方奶喂养的婴儿每天可排2~3次大便。 ● 添加固体食物后大便一般每天1~2次。 ● 正常大便的形状为黄色软便。对于每隔4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才排大便的婴儿,需要注意是否存在排便问题。先实施上述预防和治疗便秘的方法,同时帮孩子养成定时排便的规律。若不能获得满意效果,就应带孩子到医院看医生。 何种情况需要带孩子看医生? ● 出生后头48小时无大便。 ● 刚出生就开始存在便秘。 ● 生长缓慢。 ● 腹部持续膨隆。 ● 肛门外形不正常或排便位置不对。 ● 便秘并伴有全身肌肉无力。 认真观察孩子的排便情况,了解孩子的排便习惯,但千万不要多余极端,去控制孩子的排便习惯,天天盯着大便那些事儿来担心也不是一个正确的态度。 2、了解可能造成便秘的原因 膳食搭配不合理 ●进食太少,消化后液体吸收,食物残渣少,使大便减少变稠。或者奶中糖量不足时,肠蠕动变弱,造成大便干燥。 ●过早食用鲜牛奶或者在每日常规进食配方奶的基础上又补充了蛋白粉、牛初乳等,造成蛋白质含量过高而碳水化合物不足,肠道菌群对肠内容物发酵作用少,大便呈碱性,导致便秘。 ●过量补充钙剂造成高钙血症,或者因孩子拒绝口服钙剂而放在配方奶中喂食,使得钙与配方奶中酪蛋白结合产生大量不能溶解的钙皂,造成奶和钙剂都不被消化道吸收,大量排出,引起便秘。 ●添加辅食后偏食肉类,少吃、不吃蔬菜,或者用水果代替蔬菜,又或者因为食物过于精细,膳食纤维过少,而引起便秘。 ●不按产品说明冲调配方奶,擅自提高配方奶的浓度,又不及时补充水分,导致便秘。 不良的排便习惯 孩子从小没有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没有形成正常排便的条件反射而导致便秘。也有的孩子会因为贪玩憋住大便,直肠黏膜不断吸收大便中的水分,导致便秘。 疾病和发育异常 ●发热易造成人体失水,消化酶及消化液分泌受到抑制,消化系统动力也受到抑制,从而引起便秘。 ●腹腔疾病、营养不良、佝偻病等致使肠壁肌肉乏力,造成功能失调,引起便秘。 ●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和代谢系统的一些病变,以及铅中毒等,都可能引起便秘。 药物引起 使用抗组胺药物、抗胆碱药物、抗惊厥药、利尿剂,或者经常使用泻药,造成泻药依赖,而引起便秘。 精神因素 小儿突然受到精神刺激、环境或生活规律的改变,导致紧张焦虑的情绪等心理因素刺激,也能造成便秘。 预防和治疗措施 首先要找出病因,如果是疾病或用药不当引起,应该治疗原发病及合理用药。对于单纯性便秘,可以采用以下措施预防: ●养成孩子定时大便的习惯。孩子会坐后可以在早晨定时练习坐盆。 ●严格按照产品说明冲调配方奶粉。两次奶中间需要喂水,最好是白开水,并保证足量饮水,如1~3岁每天额外饮水600毫升以上。不要过多饮用含糖和碳酸的饮料。 ●孩子开始添加辅食后,按时添加富含铁的食物,尽早做到食品多样化,逐渐增加较大颗粒的食品等不同性状的食品,以及可以自己拿着啃咬的食物,如香蕉、煮熟的土豆块、胡萝卜等,为1岁以后进食淡口味的家庭膳食做好准备。1岁以上的孩子可以适当添加粗粮,如玉米粉、小米、燕麦片、红薯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1~2岁的幼儿在保证每天摄入的奶量(母乳和配方奶)外,不建议直接喂普通鲜牛奶,可以少量尝试,以免造成幼儿肾脏和肠道较大的负担。孩子每日的膳食需要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力求食品多样化。 “一般宝宝便秘了该如何处理呢?”1、便前按摩 孩子便前,家长围绕肚脐顺时针按摩孩子腹部,刺激肠蠕动。 2、应急式处理措施 用消毒好的棉签蘸着消毒好的植物油轻轻刺激肛门,或用肥皂条、小儿开塞露塞肛,不过此法不能常用,以免形成依赖性。开塞露主要成分是甘油、山梨醇、硫酸镁等,其治疗便秘的主要原理是通过高渗和润滑作用,刺激相关的神经,促使排便。 如果长期使用,会使结肠和直肠对排便的敏感性和功能性下降,形成对开塞露的依赖性,造成便秘加重。因此,开塞露只能作为应急使用,而不能长期使用。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不建议采用。 3、巧妙补充膳食纤维 小宝宝则可以吃一些果泥、菜泥,或喝些果蔬汁,以增加肠道内的纤维素,促进胃肠蠕动,通畅排便。 宝宝6个月后,妈妈可以煮胡萝卜粥、菜粥给宝宝吃,因为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可促进肠蠕动增加,五谷杂粮以及各种水果蔬菜都应该均衡摄入。 每天可以用萝卜半个、梨(带核)1个煮水给孩子喝,一般2~3天大便就可以恢复正常。 4、训练排便习惯 婴儿从3~4个月起就可以训练定时排便。因进食后肠蠕动加快,常会出现便意,故一般宜选择在进食后让孩子排便,建立起大便的条件反射,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便秘形成的肛裂处理 轻症可以用加上黄连素的温水坐浴,坐浴后在肛门涂上少量金霉素软膏,保持局部清洁。重症需要请医生处理。 参考资料: 《张思莱科学育儿全典》、《 一学就会的育儿细节》、搜狗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