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腾虎跃竞巴蜀

 老张的菜地 2019-07-12
7月10日,周三,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乡村十八坊里游人如织。以前,这里曾是当地一处废弃工厂,属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资本沉睡,如何激活?郫都区率先在国内推开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
  战旗村以每亩50多万元的价格,将一宗13.4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给社会企业,后者用于建设乡村旅游项目。截至今年5月底,郫都区已有1300多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成交价款12亿元。
  四川将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2015年初,川南泸县成为全国首批宅基地改革试点县之一。截至目前,泸县腾退闲置宅基地1.8万亩,户均补偿4.2万元。改革不仅极大改善当地农民的生活居住条件,也吸引工商资本进入乡村,为当地经济注入强大动力。
  2016年3月,川东北巴中市巴州区水宁寺镇枇杷村的金光志家迎来历史性一刻:祖祖辈辈住土坯房的一家人,搬进一套两层小洋楼。近20万元的新房,自家只出3万元。当年,四川在全国率先启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内跨市域流转试点。巴中当地4500亩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以13亿元的价格“飞”到成都高新区。
  发展县域经济,离不开镇、村等的活力。近年来,四川加大“扩权强镇”改革,通过推动市县向经济实力强的乡镇下放权力,激发乡镇活力。
  盛夏,宜宾市叙州区高场镇高捷工业园区一片热火朝天。该园区去年吸引“嘉士伯重啤”“金润”等8个大项目。当前,高场镇已是远近闻名的经济大镇,场镇人口从10年前的5000人扩大到目前的几万人。
  激活“镇”能量,做强县域经济。2017年,四川出台《关于深化拓展“百镇建设行动”培育创建特色镇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将300个“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数量拓展至600个;从试点镇中选取10个左右经济发达镇进行扩权赋能新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发展县域经济,离不开民营经济发力。
  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四川县(市、区)不断探索——
  资中县对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简易事项和备案事项当场办结,一般性事项当日办结,复杂重要事项3个工作日内办结;威远县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最多跑一次”事项达93.4%;
  绵竹市取消最低资本限制、企业登记住所限制,推行“三十二证合一”“全程代办制”,办企立项更加便捷。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四川县域经济的活力在激荡,在升腾。

看潜力:两个理由,让县域经济发展的“差距”等同于“潜力”

  一个川籍区县出现在全球最大航展上,这让不少人意外。
  不久前在法国举行的巴黎航展上,成都市双流区举办航空经济专场推介会,吸引法国空中客车公司、意大利马尼亚哥集团等50余个世界航空产业来现场对接。
  几乎就在双流区在法国谈飞机生意时,甘孜州巴塘县的居民贡布,第一次搬进24小时供电新居。“之前在山上的土坯房,不通电,冬天冷夏天热,一到晚上黢麻黑”。
  像这样的差距,四川县域之间并不罕见。看省内,四川既有全国百强县,又有国家级贫困县。区县GDP第一名和最末位差距超过200倍;看全国,四川经济总量最高县级行政区龙泉驿GDP约相当于浙江省余杭区的56%,江苏省昆山市的34%……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李后强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显著特色。
  “差距,就是潜力”是几乎所有受访者的共识。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宾说,去年浙江有16个县(市、区)GDP过千亿元,四川只有6个,“几年内,我们千亿县也有望突破两位数。”
  将“差距”视作“潜力”,信心何来?至少有两个理由。
  良好的全省经济发展态势,是重要原因。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毛中根表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四川经济依旧保持快于全国的平稳增长,今年一季度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和去年全年持平,“这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本底’支撑”。
  为县域发展“松绑”,让潜力有条件充分释放,也同样关键。
  管理体制在“松绑”——深化扩权强县,赋予县级更多自主权。省社科院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张鸣鸣表示,目前我省已至少开展3批次扩权强县试点改革,“从管理的‘塔式层级’走向‘扁平化’,是四川乃至全国县域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将为县域提供更大生产要素集聚和调度能力。”
  考核制度也在“松绑”。今年初,我省推出全新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办法。多位受访者表示,这有助于改变目标一刀切、同质竞争的局面,让县域更好挖掘和利用差异化优势,分工发展,释放出自身最大潜力。

看空间:面对发展“节点经济”的广阔空间,兼收市场和政策“红利”的巨大机遇

  释放潜力,空间何在?《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8)》中,入选投资潜力100强的县,几乎都分布在大城市周围。双流、彭州、新津等川籍县市,甚至还规划有连通成都的地铁。
  在广安市邻水县高滩川渝合作示范园,管委会副主任张彦用手在空中标出两个紧贴的点,“重庆汽配工业集中在这儿,再往北开车半小时,就是我们这里。”闲置空地和不到一半的地价,吸引重庆企业纷至沓来,当地“凭空”生出一个汽摩配套产业,如今占全县工业总产值八成以上。
  一些经济学家解释,城镇化率达50%后,区域经济的空间形态将逐步迎来由“虹吸集聚”向“辐射扩散”发展的拐点,这将重塑区域发展的经济版图。
  在经济学家们眼中,正是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大空间——跳出封闭发展的思维局限,把县域作为城市群、都市圈产业网络中的一个节点,让县域在更大区域内寻求分工合作。
  省社科院研究员盛毅认为,这对县域而言至少有两大机遇:一是承接城市在经济结构升级过程中的产业溢出;二是将县域融入城市群的产业分工合作,有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规模化和专业化,让产业获得更强市场竞争力。
  我省“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为县域发展“节点经济”提供了最好的舞台。盛毅认为,随着战略实施,我省县域经济发展正逐步从“以成都为中心”的集聚式发展模式,向区域中心城市“争创经济副中心”的发展模式转变,各区域中心城市带动能力将大幅提升,为县域分工协作提供了更多“核心”。
  发展“节点经济”更适合有“地利”的县。不在都市圈、发展轴带范围内,远离区域中心城市的县域,空间何在?
  蒲江县的答案是回到乡村。7月4日,当地迎来全省唯一的猕猴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蒲江县是成都市内离城区最远的区县之一,近年来该县着力发展晚熟柑橘、猕猴桃等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增速排名全市前列。
  “县域经济作为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连接点,它发展的方式、速度、效益对乡村振兴有关键性作用。”盛毅表示,当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一些地方存在着一二三产业融合深度不够、农产品深加工发展滞后、产销市场衔接不畅等问题,造成了乡村农产品和城市深加工之间的“真空地带”。填补真空,以县城为代表的县域经济具备天然优势,应重点着力。
  不仅有市场“红利”,还有政策“红利”。省社科院研究员李晟之认为,近年来从中央到我省密集出台一系列有关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都把做强县域经济放在重要位置,“县域经济发展迎来新一轮政策红利叠加期”。
  如何拥抱机会?成都市郫都区返乡创业人员王小平深有感受。在外打拼20年,王小平返乡投资1500万元办起花木观光园。观光园成立一年,年收入就达约1000万元。“在家乡发展,很有机会”。
  “新时代壮大县域经济、推进乡村振兴,核心就是要重塑工农城乡关系,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真正建立起向县域倾斜的体制机制。”此前来川考察的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说,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四川正走在一条正确的路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