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和醒世哲理,几乎都以成语的形式保留了下来。 成语不仅传承了中国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智慧,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并不局限于四字成语。 那么,你知道哪些非四字的成语呢?最短的成语和最长的成语分别有多少字呢?
常见的三字成语:破天荒 莫须有 耳边风 干瞪眼 【破天荒】 这一成语的意思是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或是第一次出现的事。旧时文人常用“破天荒”来表示突然得志扬名。 出自宋代孙光宪的《北梦琐言》:“唐荆州衣冠薮泽,每岁解送举人,多不成名,号日天荒解。刘蜕舍人以荆解及第,号为‘破天荒’。” 唐代时期,荆州是一个文化荒地,送去参加考试的举人,几十年来无人上榜。于是,大家就称荆州为“天荒”。直到唐宣宗时期,荆州有个叫刘蜕的人终于金榜题名,考中了进士,总算是破了“天荒”。 常见五字成语:换汤不换药 恨铁不成钢 岁寒知松柏 天打五雷轰 【换汤不换药】 这一成语的意思是煎药的水换了,但是药方却没有变。比喻名称或或形式虽然改变了,内容还是老一套。 出自马南邨的《燕山夜话》:“把一大篇改成几小篇,表面看去,文章似乎很短,但在实际上不过是为短而短,内容仍旧换汤不换药。” 常见六字成语:化干戈为玉帛 有眼不识泰山 吉人自有天相 迅雷不及掩耳 【化干戈为玉帛】 干戈指的是兵器,玉帛指的是玉和丝织品,“化干戈为玉帛”意思是重修于好,礼尚往来。 出自《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从前,夏部落的首领鲧建造了八米高的城池,诸侯百姓都不拥戴他,别的部落也对夏虎视眈眈。后来禹当了首领,发现这一情况,就拆毁了城墙,填平了护城河,把财产分给大家,毁掉了兵器,用道德来教导人民。于是大家都各尽其职,别的部落也愿意来归附。禹在涂山开首领大会时,来进献玉帛珍宝的部落有上万个。 常见七字成语:打开天窗说亮话 不为五斗米折腰 识时务者为俊杰 无事不登三宝殿 【不为五斗米折腰】 五斗米,指的是晋代县令的俸禄。这一成语的意思是比喻为人不庸俗,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出自《晋书·陶潜传》:“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家境贫困但是生性淡泊,有一次他在朋友的劝说下,担任县令。在他任职时,遇到督邮刘云来检查公务,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经常以巡视为名索要贿赂。刘云来时,县吏劝陶渊明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迎接。陶渊明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说完便辞职归乡,继续读书种田。 常见八字成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这一成语的原意是桃树和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便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为人品德高尚、诚实、正直,用不着自我宣传,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 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李将军列传论》:“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西汉时,有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将军,名叫李广。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他道:“我见到李将军,朴朴实实像个乡下人,不善于言辞。他死的时候,天下无论认识他的或不认识他的人,都十分哀痛。他那忠实诚恳的心地实在使士大夫崇敬,谚语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话虽简短,却可以使人明白大道理啊!” 十字成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十一字成语: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十二字成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十四字成语: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意思是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聪明之人不可能永远聪明;看似愚笨的人,也有聪明的时候。 本次的成语小知识就到这里啦~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成语典故,可以通过每日挑战获得字块,查看典故内容;或者点击门客,查看门客相关知识哦~ “成语小秀才”是一款通过填字游戏的方式学习成语知识的文化类游戏。在游戏里,你作为一名赶考秀才,通过参加成语考试,一路加官进爵,招揽门客。快来看看你能玩到几关~ |
|
来自: 山居老顽童 > 《成语典故.古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