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像 徐渭 1521~1593年,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原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等别号。 一生坎坷,二兄早亡, 三次结婚,四处帮闲, 五车学富,六亲皆散, 七年冤狱,八试不售, 九番自杀,十 (实) 堪磋叹! 这寥寥几句用来叙述徐文长的一生,怕是再贴切不过! 世人皆说,徐渭徐文长一生风流落拓,狷介疏狂。可自问世人中又有几个能像他一般,尝尽人间百苦亦不言苦,浴火涅槃,至死方生,招摇千古,后人仰叹!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可有的人偏偏比刍狗还要多上三分苦楚! 徐文长天赋异禀,六岁时,《大学》便能过目成诵,十岁,仿照扬雄《解嘲》作出一篇语惊四座的《释毁》,名动城郭。 然而事与愿违,时运不济,命运弄人! 十七岁时,第一次科举考试,铩羽而归。 二十岁时,再试,还不中,直到四十一岁还是个秀才。 世道无情,粉碎了他的一切美梦。 墨葡萄图 徐渭满腹才学,想施展自己的理想抱负,却奈何终身只是一介秀才。 八次乡试屡次不中,被招入赘后又因妻子潘氏肺病逝世,被撵出家门。 彼时大哥已死,家产也被无赖欺占,在绍兴已无立锥之地的他,俨然成了一介穷酸秀才! 幸运的是,胡宗宪作为伯乐慧眼识千里马,在三十五岁那年,胡宗宪请徐渭出山,为抗倭出谋划策,徐渭的人生再次迎来了转机。 他没有辜负胡宗宪的提携之恩,积极向胡宗宪献谋划策,为平定倭寇,立下了汗马功劳。 除了做军师,他还当起了胡宗宪的秘书长,公文往来,全部交由他来操办。 胡宗宪很赏识他,在任职期间, 有时候,徐渭材料写到一半,就跑出去喝酒了,胡宗宪也不说什么。 胡宗宪有什么事找他商量,一时半会儿找不到他人,就开着大门等着他到半夜。 胡宗宪对徐渭有着知遇之恩,胡宗宪不仅理解他,尊重他,在生活上也是全力支持。 徐渭曾给胡宗宪写过几篇文章,得到了不菲的稿费。 他用这些稿费,很轻松地买到了一套别墅,取名“酬字堂”。 每逢客人登门,徐渭就亲自撒网捕鱼,烧菜做饭,与客人饮酒作乐。 喝醉了,就放声高歌…… 这一段幕府生活,是徐渭生平最得意的辉煌时期,也是他人生苦旅中仅有的一笔暖色。 1562年,严嵩倒台,牵扯到胡宗宪跟着倒了霉,徐渭也难以幸免。 幼时,父亲病逝,生母被卖。成年后,屡次乡试未中,二哥客死异乡,大哥病死,妻子早亡。 徐渭都一一挺过来了,而胡宗宪之死,却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生命中重要的人都一一离去,连唯一赏识他的人也被上天夺走! 重重压力下,徐渭的精神彻底崩溃了。 他,或用利斧敲击脑门,或将铁钉刺入左耳数寸,或用锥子击碎肾囊。 但他命硬,前后连续自杀达九次之多,都没死成。 1566年,他的抑郁症又犯病了。 这一次,他失手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张氏,被捕入狱! 仕途不顺、罹患疾病、过失杀妻、牢狱之灾,如此种种,放在任何一个普通人身上,怕是都无法承受吧。 但是,人生就是这么奇妙,1573年,万历皇帝登基,大赦天下,徐文长再入人间。 ![]()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老天为了成就一个徐渭,可谓费尽了心血! 几十年的风雨沧桑,辉煌、跌落、死过、活着,徐渭的才情早已炉火纯青。 五十三岁的徐渭,彻底抛开仕途,开始四处游历,学会了用艺术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浴火中涅槃重生。 徐渭狂狷依旧,尽情挥洒笔墨,造就笔底明珠一片。 ![]() 晚年的徐渭,生活贫苦,只能靠鬻字卖画为生。 但他宁愿吃不饱肚子,也不肯卖给权贵。 相反,左邻右舍,一箪食一豆羹,一把青菜,却能换来一幅字画。 当时有一县令慕名而来,随从前呼后拥。 徐渭将之挡在门外,隔着门缝塞了一张纸条,上面写道: 传呼拥道使君来,寂寂柴门久不开。 不是疏狂甘慢客,恐因车马乱苍台。 ![]() 字字句句,皆透露着他的骄傲、遗世独立。 正如他在自己诗中所说: "天下事苦无尽头,到苦处休言苦极。" 暮年时他穷困潦倒,以字画维持温饱,藏书散尽,家徒四壁,至临终时亦不过一犬相伴。一生凝成一语,已是万千不易。 而世界再大、再久、画者再多, 也断不会冒出第二个“徐文长”。 图片来自网络 文字编辑:优画君 优画网出品,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优画君(uart_21),并注明出处 - 其实,艺术和我们并不遥远, 一个指尖的距离。 分享艺术,品味艺术,收藏艺术。 优画网,让我们生活得更艺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