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发而动 | 姚波水彩写生

 泊木沐 2019-07-12

姚波作品 |

校园溪边 | 水彩 | 50.3x35cm 

此生一个不小的遗憾便是一手不赖的活计而未曾培养出自己的专业门生,所教皆在兢兢业业为建筑学教育做嫁衣。好在早年的建筑学还很重视美术教育,以致于能与那时的学生建立起较为深厚的情谊,不啻此生难得之告慰。这让我深切地感悟到:师生之情必是逐渐滋生于学生的愿学、好学之上。像是如今这般边缘化的情景,美术教学纵然生出“花”来去取“悦”于专业教育,恐难再现往时的尊严和风光,遑论师生之情。是为唏嘘之叹!所幸本人偏“轴”,始终对教学和绘画一往情深,总想鼓捣出点东西来,其中责任与热忱兼而并之,方才令每每忆及因理得情致而内心安然。

查济的云 | 水彩 | 57.3x39.5cm |

蓦然回首不禁讶异:我竟整整教了三十七年的基础绘画写生,其中二十四年的铅笔画建筑写生教学,以出版六本相关著述而收尾;后续又十三年的水彩写生教学。尽管室外课三十七年如一日总在酷暑盛夏间,然一腔热血的我不惜脱去三十七层皮而总能沉浸于写生的观察、悟道与表现的愉悦体验中。

雨雾 | 水彩 | 57x43.3cm |

“看即是思,思即在看”,是我几十年来写生所得到的朴素感悟。没啥奥妙,无非是说写生中的“看”不能顾左右而言他,画非所见;写生中的“思”也并非独立于“看”之外的行为,它实际就是“看”的内容本身。故简而言之就是:看即是思,思即在看,在写生中二者形神兼备统一于看,落实为画——可这真正做起来其实还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尤其在各种观念、想法、思潮、主义层出的今天。

泉港记忆 | 水彩 | 57.3x39.5cm |

现如今,思想观念的显行、先行甚至横行,让“看”这件原本自然而然的事愈发变得作态起来:由于要表现“思想”“有想法”的“内在光芒”,“看”要力求显得深邃乃至于作出不屑于直视俗物的冥思状。可在我一贯的认知中,“看”从来就不可能是一个空空的袋囊,而是一种思想、涵养的集成瞬间。生物学意义上的“看”本就被先验预设了极强的有利于生存的功能性,其中“看到”与“意识到某物”几乎是同步的,否则生物便无法做出相应反应以确保性命无虞;“看”只有在人类的眼中才拥有了文化的意义,进而上升为一种精神活动。换言之,人的“看”除了上天预设的生存本能之外,特定的文化积淀始终在决定着“看”的选择性、倾向性、趣味性,以至于“看”成为人格物致知的重要途径。这一点突出表现在绘画这门艺术之中,写生尤彰。

林子 | 水彩 | 39.2x58cm |

写生中的”看”,是由特定主体自身的文化及审美心理构成综合决定的。梅洛·庞蒂在其现象学中所主张的“看”的“回到事物本身”,如果在实践上意味着必须要“清空”或“祛蔽”视察者心脑中的已知方可接近事物的本真状态,那么我想说这个“本真状态”将很快成为新的“已知”决定“看”的倾向。诚如在色彩写生中,当我们成功“祛蔽”了“概念色”而看到了“环境色”,最终必然将“环境色”变成新的已知一样。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在“祛蔽”之后,我们仍然无法确定的是:“概念色”与“环境色”何者将更接近事物的本真状态?我们能确定的仅仅是,由于“看”的心眼支点(知识)的转换,所“看”事物必将发生重大的形式变化(譬如由古典主义转向印象主义),而那个事物总是依然故我地待在原处......由此可见,“祛蔽”的说法比“清空”更接近现象学之看——事物的呈现始终是恒常的,发生变化的永远是人的眼光。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写生之“看”才天然地具有了或多或少的创造性。

斜阳 | 水彩 | 39.2x58cm |

在我的体悟中,现象学的所谓“事物的本真状态”永远不可能、也不应该出现在绘画中(那是科学追逐的东西),盖写生(艺术)之“看”、之眼光,皆是个体心灵涵养对事物的解读和释放而排斥统一答案,所得结果自然因各创其趣而各具存在价值。所以“本真状态”毋宁是个体的真诚之看,之创建(见)。然而,当写生中创建(见)这回事被肆意放大和强调时,它就会由自然而然的以表现胸中之自然为目的的表现,陡然转向为创建(见)而创建(见)的急功近“创”的表象性呈现诉求。当下五花八门的“写生”面相,许多一眼便知其“看”总是迟滞、耽迷于诸多思虑的外在干预而致形态、行笔呈扭捏态,或狰狞或谄媚或语焉不详,全然失去“看”的真心在场,一脑门子的“我在创新”“我是唯一”,思虑之重尽曝无遗,看了着实让人纠结不已!

长汀雨 | 水彩 | 39.2x58cm |

“思”若不是由“看”的途径流露出来而呈游离态,则写生往往会陷入装腔作势而意义荡然。

写生了几十年,感慨颇多,回顾过往的作品我会对自己生出一点小小的敬意:我还是有些定力的,我的作品都在真实地传递着我画时的当下感受,坦然践行着“看即是思,思即在看,画己所见”的写生理念。为此我还真的要感谢建筑教育这个经历:面对不会画画的学生,我必须首先学会教他们如何去看,杜绝去用那些大而无当、虚头八脑的玄论去忽悠他们以显摆“学问”,绝不得意于学生的听不懂!

琼头港 | 水彩 | 57.2x78.5cm |

写生、教书、做人,都需要诚实面对自己的内心,而不要被一些外在于内心的思虑所裹挟。这是我们能与群体、规范坦诚交流并从中走出去的重要前提。

在此晒些过往的水彩写生,皆为课徒之作,以作为对三十七年教学生涯的回眸、致敬与挥别。愿其人如画!

——

| 艺术简介

姚 波 YAO BO

华侨大学建筑学院教授。1982年毕业于山东曲阜师范学院艺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福建省分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水彩画会常务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建筑美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彩研究院(南京)注册画家; 厦门市民盟美术院副院长;泉州画院特聘画家。

——

| 水彩作品

| 天马山影 | 水彩 | 50.3x35cm |

| 霏雨后溪 | 水彩 | 68.5x52.5cm |

| 村道 | 水彩 | 57.3x39.5cm |

| 民宿 | 水彩 | 39.2x58cm |

| 今日有霾 | 水彩 | 39x27cm |

| 集装箱居 | 水彩 | 39.2x58cm |

| 工屋 | 水彩 | 39.2x58cm |

| 徽居 | 水彩 | 69x54cm |

| 李疙塔土居 | 水彩 | 39.2x58cm |

| 山雨欲来 | 水彩 | 39.2x58cm |

| 兑山红楼 | 水彩 | 39.2x58cm |

| 沉忆 | 水彩 | 57.2x78.5cm |

| 正阳水彩 | 57.3x39.5cm |

| 山村庙堂 | 水彩 | 39.2x58cm |

| 寒春 | 水彩 | 39.2x58cm |

| 山西山居 | 水彩 | 39.2x58cm |

| 村亭 | 水彩 | 57.5x78.7cm |

| 天马山下 | 水彩 | 39.2x58cm |

| 院墙 | 水彩 | 57.3x39.5cm |

| 校园速写 | 水彩 | 57.3x39.5cm |

| 巷 | 水彩 | 39.2x58cm |

| 安置楼群 | 水彩 | 41x31cm |

| 小径 | 水彩 | 57.3x39.5cm |

| 澳门塔石一景 | 水彩 | 37.7x52.8cm |

| 山西农家 | 水彩 | 39.2x58cm |

| 夕阳 | 水彩 | 39.2x58cm |

| 崇武的祷告 | 水彩 | 39.2x58cm |

| 社戏台子 | 水彩 | 39.3x57.8cm |

| 澳门北帝庙旁的洋楼 | 水彩 | 37.7x52.8cm |

| 琼头往事 | 水彩 | 57.2x39.5cm |

| 校园雨道 | 水彩 | 37.7x52.8cm |

| 蒙山漫记 | 水彩 | 39.5x57.3cm |

| 新区 | 水彩 | 34x52.8cm |

| 澳门圣若瑟学校 | 水彩 | 37.7x52.8cm |

| 铁皮厂棚 | 水彩 | 37.7x52.8cm |

| 澳门文化中心街景 | 水彩 | 37.7x52.8cm |

| 刷白的山墙 | 水彩 | 37.7x52.8cm |

| 澳门晨钟 | 水彩 | 37.7x52.8cm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