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昌江菜价高的十个原因
2019-07-12 | 阅:  转:  |  分享 
  
昌江菜价高十大原因一、流通载体、信息建设不足昌江县农产品流通载体建设有待提高,缺乏冷库、专业批发市场和菜价信息监控系统,不能完全适应农业生产
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主要表现在:现有市场过于分散,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功能有待完善,农产品储藏、加工、运销能力不足,农产品流通
的中介组织发展滞后,流通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农贸市场脏、乱、差和马路市场现象突出,这些因素制约了昌江农产品流通、市场发展及人民日益增
长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需求。对蔬菜种植面积、产量、交易量、库存量及价格进行及时监测,强化分析预警、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引导蔬菜种植
户、经营者合理安排生产和经营活动。有效采集和迅速反馈菜市场供应信息,及时发布并稳定社会预期,避免总量供求失衡和价格大幅波动。充分搞
好进出调节,平衡昌江“菜篮子”产品供求。二、交易环节过多80%以上的农产品交易必须经过传统批发市场唯一的通道,才能真正集散出去。从
一家一户生产,到集中收购运输,加上没有及时的产销信息交易,物流运输车辆保鲜性差等原因,导致农产品流通成本大于种植成本,其中的损耗大
比较明显和突出。昌江没有一级批发市场,而传统市场恶劣的交易环境,交易的盲目性大,费时、费力、费人、费车,搞拉锯战、疲劳战,资源浪费
严重。三、交易损耗高损耗高,现有竞争对手零散经营,各环节劳动效率低下,全流通链损耗极高,产品毛利润高。目前,昌江的生鲜产品的整个
流通链中,形成品牌,并在产、供、销环节中形成规模的只有粮食、油脂类、肉类、糕点、奶和奶制品;其他类型的产品在流通环节均没有形成品牌
和规模。生鲜产品要求快速、小批量、多次的物流体系,同时产供销环节需要快速反应的计划体系,没有优秀的运营管理能力,将带来巨大的损耗风
险。四、农贸市场高毛利生鲜产业流通链目前主要的成本和利润空间均在物流环节,同时小量多批次生鲜物流具备较高的进入门槛,因此我们必须快
速切入生鲜物流环节,并进行精细化管理;在蔬菜销售环节存在“最后一公里”现象,从菜地到批发市场,蔬菜往往加价25%,而从批发市场到城
内的零售市场,蔬菜加价往往超过50%,农贸市场的高毛利是由于单个经营户经营效率低下,营业额低,而物流费用高昂导致的。五、昌江本地蔬
菜自给率低目前昌江蔬菜自给率过低,容易导致蔬菜价格大起大落。严重依赖外地菜,农产品知名品牌不多,流通体系还不健全,小生产和大市场信
息对接不畅。尽管全国大市场蔬菜格局已经形成,可以通过市场调节的手段来解决昌江的蔬菜消费,但是建立和巩固我们自己的蔬菜生产基地仍然是
非常必要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蔬菜市场的多样性要求是一对矛盾,要确保蔬菜一年四季充足、均衡供应,新鲜、优质、丰富的蔬菜品种及
适合昌江人的消费习惯,仅依赖外地菜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自己的蔬菜生产基地来加以调节。六、距离蔬菜主产区路途远,没有生鲜连锁等现代流
通竞争对手现代商业模式与农贸市场竞争少,社区生鲜连锁超市、菜篮子工程蔬菜直销店少,对现有的各类经营模式,要区别情况,分别对待,运行
良好的要进一步巩固提高,运行欠佳的则应深化改革,不断引入竞争机制。要求通过租赁、承包、合作、股份制等多种形式,转换体制,搞活机制,
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经营者与生产者的责、权、利结合更紧密。通过努力,在昌江探索出既有规模化、集约化,又有灵活经营机制的产销
经营模式,以创造更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围绕蔬菜产销现代化建设,菜区要进一步建立和健全一整套蔬菜生产抗波动的快速反应机制,提高管理水
平。要结合抵御自然和市场两个风险,探索各级共担风险的办法,建立和完善蔬菜产销风险保障体系。同时要调整投资思路,改革投资机制,进一步
完善各类宏观调控政策,使之不断完善。要继续加强对政府各类基金的使用管理,努力做到专款专用,提高资金回报率。同时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
绿色食品蔬菜和有机蔬菜,鼓励净菜进城、放心菜直销和品牌建设,严格按照商品质量标准采收、分级包装上市,开发配送蔬菜上门服务,做到有品
牌、有商标、有承诺、有形象,进一步推进“放心菜”工程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七、没有应急蔬菜基地昌江长期大量依赖外地菜,遇到突发灾害天气
供应紧缺,菜价极易波动。资源禀赋不足,耕地数量质量有所下降,农业发展空间受到制约;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灾害性天气和动植物疫病增多,农
业自然风险加大;农民组织化程度偏低,规模经营水平不高,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压力较大;农产品知名品牌不多,流通体系还不健全,小生产和大
市场信息对接不畅;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有扩大之势;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总体偏低,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针对这种情况,昌江应该
启动叶菜生产功能区建设。所谓功能区就是必须按照政府指令进行蔬菜生产种植的土地,功能区的土地所有者依旧是农民,农民按照政府的要求种植
蔬菜,相应地可以从政府获得一定的补贴,保障型功能区每亩每年补贴200-300元,应急型功能区每亩每年补贴700-900元。要充分利
用区位、信息、科技、人才优势,因地制宜,发挥常年菜田的特色,分期分批种植有地域特色的蔬菜,以确保市场对蔬菜的需求。同时要利用好保护
地设施,在菜源充裕的情况下,积极大胆调整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以提高经济效益。要发展高、精、细、鲜等优质无公害蔬菜,有重点地开展有机
蔬菜生产试点,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同时要挖掘和发挥郊区传统的地方优质特色品种,如野生蔬菜、药用蔬菜、保健蔬菜、观赏蔬菜,引进
各类蔬菜新品种,以增加市场占有率。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行蔬菜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生产,提高蔬菜品质和加工包装水平,下大力气抓好品
牌蔬菜销售,实行标准化上市,以此带动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调整,努力推进蔬菜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方向发展。只有实施品牌战略,才
能形成特色,提高竞争力。蔬菜相对过剩的往往是大宗蔬菜品种,而名、特、优、精稀有品种不但不过剩反而相对价格较高。八、蔬菜批发垄断,没
有风险调控计划昌江蔬菜价格上涨呈现出涨幅大、结构分化的特点。生产成本的提高以及流通环节的层层加码是蔬菜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此外,自
然灾害和菜霸垄断也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价格上涨的趋势。建议政府完善蔬菜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创新蔬菜市场风险调控手段以及强化蔬菜预警监测
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蔬菜市场应急保供制度,建立主要“菜篮子”产品储备制度,确保蔬菜、猪肉等重要的生活必需品3—5天消费量的动态存量
。通过补贴政策积极组织一批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生产流通企业,在蔬菜生产旺季加强收储,蔬菜生产淡季及自然灾害天气加大调运及投放市场力度。
九、蔬菜流通经营成本高人们普遍认为菜价高的主要原因是中游环节的运输成本高。其实不然,菜价居高不下的“罪魁祸首”是下游环节的“广义租
金”,正是它促使下游环节产生了“最后一公里”现象。“广义租金”包含摊位费、卫生费、水电费、生活垃圾处理费、工商户登记费和健康检查费
等,这个租金是固定的成本。目前菜市场的管理方式大多是私人整体承包,在“菜市场的业主(所有权人)—整体承包者—摊贩”这个链条中,直接
为市民服务的摊贩则属于弱势群体。私人承包者从市场所有者(真正业主)那里整体租下来,从而掌握了很大的支配权,从中收取高额回报,落到摊
贩身上高额的摊位费等各项费用,应建立直租或补贴,减小蔬菜流通人员的经营压力。十、与产地批发市场联动不足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产地蔬菜批
发市场的资源与优势,与产地批发市场建立联动合作关系,探讨建设大型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具体实施蔬菜等农产品储备、配送、批发、零售以及调控职能;鼓励竞争,将政府主导的农贸市场建设纳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通过农贸市场建设改造、规范管理公益市场、推进“农改超”、大力引入便民平价流动菜车、电子商务、直供直销配送中心订单生产等新型销售终端模式,组成多层次的农副产品供应体系。
献花(0)
+1
(本文系蔬菜连锁图...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