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云五世纪——南北朝前期的牛人们 NO.200

 了用民 2019-07-12

NO.200

令人诧异的是,在此期间,之前一直觊觎南朝领土、多次发兵南征的北魏却并未趁火打劫,始终在袖手旁观——除了因裴叔业投降而轻松得到淮南重镇寿阳外,基本没有采取过什么像样的军事行动。

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因为,北魏这些年也并不太平。

孝文帝元宏去世后,17岁的太子元恪继位,是为北魏宣武帝。

元宏临终的时候,给元恪指定了六个辅政大臣,但吏部尚书宋弁没过多久就病死了,只剩下了五个——右仆射任城王元澄、左仆射广阳王元嘉、太尉咸阳王元禧(元宏二弟)、司空北海王元详(元宏七弟)以及尚书令王肃。

五人中,元嘉年事已高,不太管事。

而元澄对王肃这个南朝降人位居自己之上颇为忌恨,正好有人告发王肃密谋叛逃,元澄如获至宝,便下令将王肃拘禁,严加审问。

没想到元澄查了很久,却没查到任何证据。

裤子都脱了,你就让我看这个?

元澄很尴尬,很丢脸。

丢脸还是小事,更倒霉的是还丢了位子——元禧趁机上奏朝廷,说元澄擅自拘禁大臣,最终元澄被免官回家。

不过,就像农民养猪并不是因为喜欢猪一样,元禧这么做也并不是因为喜欢王肃。

事实上,他对王肃也非常仇视。

不久,王肃也被排挤出了京城,出任豫州(治所今河南汝南)刺史。

就这样,孝文帝死后不到一年,他钦定的六辅臣就变成了二辅臣——朝政大权落到了元禧、元详两位皇叔的手中!

元禧性情狂妄,贪婪好色,元恪对他非常不满。

他一方面重用另一个皇叔元勰(元宏六弟),让他担任录尚书事、司徒,以分元禧等人的权;一方面又加紧培养自己的嫡系——毕竟他当上太子的时间很短,缺少自己的班底。

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舅家。

元恪的生母高氏出身低微,她生于高句丽,后随父母移民到了北魏,迁居龙城(今辽宁朝阳),因长得漂亮被冯太后选入宫中,为元宏生下了二皇子元恪、五皇子元怀。

后来太子元恂被废,元恪意外捡漏,成了北魏帝国新的继承人。

但按照北魏帝国的“子贵母死”制度,儿子走上巅峰之日,便是母亲步入地狱之时——高氏在从平城前往洛阳的途中被害身亡。

元恪对母亲的悲惨遭遇非常同情,因此登上帝位不久,他就在民间找到了自己从未谋面的舅舅高肇、高显以及表弟高猛,将他们召进朝廷,封为公爵,信任有加。

不过,元恪也知道,高肇以及高氏家族在朝中没有任何根基,要想从元禧等辅政大臣手中夺回权力,靠他们是不可能的。

还有谁可以依靠呢?

元恪不知道。

生于深宫之中的他对外面的世界,就相当于幼儿园小朋友对《C Primer Plus》一样——根本是一窍不通。

就在元恪愁眉不展的时候,机会突然从天而降——领军将军于烈向他抛来了橄榄枝!

于烈出身于鲜卑八大家之一的万忸于氏,是北魏开国名将于栗磾之后,多年来一直深受孝文帝的信任,掌管禁军,权重一时。

于烈人如其名,性情刚烈,对骄横的元禧很是看不惯。

元禧要于烈给他一批羽林军作为其仪仗队,于烈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没有皇帝的诏书,我是不可能答应这个要求的。

元禧气坏了,派人给于烈传话:我乃是当今天子的叔父,又是辅政大臣,向你提这点小小的要求,和皇帝诏书有什么区别?

没想到于烈不仅依然丝毫不给面子,还撂出了这样一句狠话:我并非不知道王爷你的身份,但王爷想要天子的羽林军,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我于烈的脑袋可以给你,但羽林军是不能给你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