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刊词 | 为什么90%的从业者都要了解建筑工业化

 zhaxx 2019-07-12

应万能的包工头的邀请,我将在同时在匠人工学院和万能的包工头公众号开通《建筑工业化入门课》这一专栏,总结我从一个学生变成一个建筑工业化资深产品经理十年间的经验与教训,都是满满的干货,献给那些建筑专业学生、从业者以及希望开展建筑工业化业务的人。

有人说,做建筑工业化的毕竟是建筑圈的少数人,会有多少人看呢?

我先说几个数据,2013至2017年间,

全国有30个省市地区颁布了建筑工业化政策;

全国十大设计院都先后成立了建筑工业化部门;

上市或准备上市的建筑企业中,100%都讲了建筑工业化的故事

同时百度指数也显示,

30%的从业者经常关注这个领域;

40%的人偶尔会想这个领域;

12%的人已经走在建筑工业化的路上;

只有不到10%的人,从来没想过要转型。

所以,身在建筑行业的你,如果恰巧是那10%,说明在这个时代,你已经很危险了,最好清醒的认识到这个问题

2008年,当我对建筑工业化产生兴趣的时候,我不并知道自己已经幸运的踏上了一个难得的机遇。生长在快速城市化中的我们,如果想有所作为,希望改变行业,恰巧还年富力强,其实是非常幸运的,因为我们赶上了一个中国建筑产业的大变革时代。

现在的建筑业也迎来了一个产生大师的时代,制造业和建筑业的链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通畅。你除了自己去发明一项技术制造一个产品,还可以去参与一个有理想的公司一起去改变些什么。如果你赶上了这么一个百年一遇的大时代,却完全没有考虑过进入建筑工业化这个领域,而是在一个看起来有保障的传统领域里,安稳的度完余生,很可能有一天你会后悔。

每个时代,极具创造力、身负绝技的建筑人大致都是一个固定的比例,但不是每个时代的建筑人都有机会实现建筑理想。

2008年的时候,我不知道我会成为“拓荒者”的一员,参与到政策标准与技术产品的实践中;也不知道2015年的我会去创业,去“接种”互联网的基因,再带着新知识重返建筑行业。

作为一个在建筑产业化的路上摸索了10年的老司机,我很愿意把这10年的实战经验,把行业一线的一手资料,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因为我知道,同样作为一个学生时代的我,从一个不知从何下手的小白,到一个专业从业者的成长历程是多么的艰辛,我会帮你把迷茫转化为坚定。希望大家在有时间的时候,不管你是否已经参与到了建筑工业化的事业中,或正在走向转型的路上,都可以听听我的建筑工业化入门课,或许我能帮你避开我曾经踩过的坑。

未来的一段时间,我会在这里上跟大家交流分享以下八个核心模块的内容:

模块1、认知建筑工业化

模块2、如何组建团队

模块3、如何做产品

模块4、如何做项目管理

模块5、如何与政府沟通

模块6、如何控制成本

模块7、如何做品牌

模块8、建筑工业化之后

 (详细课程内容详见文末课程表)

相信以上这些来自建筑产业化一线、掺杂了少许互联网基因、诚意满满的干货,会对你将来的发展,提供一些实质的帮助。

如果你凑巧是有理想的建筑人,想像互联网席卷全球一样改变建筑行业,

如果你想成立一家属于自己的建筑工业化公司,

或者,你只是单纯觉得,“如果我有机会,一定会做质量更好、功能最强大的房子”的话,现在就应该开始动手了。

感谢范悦、龙玉峰、樊则森、谷明旺、樊骅、岑岩、邓文敏、付灿华、唐勇等良师益友,一直以来的帮助,毕竟没有你们,就没有现在的我。同样,我就是因为没有现在的我,之前路才走得那么艰辛,你懂的

现在就行动起来,走向建筑工业化,走向新建筑。

关注我的公众号并分享,让“包工头”改变世界。

前建筑师,720度解读建筑的前世今生。

新时代的包工头,专治各种不明白。

互联网思维,探索匠人跨界的可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