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濮阳县北关一一北门锁钥

 汉字宫精彩无限 2019-07-12

北门锁钥——一个源自家乡的成语

——濮阳县北关村历史故事(洪博说)

北京八达岭长城关城门额刻着“北门锁钥”,家乡濮阳老城四牌楼北面门额也是“北门锁钥”四个大字。“北门锁钥”到底出自哪里,我们来一起“考证”一下北门锁钥”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原指北城门上的锁和钥匙,寓意固若金汤的军事城池。

中国所有的成语都有具体的出处,“北门锁钥”的成语释义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也。’”。而“北门锁钥”四个字和具体成语典故则出自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宋史·寇准传》:“主上以朝廷无事,北门锁钥,非准不可。”详细故事还得从“澶渊之盟”说起。

隋朝开皇十二年,濮阳境内置澶渊县,唐初又为澶州。澶州位居黄河要津、中原腹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的城濮之战、铁丘之战等都发生在这一带。北宋时期,澶州更是成为抗击辽国入侵的重要战略堡垒。

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辽军南侵,直抵澶州,宋将李继隆死守澶州城门。危急时刻,朝廷意见不一,参知政事王钦若等人奏请宋真宗移驾金陵或成都。真宗犹豫不决,问宰相寇准,寇准佯作不知,曰:“谁为陛下画此策者,罪可诛也”,并称“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在寇准力促下,宋真宗亲征,登濮阳老城北城楼督战,“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一举击败辽军。宋辽达成盟约,史称“澶渊之盟”,从而使宋辽维持了长达百余年的和平。

“澶渊之盟”期间,寇准招惹了王钦若等南迁派。北宋景德三年,寇准造人陷害,被贬到澶州守城。有一次辽国使节过城拜见,问寇准:“先生德高望重,为什么不在中书省做大官了?”寇准凛然回答:“主上以朝廷无事,北门锁钥,非准不可。”意思是说皇帝以为朝廷没有大事了,而澶州这边“北门锁钥”这么大的事,非要寇准担当才行。事后,寇准写了一副对联悬于衙署,联曰“东郡股肱今右辅,北门锁钥古天雄”。从此“北门锁钥”便不断被用于雄关匾额之上,寓意城池“固若金汤”,“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寇准所言“北门锁钥”中的北门,就是指濮阳老城北门。可以说,促成“澶渊之盟”的头号功臣是寇准。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写了一首《澶州诗》:去都二百四十里,河流中间两城峙。南城草草不受兵,北城楼橹如边城。城中老人为予语,契丹此地经钞虏。黄屋亲乘矢石间,胡马欲踏河冰渡。天发一矢胡无酋,河冰亦破沙水流。欢盟从此至今日,丞相莱公功第一。这首诗充分肯定了“澶渊之盟”中寇准的功劳。正是寇准力排众议,促成宋真宗北上,登澶州北门城楼,鼓舞士气,才大败辽军。北门城楼是大败辽军、促成“澶渊之盟”的历史见证实物,也是辽国无法忘却的“噩梦”。由此可见,寇准对辽使所说“北门锁钥”,指的就是宋真宗亲临的澶州北门城楼,也就是位于北关村南边的北门城楼,“北门锁钥”典故就是出自濮阳县老城北关村。

值得一提的是,辽国主帅萧挞凛率军包围澶州城后,率数十轻骑在澶州城下北关村一带察看地形。宋军守将在北门城墙上以床驽射杀了萧挞凛。萧太后闻之恸哭,亲自送萧挞凛灵柩回辽,并罢朝五日。也就是说,辽军主帅萧挞凛就是被宋军射杀在北关村一带,正是主帅被杀,辽军士气才严重受挫。北关是风水宝地,对常年生活于此的百姓护佑有加,对敢来侵犯家园的敌人毫不留情。

令人遗憾的是,老城北门城楼早已消失在历史中,而北关村目前也处于可能被彻底拆迁的困境。果真如此,那么承载着“北门锁钥”成语故事的实物建筑和村落将不复存在。倘若在经济利益驱使下,辽军铁骑未能攻破的“北门锁钥”,却在黑心的开发商手里毁于一旦,必将成为北关村民心中无法抚平的伤痛,而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巨大损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