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造国家级海湾公园|宁波象山港区域整体空间设计

 djg宁静佳园 2019-07-12

一个具有预见性的、理想的空间格局作为“棋盘”,是引导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蓝图,是进行人居环境治理和创造空间价值的基础性工具,是各类空间开发保护活动的基本依据,更是适应阶段性发展需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愿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浙江宁波象山港区,作为宁波市重要生态保护区域,是宁波重要的林地生态源和水源涵养区,是东海舟山渔场鱼类洄游产卵的重要港湾,是东亚-澳大利亚水鸟迁徙线上的重要驿站,同时也是重要军港基地。未来这盘大棋要怎么下?如何构建一个理想的空间格局?

2014年,宁波市城乡规划研究中心象山港区域整体空间设计研究项目,这一关系象山港未来数十年发展的“棋盘”工作,在经过严格的招标采购评估后,被正式委托给DDON笛东开展设计研究

2015年底,该项目以创新的研究方法、严谨全面的学科考量,为象山港总体规划的完善发布提供了专业支持,并于同年荣获由宁波市城市规划学会授予的“2015年度宁波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这一殊荣。

5年过去,今天再回过头来思考,笛东在象山港项目中的很多设计创新依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它们指引了象山港区域整体空间设计的诞生,并对促进“国家海湾公园,山海文化聚落”的战略目标实现,持续贡献着价值。

地理区位

象山港位于长三角南翼,是浙江省中部的一个由东北向西南深入内陆的狭长型半封闭海湾,岸线总长约400公里。研究范围为宁波象山港临港湾地区,规划总面积约2868平方公里。

规划背景

象山港规划范围广袤,且分属于不同市县区管辖,需要协调的领域更为复杂,涉及土地利用、综合交通、海洋功能区划、生态环境、海洋污染治理、历史文化保护、城市绿道、区域空间保护利用、渔业、旅游、工业、船舶制造、电厂等多方面的内容,在生态、生产和生活上有着明显的矛盾冲突。

规划目标

面对如此庞大的体量和错综复杂的因素,明确象山港区域功能空间发展导向,更好地引导区域景观资源保护和开发建设,提出象山港区域生态空间格局和空间特色塑造的策略建议,是要实现的首要目标。

► 能保存象山湾现有资源的整体生态价值、基本特征以及维持人类活动的生态承载能力。

► 保护海洋水体不受污染,提高海洋生产力。

► 保护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的多样性及自然风景的质量。

► 限制围垦工程,在指定的未来发展区内进行能够促进发展的产业项目。

► 减少工业区的用地规模,保证海岸的生态性。

► 采取与景区整体生态和文化价值的保护相互协调的方式来打造休闲旅游的发展,合理利用海岛资源,打造山、海、城、岛共生共融旅游胜地。

分析研究

经过现场调研走访,基于象山港区域现状资源要素梳理,从自然资源、人文要素和功能特点进行归纳,提取各类空间特色,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提出区域整体景观风貌和空间特色体系的建设目标,明确在开发建设中需要加以控制的重要区块、廊道、节点要素。

创新与特色

  • 多层次景观研究及设计系统

区别于常规的总体城市设计, 本次根据场地的巨大尺度特点进行多层次设计:

宏观角度明确象山港在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区域生态价值和军事价值,从中观角度开展资源调查、价值分析到特色分区;从微观角度进行景点设计。空间设计上建立整体空间格局 - 特色单元分区风貌 - 重要节点景观设计的层层深入的空间设计体系。

  • 发挥多学科跨领域合作优势

本次规划设计方案建立在深入详细的资源调查基础上,踏勘了区域内所有地理资源及历史人文资源,从海、陆两条线路踏勘,对区域内海洋、岛屿、鸟类保护区、陆地的自然风景点和历史文化村落等都进行了调查。并邀请国土资源部、中规院、清华、北林等多领域专家顾问就基础资源进行分析讨论,对区域价值进行科学的判断。

  • 研究与总体规划同步协调编制

象山港项目在编制工作方法上也有所创新,做到了与象山港地区的总体规划同步协调编制,研究成果纳入法定规划

整体空间设计提出的构建“国家海湾公园,山海文化聚落”的建议引起市领导和专家的高度重视,纳入象山港总体规划中,在总规定位中增加“国家海湾公园”。

此外,整体空间设计提出的最美滨海公路象山港特色十景等成果也被总体规划采纳,发挥了很大的支撑作用,实现总体规划和总体城市设计之间的良性互动。

创新路线

01

建立生态控制保护红线

在项目范围内,我们将8类保护区纳入生态控制保护红线,约占陆域面积的78%,并以保障基本生态安全为主,严格控制建设活动。

02

划定山海廊道

象山港区域的人类活动使自然环境日益破碎化,通过廊道的建立增加孤立斑块间的连通性是保护物种的多样性的重要手段。廊道呈现线性空间、网络化结构的特点,主要作用是物种迁移通道;湿地污水净化和洪水拦截;海岸带绿廊的防风固岸;水源涵养及洪水调节,通过生态廊道恢复象山港与宁波市的生态系统连通性。

03

活用岸线

减少工业岸线和围垦工程,对现有岸线进行固化与生态化处理,增加生态岸线占比。规划岸线分为生态岸线、旅游生活休闲岸线、工业岸线、港口岸线、渔业岸线、特殊岸线等6类,其中生态岸线占总体岸线的70%。

04

确定理想建设规模

运用生态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及安全生态格局等多种计算方法,最终确定能够保证区域高生态安全水平的理想建设规模为223平方公里,占陆域面积的12.6%。

整体形成山海串联、廊带相融的“三带三廊三区三核”空间格局,三条区域生态带,三条山海风光廊道,三个风貌特色区,三处生态景观核心。

05

11个景观特色控制单元+10个特色风貌节点

一条生态休闲滨海公路串联象山港特色十景;一座国家海湾公园丰富象山港区域品牌形象。

结语

海湾区域发展与规划是一复杂长期的过程,象山港项目是一个在生态港湾中具有价值的大尺度重建规划。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多层次的设计指引、合理的路径和策略实现区域景观的保护,保证了区域的最重要资源的合理利用。以系统性、前瞻性的思路协调多层次的发展目标,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

唤醒原乡文脉记忆 弘扬地方特色文化

北京密云冶仙塔文化休闲公园

构建「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生态修复成功样板

合肥滨湖国家级湿地森林公园


DDON笛东全域旅游规划

助力中国最美乡村-婺源“乡村振兴”大踏步前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