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医院内分泌科鹿斌教授和季立津医师的【糖友时间】系列科普已经进行到第四弹,想要复习前三弹的朋友,请戳链接。 在第一篇糖尿病科普文章中,鹿教授和季医生已经回答过“胰岛素依赖”的问题: 胰岛素不是“洪水猛兽”,它只是一种降糖药物,需要皮下注射,应用以后不会“上瘾”。 有人可能会说,“我对胰岛素没意见,可是我害怕扎针啊。” 当然,胰岛素的应用有一定的适应证,并没有那么随便,也不是你想扎就能扎的。 胰岛素适应证 1.1型糖尿病 2.2型糖尿病多种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不达标 3.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乳酸酸中毒 4.2型糖尿病合并严重慢性并发症 5.合并妊娠或哺乳 6.合并严重感染、创伤、手术、心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态 7.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8.某些特殊类型糖尿病 9.有些初诊断的糖尿病患者血糖特别高,可以应用胰岛素治疗,以解除高糖对胰岛细胞的毒性作用,让自身胰岛细胞休息有助胰岛功能恢复。停用胰岛素后,有些患者服用较少的口服药物就能很好地控制血糖。 胰岛素注射复杂吗?需要注意些什么呢?接下来,鹿教授和季医生将详细地介绍胰岛素注射的小细节。 1.注射时间 注射胰岛素的时间与饮食时间密切相关 胰岛素按起效和作用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超短效、短效、中效、长效以及预混胰岛素。
2. 注射部位 常用部位:腹部、上臂外上侧、大腿前外侧、臀部外上1/4侧 腹部注射部位避开肚脐周围5厘米,是胰岛素注射优先选择部位。胰岛素在腹部的吸收率最高,吸收速度最快,不受四肢运动的影响;臀部吸收较慢,一般适合中长效胰岛素。 3.部位轮换 千万不要固定一个部位反复注射 注射胰岛素应当选择未破损的皮肤,按照左右对称轮换的原则,有规律地更换注射部位和区域。两次注射部位需间隔至少1厘米。 4.进针角度 胰岛素注射采用皮下注射,即注射在脂肪层内 将针头垂直(偏瘦者可45度角进针)快速地插入皮下层进行注射; 使用胰岛素笔完成注射时,应等待5-10秒后(或更长时间)再将针头拔出,以避免漏液现象的发生。 注射完成后应立即将针头从注射笔上卸下,以免空气进入药液,导致注射时间的延长,并影响注射剂量的准确性。 5.药物贮存 胰岛素是生物制剂,应在保质期内使用 未开封的胰岛素2~8℃温度下储藏;已开封的胰岛素可以放在室温25℃以下,也可放在冰箱冷藏中,但注射前务必提前15-30分钟取出,回温后再注射。 6.避免低血糖 胰岛素注射期间最担心的不良反应 · 应养成定时注射、定时用餐的习惯 · 胰岛素注射过的部位应避免激烈的运动。运动会加快胰岛素的吸收,出现低血糖现象。 · 注射后勿使劲搓揉注射部位,防止胰岛素扩散,胰岛素高峰提前出现。 · 加强血糖监测(最好自备血糖仪) · 随身携带食物或“糖尿病卡” 7.避免重复使用针头 胰岛素注射针头是一次性的,每次注射完后即取下丢弃 很多老年糖尿病病友特别节约,总要等到一支胰岛素笔用完才换针头,这是万万不可的! 重复使用针头的危害 · 注射疼痛:会造成肉眼不易发现的针尖弯曲成钩形,导致注射部位流血,擦伤,增加了患者注射的疼痛感 · 针头折断:多次重复使用使针尖部分可能折断在人体内而引起严重后果 · 针头堵塞:使用过的针管内残留的胰岛素形成结晶造成阻塞,阻碍下一次注射 · 导致皮下组织增生和硬块的产生 √ 胰岛素吸收不稳定,无法有效地控制血糖 √ 所需的胰岛素剂量将越来越大 √ 影响个人外观形象 · 增加注射部位感染几率:重复使用针头导致空气及针尖上细菌进入笔芯污染药液,容易增加感染几率 · 增加针刺伤几率:重复使用回套针帽大大增加针刺伤几率,可导致血源性传染病感染风险的增加 · 降低胰岛素疗效 所以看到这么多重复使用针头的危害后,希望广大糖尿病病友切勿因小失大,要勤换针头哦。 8.针头丢哪里? 胰岛素针头其实属于医疗垃圾,应当放置在专用的锐器盒中 阿姨 你是什么垃圾? 阿...阿姨,我不是垃圾, 我...我这是胰岛素注射针头 ![]() 我 ![]() 阿姨 ![]() 拒收 什么情况??? ![]() ![]() 我 重 点 来 啦 胰岛素针头属于医疗垃圾,应当放置在专用的锐器盒中,当废弃物装至容器的3/4处应关闭封口,带到相关医疗机构回收并按医疗垃圾统一处理。 ![]() 胰岛素针头不可随意混入生活垃圾中,如果处置不当,在运输清运过程中可能造成环卫工人针刺伤,更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疾病传播,污染环境,危害民众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