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12|别想太多

 无事不登三宝殿 2019-07-12

我们常说:三思而后行。但后面还有一句:再,斯可以(想得差不多就可以了,不用想太多)。

想太多,顾虑就多,这个不行,那个不行,计划最终都会流于破产。

想太多,其实是拖延症发作,不愿付出努力,最终只能碌碌一生。

王阳明先生说:在事上磨炼。

很多事情,只有做了才能明白,做了才能有结果。

别想太多,因为没有万无一失。

世界像一座大山,上面雾气朦胧,我们永远不知道它的全貌如何,只能一边走,一边摸索。王阳明说:夫学、问、思、辨,皆所以为学,未有学而不行者也。王阳明很小的时候立志当圣人,很多人都嘲笑他自不量力。

但是王阳明二话不说,马上去“格物致知”,去格竹子,去边关闯荡,发奋读书。虽然一直受挫,但是他却在行动中不断发现理学的问题,这才有了后来心学的建立。做,就有成功的机会;不做,就只能等待失败。华丽的跌倒,也胜过无谓的徘徊。

不要急功近利,要懂得循序渐进

现在这个时代,很多人不懂得“循序渐进”的道理,才做几天就想要结果。

王阳明曾言:“后生美质,须令晦养深厚,天道不翕聚,则不能发散,花之千叶者无实,为其英华太露耳。”

王阳明先生说:“凡是天资聪颖的子弟,必须让他掩藏才华,含而不露,养成深沉持重的气质。 自然天道的规律是,不善于聚合收敛就难以发散。”那些有着许多花瓣的花木常常不结果实,是因为它的精华全都显露在外表了。

学问是一点点增加的,今天又一点领悟,明天又有一点领悟,循序渐进,一点一点去成长。就像是浇水一样,树木刚开始长出嫩芽的时候,浇一杯水,长成大树的时候,浇一桶水。上来就浇一桶水,只能把种子淹死。

塌下心来扎根,不要急功近利。就像一棵大树一样,我们只需要往下扎好根,树干自然会长大!不求一蹴而就,不要急于求成,一点点改变,就能抵达终点。

笃行才能出奇迹,行百里者半九十

王阳明有句话:辨既明矣,思既慎矣,问既审矣,学既能矣,又从而不息其功焉,斯之谓笃行。道理已经很清楚了,那就得持续不断的用功才能见到效果。

王阳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少年立志成圣以后,哪怕在瘴毒遍地的龙场,他也依然手不释卷,参悟天地的道理。

孔子手不释卷,韦编三绝;司马光做警枕,发奋苦读;王献之依缸习字,勤练不辍。

不要踌躇不前,在前行中不断矫正自己人生的航向,一点点前进,一点点接近,我们终究能抵达人生的彼岸。

知行合一是一种智慧,坚持不懈是一种境界。

当你回首此生,心如止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阳明心学认为,心即理,不须增一分,也不须减一分。心本不须刻意去修,只需事事集义

我们通常认为,人的心是需要不断加以充实、扩展、提升、修炼,才能变得更加强大,而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是,心本不须刻意修炼,刻意修炼,反而容易增加了一份执心和妄心。心的本体就是良知,只是经常被私欲不明所遮蔽。

不明白心即理,不明白良知常存,就容易产生自我修习的妄执之心,反为修心所累。

之前曾经举过一个例子,头顶上空掉下危险的东西,不需要刻意提醒我们自己,只要头脑清醒,我们就会下意识的躲避,但是如果精神集中在自己脑子里面想什么、反复检查自己是否忘了头顶掉下东西要躲开,这些想法,反而容易分散了对外界危险的分辨力。

因为不明白心即理,不明白良知常存,人们就会刻意去塑造自己的内心,不断充斥自己的内心。而很多时候,这种刻意的充实、提升、塑造自己的内心,其实背后都是一种执心和妄心,背后其实是私欲的萌动,反而让我们的内心被遮蔽更多不明,就像有些修习者反复检查自己内心是否有贪心私欲冒出来,但却对眼前需要帮助的人视而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