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内经」灵枢·第三十七篇 五阅五使篇

 峨眉佛光 2019-07-12

「学习内经」灵枢·第三十七篇 五阅五使篇

《黄帝内经》分《素问》、《灵枢》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五阅五使篇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原文】黄帝问于歧伯曰:余闻刺有五官、五阅,以观五气;五气者,五藏之使也,五时之副也。愿闻其五使当安出?

【翻译】黄帝问岐伯说:我听说在针刺治疗疾病时,对内在五脏所反映于五官的五种气色变化的观察,可有助于病情的诊断。所谓五气,是指五脏的内在的变化反映于体表的现象。五脏之气是由五脏産生和支配的,它的盛衰与春、夏、长夏、秋、冬五季相配合的。请问五脏之气是怎样表现在面部的?

【原文】歧伯曰:五官者,五藏之阅也。

【翻译】岐伯说:五官的变化就是五脏在身体外部的反映。

【原文】黄帝曰:愿闻其所出,令可为常。

【翻译】黄帝说:我想听一听五官的表现与五脏之间是如何反映的,以便把它作为诊断的常规。

【原文】歧伯曰:脉出于气口,色出于明堂,五色更出以应五时,各如其常,经气入藏,必当治里。

【翻译】岐伯说:五脏的变化可以通过脉象的形式表现于寸口,也可以通过五色的形式表现在鼻部。五色交替出现,是与春、夏、长夏、秋、冬五季气候的变化相应,每一时令都有其正常现象即五季分别出现青、赤、黄、白、黑五色是有一定规律的。如果经脉的邪气循经络深入内脏,必然出现五色的异常,则一定要从内在脏腑治疗。

【原文】帝曰:善!五色独决于明堂乎?

【翻译】黄帝说:好。但诊察五色只是单独取决于鼻呢?

【原文】歧伯曰:五官以辨,阙庭必张,乃立明堂,明堂广大,蕃蔽见外,方壁高基,引垂居外,五色乃治,平博广大,寿中百岁;见此者,刺之必已;如是之人者,血气有余,肌肉坚致,故可苦以针。

【翻译】岐伯说:正常人的五官能辨别顔色、气味、味道、声音等,眉间、额部开阔饱满,就可以观察鼻部的情况。如果鼻部宽阔高大,颊侧至耳门部肌肉丰满凸起,下颚高厚,耳周肌肉方正,耳垂凸露于外,面部五色表现正常,五官宽阔高起,端正匀称,这样的人就能够活到一百岁。观察到以上的表现,即使发生疾病,施用针刺也一定能够治愈。因为像这样的人,气血充足,肌肉坚实致密,所以能适应针刺疗法。

【原文】黄帝曰:愿闻五官?

【翻译】黄帝说:我想了解一下什么是五官。

【原文】歧伯曰: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肾之官也。

【翻译】岐伯说:鼻是肺的官窍。眼睛是肝的官窍,口是脾的官窍,舌是心的官窍,耳是肾的官窍。

【原文】黄帝曰:以官何候?

【翻译】黄帝说:从五官的表现,如何推断疾病呢?

【原文】歧伯曰:以候五藏:故肺病者,喘息、鼻张;肝病者,眦青;脾病者,唇黄;心病者,舌卷短、颧赤;肾病者,颧与颜黑。

【翻译】岐伯说:通过五官的表现,可以推断五脏的病变。肺的病变,出现呼吸喘急,鼻翼煽动;肝的病变,出现目眦发青;脾的病变,出现口唇发黄;心的病变,出现舌体卷曲短缩,两颧发红。肾的病变,出现两颧和额部发黑。

【原文】黄帝曰:五脉安在?五色安见?其常色殆者如何?

【翻译】黄帝说:有的人平时脉象和五色都很正常,但一发生疾病就很危重,这是为什么呢?

【原文】歧伯曰:五官不辨,阙庭不张,小其明堂,蕃蔽不见,又埤其墻,墻下无基,垂角去外,如是者,虽平常殆;况加疾哉!

【翻译】岐伯说:五官的功能失常不能辨别顔色、气味、味道、声音等,眉间顔额的部位不开朗,鼻子也小,颊部和耳门瘦小而不饱满,面部无丰满的肌肉,下颚平陷,耳垂和耳上角尖窄而向外突出,像这样的人即使平时色和脉都正常,但禀赋薄弱也会发生危重的疾病。

【原文】黄帝曰:五色之见于明堂,以观五藏之气,左右高下,各有形乎?

【翻译】黄帝说:五脏表现于鼻部,据此可以推断五脏之气的内在变化,那么在鼻的左右上下,有一定的反映部位吗?

【原文】歧伯曰:府藏之在中也,各以次舍,左右上下,各如其度也。

【翻译】岐伯说:脏腑深居于胸腹之中,各有一定的位置,所以反映五脏之气盛衰的五色,在面部的左右上下也有一定的位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