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艺术馆,还是购物中心?

 Kris1977 2019-07-12

自从上海K11 的崛起,代表着艺术MALL这个商业地产的新概念一时间名声大噪,话题无数。现在,不仅一线城市的顶级商圈,还是二三线城市的购物商圈,各种五花八门的艺术展览纷纷粉墨登场,已经成为商场节庆活动的标配。

购物中心除了在节庆期间在公共区域和中庭举办各类艺术展外,还有很多商业中心采取“招商不够,艺术来凑”的手段,一些原本要留给奢侈品或明星品牌的一层商业空间,因为诸多原因暂时没能引进索性就改造成一个临时的美术馆或展览空间,这也许是无奈之举,但是事实却证明很多展览不管是流量曝光,门票收益还是到访都还是相当不错的。


比如现在比较热门的teamlab、草间弥生等大牌艺术家的作品展览,每开展一次都可以吸引大量的人流前往观看。

草间家的作品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已经创作出来,那个时候要到美术馆体验,并且还是在相对精英式的艺术爱好者圈内口碑宣传。现在,在逛购物中心的时候,就可以看到草间的作品,传唱度会更高。

传统上,艺术作品是作为主体被欣赏和膜拜的,艺术本身是不需要取悦大众的,不管大众喜欢还是不喜欢,艺术就是艺术,它就在哪里。

现在,拍照者才是主角,艺术则成为了背景。当人们在艺术前合影留念发朋友圈时,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欣赏什么印象派或者是波普派的艺术,艺术只是自拍的背景而已。

社交媒体借助网络技术的兴起,正在彻底重塑大众的艺术消费观。比如tealab的沉浸式艺术与购物中心的结合。

还有风靡美国创下过超长排队记录的雨屋“Rain Room”艺术装置。

再比如《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将绝大部分的静态画面升级为生动的视频,再配以宏伟的交响音乐和语音解说,让观众沉浸在梵高浓烈的油彩中,亲身感受旋转的星空、肆意绽放的向日葵。

相比于传统艺术展,对于新一代的“网红”展览来说,拍照和传播才是重中之重。进一步为商业艺术展带来一种“去IP化”的现象。

来源:和创摩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