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的夏日,正是荔枝上市的时节,苏轼在《惠州一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其美味由此可见一斑。 新鲜的荔枝果肉洁白晶莹,清甜爽口,挂齿留香,风味独特,不禁想起杜牧在《过华清宫绝句》: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描绘的正是唐玄宗为博贵妃一笑,不远万里派人快马加鞭运送到宫中,众妃子吃荔枝的场景。 荔枝又名离枝、丹荔。属热带水果,我们的岭南佳果,在《本草纲目》作为果部类记载,其果实不宜保鲜,人们常晒干烘干,或蜜煎才能久存。 新鲜成熟的荔枝,果肉色白如玉,味甜而多汁,亦有个别品种果肉偏酸,多食令人发虚热。李时珍曰:荔枝气味纯阳,新鲜荔枝吃多了,会牙龈肿痛、鼻出血。所以,有蛀牙及上火的人忌食。
现在正是荔枝上市好时季节,人们开怀畅吃荔枝的时候,不免会上火。取荔枝壳煎汤服,泡水喝,可解吃荔枝过多的火热。民间流传解荔枝上火之招为:荔枝壳和核一起煮水喝或喝盐水。 这有一定道理,因其核能散结,其壳在《本草蒙筌》记载: 性寒味苦,入心经。具有理气、止痛、生津、益血、治烦渴、收涩作用,主治痢疾,血崩,湿疹;胃痛、牙痛、外伤出血;胃脘痛、疝气痛、妇女血气刺痛等。 相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因受凉得了疝气病。妻子春兰到郎中家取药,郎中问明病情后,把预先包好的中药给了春兰。春兰回到家,打开一看,是几粒荔枝核。 “是不是开错药了?”难道荔枝核能治疝气病?为了慎重起见,春兰又到郎中家询问,郎中说他给的药就是荔枝核。春兰这才熬了荔枝核水,让白居易服用。没过几天,白居易的疝气病就好了。 后来,白居易告诉了一个御医。御医在编“本草”时,收集上了荔枝核,就这样,荔枝核成为一味中药流传了下来。 荔枝核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广东、广西、福建、四川、台湾等地。
夏季采摘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及肉质假种皮,洗净,晒干。生用或盐水炙用,用时打碎。其性温味辛微苦。入肝、胃经。具行气散结,散寒止痛之效。主用于疝气痛,睾丸肿痛,胃脘久痛,痛经,产后腹痛等。 《本草衍义》:治心痛及小肠气。 《本草纲目》:行散滞气,治颓疝气痛,妇人血气痛。 材料:荔枝干或新鲜荔枝5枚(去壳带肉和核),大枣(红枣)去核3枚,冰糖适量。 作法:以上材料洗净放入锅中(不锈钢或陶瓷),加适量水,煮沸后改成小火,煮20-40分钟即可,喝糖水。 功效:理气散结,散寒止痛,润燥,适用于烦渴、口臭、胃脘寒痛等症。 材料:荔枝核5枚,橘核3克,陈皮2克,海带适量,生姜3片,猪瘦肉150克。 作法:以上材料洗净,荔枝核和橘核打碎,海带浸泡洗干净切丝,一起放入锅中大火煮开后,改为小火煮40分钟,放入盐调味即可。 功效:疏肝理气,解郁散结,适用于肝郁引起的胸胁痛。 1、 无寒湿气滞者忌服,因其辛温,宜寒凝气滞而痛之证。 2、 低血糖者慎用。因其含的皂苷、甘氨酸成分能使血糖下降,肝糖原含量降低。 文 / 药学部 王小英 校对 / 宣传发展组 王健 编辑 / 医院微信团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