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从正式宣布立项到正式开板,仅用了220天。截止7月9日,已经有144家企业进入了发行程序,其中1家企业中止,1家企业终止。 目前,处于受理阶段的企业有24家,进入到问询阶段的企业有87家,提交注册的有6家,注册生效的有25家,已全部进入发行阶段。 “北上广”是科创板大户 从区域上看,“北上广”是科创板上市公司的大户,三地共有73家,占比51.40%。 具体来看,来自于北京的企业有28家、江苏24家、广东24家、上海21家、浙江14家、山东6家、湖北4家、福建3家、天津3家、陕西3家、安徽2家、湖南2家、四川2家、贵州1家、河南1家、江西1家、辽宁1家、重庆1家、黑龙江1家、境外1家。 信息技术行业上市企业最多 从行业分布上看(证监会行业),计算机、通信、互联网、高端装备等行业最多,这也体现了科创板的定位。 具体来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8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6家、专用设备制造业26家、医药制造业19家、互联网和相关服务6家、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5家、通用设备制造业5家、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4家、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4家、研究和试验发展3家、仪器仪表制造业3家、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3家、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家、橡胶和塑料制品业2家、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1家、金属制品业1家、食品制造业1家、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家、专业技术服务业1家、租赁业1家。
按照《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上市推荐指引》明确优先推荐的6大产业领域进行分类,在140家已受理企业中,属于6大产业的企业约有116家,占比81.69%。 其中,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企业高达60家,其次是高端装备产业有27家,生物医药有19家位居第三。
(注:不同产业划分可能会有偏差) 首批发行股票中上海是第一梯队 从已发行的25只科创板股票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最多达到9只,其次是专用设备制造业。 按照6大优先推荐产业看,主要集中在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三个领域。 从区域上看,发行最多的是上海,有5家企业,其次是北京和江苏,分别有4家,第三梯队是广东、陕西、浙江各3家。 中国通号发行股份最多 在首次发行的这25只股票中,发行股份最多的是中国通号18亿股,最少的是安集科技1328万股; 发行价格(预估)最高的是方邦股份58.03元,发行价格(预估)最低的是中国通号5.93元; 发行市盈率(预估)最高的是中微公司119.19倍,发行市盈率(预估)最低的是中国通号19.06倍; 顶格申购需配市值最大的是中国通号252万元,顶格申购需配市值最小的是铂力特和安集科技,仅需3.5万元。 最赚钱的公司是中国通号 从财务方面看,截止2019年3月31日,一季度盈利的企业有22家,亏损的有3家。其中,一季度净利润超过1亿元的有2家,分别是中国通号6.76亿元、澜起科技2.25亿元; 5000万元以上的有4家;5000万元以下的有16家,其中不足100万元的有1家,为天准科技76.94万元。亏损的企业分别是航天宏图-4003.14万元、交控科技-2428.99万元、铂力特-227.52万元。
总结 综上所述,科创板的发行数据充分体现了我国产业结构的特征,“北上广”地区是科创板上市公司的大户,超过50%的企业来自于此。其次,江苏、浙江两地也涌现出不少优质的科创企业,符合预期。 从行业上看,充分体现了科创板的角色定位,超过80%的企业来自于科创板优先推荐的6大产业。其中,以计算机、通讯、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最为集中。 这也表明,政策引导以及科创板的重心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领域,符合科创定位,说明相关产业的企业更容易上科创板。这一特征,也体现在首批发行上市的科创板股票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