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易学“大师” 有朋友私信我说,某某大师很厉害,自称有家传“秘书古本”,后又得了高人指点,堪称易学大师。今天我就这位朋友的话,揭开大师们神秘的面纱。 一,目前,预测学很多古籍基本都以失传(文革),即没有失传古籍(清,四库全书有所收录的才为正本),《四库全书》总编撰人也是一位清代的著名易学名家,纪晓岚,他以大六壬最为精通,所以但凡能收入进四库全书的数术学经典,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精中选优。如果研习者没有极深的易学基础跟国学修养很难看懂,即便看懂也很难“无师自通”因为古人写书立著偏重于“数”而轻“理”,在易理上则给出一个宽泛的纲领需要后人自己感悟体会,而当下人,生活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没有古人那种做学问的严谨和“感而遂通”,所以没有名师指点加以实践是根本不可能达到高层次的。 二,预测大师没有速成班,需要多年的学习、实践积累,某位大师说,家传或偶得一部奇书,通过自己的学习就成了大师,这种说法简直是武侠小说看多了,现实中即便你拥有此奇书,也不可能达到一定高度,因为,预测学是一项庞大系统学科,要求研易者必须多种数术学广泛学习,并加以实践。“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就像现在很多批八字的先生,讲课倒是条条是道,可《易经》中12消息卦都不懂,怎么可能把八字批准呢! 三,预测学要不断与社会发展相融合 很多搞预测的老先生,研易多年,如果你请他预测一些传统事物比如家里丢了东西能否找回,在比如王婶家儿媳妇什么时候能怀孕,张叔家儿子什么时候结婚等等,一般情况下老先生可以预测相对比较准确,其事物发展过程预测的也相对比较细致。那么让老先生预测一下某科技公司产品开发导向,某企业在港交所股票上市方案,在比如两家公司因知识产权纠纷官司,类似这种中国古代没有的,而是现代社会新生事物,或者说老先生一辈子也没有了解或接触的事物,他预测一定相对乏力甚至不准,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没有接触过,他不懂啊!所以他不能把易经中的“易理”跟现代的新生事物无缝的结合,所以《易经》有“变易”原则。研易者同样要不断学习当下社会,多学科、多门类、多元化以此不断丰富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