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桧后人获死罪,嘉庆皇帝知道他出身,说了一句话,让其感动落泪

 历史解密坊 2019-07-13

在清朝时,秦桧的一位后人由于战场指挥失利,被押赴京城准备砍头。皇帝知道他的身份后,只淡淡的说了一句话,便让秦桧的这位后人感激涕零。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皇帝又说了什么话?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提到“奸臣”二字,我们最先想到的肯定是南宋大奸臣秦桧。自“靖康之耻”后,北宋的徽钦二帝被掳掠至金国苦寒之地,受到了金人的虐待,北宋王朝也宣告彻底灭亡。
宋朝皇族在百般无奈之下,只能举国南迁定都应天府,重新成立大宋政权,史称南宋。为了一雪前耻,南宋大将岳飞与金军血战,并屡次将其击败,南宋收复失地迎回二帝的希望近在眼前。可惜宋高宗赵构听信秦桧谗言,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下狱,使得岳飞在狱中含冤而死,南宋复国的梦想也旋即破灭。

在此之后,秦桧便背上了“陷害忠良”的骂名,被后世百姓唾弃不已。不仅如此,就连秦桧的后代也被当成了“奸邪”之后,受尽了世间的白眼和冷落。
清朝时期,曾有一名大才子名叫秦大用,此人博学多才,被乾隆皇帝钦点为状元。乾隆皇帝在听闻他姓“秦”后,便打趣的问其祖先是不是秦桧?没想到秦大用果然承认,并以“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理由,向乾隆皇帝表明自己的忠心赤胆。
秦大用对自己祖先的行径深以为耻,他曾去岳王庙游玩,见岳飞雕像前跪着两尊白铁像,一为秦桧,一为秦桧夫人王氏。不仅如此,在跪像两侧,还有一副对联写道“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秦大用看毕对联后百感交集,随即也作了一副对联为“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在坟前愧姓秦”,用以表达自己复杂矛盾的心境。

别看秦家在世间受尽唾弃,可秦桧的后世子孙多为官场之人。秦大用曾是乾隆朝的名臣,其儿子秦承恩也不简单。秦承恩,字芝轩,江苏江宁人。秦承恩自幼聪明好学,七八岁便已经将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加上父亲秦大用的悉心培养,秦承恩于乾隆二十六年一举中第,被列为进士,选庶吉士。在此之后,朝廷又对其授予编修之职,拔擢为翰林院侍讲。

自嘉庆皇帝上位后,国内的百姓起义便从未终止过。尤其以白莲教起义最甚。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历任文职工作的秦承恩便被调往川陕地区,担任起了剿灭的工作。
秦承恩在任四年,曾与朝廷中不少钦差大臣共同镇协作压起义。奈何自己能力有限,根本不是打仗的料,因此起义军越剿越多,最终以失败告终。
朝中大臣开始以“玩误军机”之名,将秦承恩大加参奏,并争相对其进行攻讦。
嘉庆皇帝看罢奏折后气的大怒,随即下令将秦承恩押赴京城问罪,并交刑部严加审问。朝廷中有人对秦承恩进行开脱,并告诉嘉庆皇帝其为秦桧的后代。

嘉庆皇帝听说此事后大为震惊,想想先皇乾隆帝曾重用秦大用,而自己却要斩杀其儿子,不免有些自惭形秽,便起了恻隐之心。随后,嘉庆皇帝亲自对刑部官员说道:“秦承恩乃一介书生,行军布阵非其所长,不必严加惩治,只流放即可”。既然皇帝亲自发话,刑部官员哪敢怠慢?于是秦承恩的“死刑”便被改成了“流放”,被发配到伊犁做了苦役。
秦承恩得知死刑开释,感激的涕泪横流,直跪下地上大呼:“天恩浩荡”。

七年之后,秦承恩被释放回京,被提为主事,专门编纂朝廷会典,后因为官谨慎,被升任至江西巡抚。可惜的是,七年的流放生涯,让秦成恩彻底磨掉了年轻时的意气风发,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正因如此,直至秦承恩去世,他也并未在朝廷中有何建树,庸庸碌碌的了却了一生。
在小编看来,嘉庆皇帝的做法固然“仁慈”,但看罢秦承恩的结局,真的有一种五味杂陈之感……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