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读李白《赠汪伦》 李海平

 金钱河南山牧童 2019-07-13

重读李白《赠汪伦》 

李海平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公元七五五年,李白遊历到泾县桃花潭,离开时汪伦前来送别,李白写了这首诗送给他。近来有研究认为,汪伦是知名人士,和李白王维是朋友,并有诗文往来。天宝年间,汪伦曾为泾县县令,后辞官閒居泾县之桃花潭,恰李白来遊云云。这种观点,颇值得商榷。

  这首诗四句二十八字,明白如话,写得极其自然,好像是随口唱出来的,即使是孩子,也能理解。但是,仔细推敲诗中字裏行间的意思,对汪伦其人的身份,不难得出不同结论。

  李白是唐朝的“超级明星”,到哪裏都受到欢迎,他是连皇帝都不放在眼裏的,一般的官员更不在话下。仰慕他的人更多,像比他小十一岁的杜甫就是他的“粉丝”,曾经跟随他到山东四处採仙草,炼仙丹,找仙人,“胡闹”了几个月。了解到这一点对理解本诗很重要。

  “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要走了,以他的名望,肯定有不少人前来送行,他们可能在桃花潭哪个地方喝酒话别,可是汪伦不在送行的人群中,原因可能是他正忙於其他事情,那便说明他与李白关係不深,另一种可能,是他的资格不够,汪伦不是官员,不是名人,只是一个普通的“李粉”,待大人物的送行仪式结束之后才匆匆赶到。我认为后一种可能性比较大。

  且看诗的第二句“忽闻岸上踏歌声”,强调“岸上”,是因为李白已经在船上了,所以特别说汪伦在“岸上”。“忽闻”两字表示,汪伦前来送行不是事先的约定安排,当年有折柳相送的雅俗,却无高歌一曲道别的规定动作,故此这歌声令李白感到意外。杜甫诗句“剑外忽传收蓟北”,也用了“忽”字,表示出乎意料,是同一道理。

  一个“忽”字说明汪伦不在李白心目中的送行名单之中,所以诗的开头两句没有写出汪伦的名字,他写《赠孟浩然》第一句就是“吾爱孟夫子”,那是不一样的。如果汪伦是李白的老友,他一听见声音就该知道是汪伦来了,那这一句完全可以写成“忽闻汪伦踏歌声”,李白是先闻其声,但不知道唱歌的是谁,后来才见踏歌而来者是汪伦。

所谓踏歌,就是用脚踩着节拍,一边跳舞,一边唱歌。这种歌舞现在还有,白居易登上诗坛的伯乐顾况的《如意娘》也写到踏歌:谁家无春酒,何处无春鸟。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可见踏歌是很隆重的送别,是很真诚的送别,也是很独特的送别。没想到会来的人突然以独特方式匆匆赶来送别,显然令李白非常感动,所以后两句就直接讚美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对比李白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两种写法明显不同,孟浩然是李白的老朋友,而且比李白年长,两人感情很深,因为是安排好的送别,所以他写得很理智“故人西辞黄鹤楼”,没有因为喝酒而分不清东南西北。

2019-07-13大公报大公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